一場疫情,加速了不良店鋪的消亡,也讓人們更加關注精神層面的富足。一些書店不僅在疫情期間籌開新店,而且更是收獲了很多粉絲的關注和支持,還有些書店順勢搞起了線上直播……實體商業正在回溫,作為文化空間的實體書店,將會怎樣繼續演繹“知識就是商業的力量”呢?
01
先鋒書店:書店開到鄉村去
先鋒書店落戶云南大理沙溪鎮,取名先鋒沙溪白族書局。作為南京先鋒書店全國第16家書店、第5家鄉村書店的沙溪白族書局于5月1日起試營業。除了獨具意味的建筑,先鋒沙溪白族書局還有根據沙溪本土文化所打造的文創產品,以及裝滿一整面墻的云南主題圖書。
24年來,先鋒書店作為南京文化地標已在南京市各歷史文化街區擁有多家門店,而后又另辟蹊徑,將書店版圖擴延至鄉村。先鋒書店錢小華曾說:“鄉村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公共秩序和公共空間的重建,我覺得關注鄉土就是關注中國,越鄉土越國際,要‘把書店開到鄉村去’。”
現在的實體書店在轉型過程中,出現了同質化、連鎖化的趨勢,很多重新改造和開辦的書店盲目效仿別的書店,沒有了書店的靈魂,也就沒有了自己的世界。
先鋒書店始終堅持“開放、獨立、自由、人文”的經營理念,擁有“學術、文化沙龍、咖啡、藝術畫廊、電影、音樂、創意、生活”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希望能為讀者提供具有公共精神和獨立精神向度的閱讀空間。
02
先蔦屋書店:加速中國開店的步伐
作為日本實體零售業的傳奇,蔦屋書店曾創下銷售額連年翻倍的記錄,無論走到哪都是當地的文藝地標。
去年4月,蔦屋書店將內地首家門店選在了人文氣息濃厚的杭州,該店位于杭州的天目里,與江南布衣合作,占地面積超過3000㎡。落地杭州以后,蔦屋書店在華布局按下了快進鍵,內地第二店進駐了上海新網紅打卡地“上生·新所”園區內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而就在一周前,蔦屋書店還確定落戶成都TOD項目,這也將是蔦屋書店在中國西南區域的首店。
除了進軍中國內地,蔦屋書店早前已在臺灣開設了四家門店。如今要在中國開店1100家,顯然中國將成為蔦屋書店繼日本市場之后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03
上海三聯書店:恢復活力,落戶武漢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飽受創傷的大武漢,也在逐漸恢復往昔的活力。
“大國青年的精神家園、都市潮流文化策源地”——上海三聯READWAY,作為享譽國內外的文化機構和著名的青年文化消費品牌,在復工復產恢復經濟的關鍵時刻,將華中首店,落戶在全國聞名的武漢江漢路步行街地鐵樞紐之上。4000余平米的商業體量,連同大型公共文化廣場、城市更新后的文創中心,將一同于今年10月呈現。
上海三聯書店創立了精致生活方式品牌和內容發聲平臺READWAY,意為“閱讀之道、成長之路”,承擔起三聯實體建設和IP開發業務,并先后落戶寧波、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均成為這些城市的文化生活新地標和“青年生活樣板”。
READWAY作為青年時尚文化的代表,已成為擁有多個行業頭部品牌的IP生態產業集群,躋身于中國文化創意行業頭部品牌之列。
04
單向空間:文創是當家花旦
單向空間·北京東風店
2005年冬,圓明園的一個小院里,許知遠、于威、張帆等6位年輕人一起創辦了“單向街書店”。之后的十幾年里,《單讀》雜志書、“單讀”音頻、“單談”沙龍、單向街文學獎、單向歷等多個重量級文化IP陸續誕生。
單向空間出了新花樣——做文創。他們把作家、電影、文學作品里的精髓投射到各種文創產品上,還給這些產品取了一個獨立于書店的品牌名字:OWSPACE。包括日歷、手帳、書簽、書衣、單肩包、收納包、電腦包在內的幾十種產品,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莫過于“單向歷”。
單向空間“單”系列文化內容品牌的建立,讓“單向空間”不再是一個單薄的書店品牌,而衍生出了更多文化的意義,在內容分發過程中,實現了品牌的聚合效應,抓住更多年輕群體。
2020年初,原本準備慶祝15周年生日的單向空間,卻被一條標題為“走出孤島 保衛書店丨堅持了15 年的單向求眾籌續命”在朋友圈刷屏。疫情來勢洶洶,影響各行各業,實體書店自然無法幸免。眾籌續命自救、聯合跨界直播,單向空間的生存境遇,也成為了獨立書店同行們的一個真實縮影。
05
成都西見書集:沉浸式自習室&非遺
“西見”靈感源于兩個城市——成都和倫敦,因為創始人在英國留學多年,對倫敦的創意文化印象深刻,也想把更豐富的創意生活與閱讀文化近距離呈現給成都的消費者。因此西見書集不是一家傳統的書店,而是文化與生活相結合的產物。
不僅首次在店內一角開辟了單獨的沉浸式自習室,為來到這里“充電”的讀者配備輕食簡餐,還別具一格地將非遺文化作為書店的特色主題。
今年5月1日開幕,位于成都火車南站的西見書集蘇寧店,其一大特色,便是對非遺文化的重視:在書店開幕儀式上,風箏、蜀錦、竹編、皮影等非遺文化元素簽約西見書集,并將陸續在店內呈現。
總結
中國正在走向學習型社會,“書香城市”越來越多涌現。在大城市中,從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社區圖書館,到24小時營業的城市書店,再到嶄露頭角的付費自習,都在折射知識經濟風起潮涌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