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文化和旅游的深入融合,越來越多的歷史文化名城開始加大推動保護工作的力度。但在實踐中,諸多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依舊面臨著突破與升級的困境,很難發揮其深遠的文化影響力。尤其是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更關系到城市旅游發展全局的核心問題。近些年地方政府和民眾對承載著城市歷史記憶及文化基因的歷史街區的改造日趨重視,但仍存在著特色不足,業態單一等問題。
鄰國日本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及利用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睿途也曾分享過川越市、谷根千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案例,今天我們再來看看曾經發達的商業城市岡山縣倉敷市是如何充分利用地區歷史文化優勢,將歷史文化和商業完美融合的。
倉敷位于日本中部的岡山縣,南臨瀨戶內海,是通向日本四國地區的交通要道,所以也造就了她的繁華。早在距今350年前的江戶時代,倉敷市是德川幕府的直轄領地,曾被德川家康選為首都江戶(東京)的主要糧倉,在此廣設倉庫囤積當地及鄰近縣市生產的各種糧食,并定期將優質的稻米和棉花通過瀨戶內海海路運輸,運往江戶供皇城使用,故此地名為“倉敷”。
正因為倉敷曾起著物資轉運的功能,所以當地住民獲得了租稅減輕的優遇措施,從而造就了不少商人變成豪商,引進鹽飽諸島的造船工匠來此建筑了外觀各異的豪邸。這些建筑均為白墻黑瓦,屋頂、屋檐貼著豪邁的家紋,造形之細,讓人嘆為觀止。大板車往來的石板路、胡同至今仍保留,與這些建筑融為一體,形成令人眷戀的舊街景。
美觀地區是倉敷的中心所在,也是當代人們日常生活的地方。為了讓歷史景觀得以保存,倉敷以歷史環境整體保護為基礎制定了“倉敷川畔美觀地區計劃”,不僅完好保存了倉敷川運河邊傳統聚落的歷史風貌,同時也圍繞聚落周邊改造興建了倉紡紀念館、倉敷IVY廣場、大原美術館、倉敷國際酒店、倉敷市立美術館、倉敷町役場、考古館等文化和商業設施,時代跨越了江戶、明治、大正三個時期,風格包含和式、西洋式與特色和洋式三種。昭和54年(1981年),這里被選定為:「國家級傳統建筑物保存區」。
其他老建筑也被粉飾修復后再生,變成了美術畫廊、咖啡屋、雜貨店、土特產商店等對外開放。中西結合,將古老和新穎融合在一起,在保持歷史聚落的同時,注入了城市發展的新鮮血液,達到了歷史景觀保護與開發的平衡,成了當時地方復興的表率。
大原美術館
大原美術館是由倉敷紡織企業家大原孫三郎為紀念兒島虎次郎于1930年(昭和5年)所建立的,是日本第一家現代西方博物館,以展出西方畫家小島戶二郎所收藏的西方繪畫。
大原美術館模仿了希臘建筑的神廟,分為收藏西洋繪畫的「本館」、日本繪畫的「分館」以及展出日本民藝運動作品和東亞古代美術品的「工藝館·東洋館」,并設有紀念品店。
本館以大原博物館成立時的作品為中心,展示小島虎次郎所收藏的作品。此外,這里還常設法國雷諾阿和莫奈等法國印象派作品,以及歐美的當代藝術。
分館收集了現代和當代日本藝術以及明治時代的藝術,并展出日本西方畫家和雕塑。工藝·東洋館入口處必看的重點就是由法國帶回,莫奈家中池塘的睡蓮分株。睡蓮在春、夏時期開花,妝點著大原美術館,相當具有紀念意義。
位于本館與分館之間的新溪園是大原家的別墅,這里有著美麗的日式庭園,包括了廣闊的「敬儉堂」以及茶室「游心亭」,是倉敷舉行婚禮及茶會的著名地點。
大橋家庭住宅
大橋家庭住宅建于1796年(關西第8年)至1799年(關西第11年)之間,后面增加了一個新的榻榻米房間。此外,倉敷河一直流經豪宅的后街,直到戰爭結束。
1978年這里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昭和53年)。長谷門的前部被用作旅游信息角,經過前門后,右側有一家米酒廠,并顯示與大橋家族有關的物品。背面的米酒廠被用作日航酒店的米三餐廳。二樓有一個展示傳統倉敷城市景觀的展示角,一個日式房間和一間會議室。
東大橋家庭住宅經過改良,于2009年4月開業,目前已成為倉敷美觀地區的新旅游文化交流基地。
倉敷與國內的很多“古鎮”很不相同,這里沒有那種明顯重新翻建的痕跡。每棟建筑、每間屋子,都保留了自己繼承下來的特色,又融合了當代的文化,仿佛穿越了江戶、明治、大正、昭和年代。
產業是街區活力激發的重要一環,紡織和文創是倉敷兩大極具特色的產業,其中支撐著地區發展的文創產業,更是代表了倉敷美觀獨特的產業底蘊和文創基因,甚至也是日本獨特產業文化的縮影。
以mt膠帶為核心的文創產業
聞名全球的MT和紙膠帶就位于倉敷。MT和紙膠曾是一家“鴨井加工紙〞公司,2008年創立了《mt》(Masking Tape的簡稱)彩色膠帶,現已成為流行于年輕人中代表著時尚文具的潮牌,也是倉敷文創產業的核心。
和紙膠帶原本因不需剪刀,光用手就能撕開,而在建筑工地廣泛應用。由于膠帶是用紙張做的,能在上面寫字、上色,所以有一些創意工作者在使用這樣的紙膠帶時,會不經意間加入了自己的創想以及使用的巧思。正是這樣不經意的一個巧思,讓工廠意識到了和紙膠帶作為裝飾用品受到歡迎的可能性,同時改變了他們對紙膠帶就只是工業用品的認知。
為了宣傳膠帶的優質魅力和廣泛用途,公司于2009年10月在東京早稻田老住宅區的一家畫廊里舉辦了第一屆彩色裝飾膠帶展“mt ex展〞,吸引了大量粉絲,在社交網絡也掀起一篇熱潮。
為了持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mt》創作,公司舉辦了與《mt》品牌有關的創意工作坊,工坊內可以讓大家體驗親手制作和紙、切割膠帶和設計圖案,還定期組織mt factory和mt school等線下活動,告訴人們膠帶其實是一種可以創造藝術的工具。
為了提升mt的吸引力,mt不僅會和知名藝術家、設計師、卡通形象甚至城市地標進行跨界合作,還會根據時節推出季節限定款,不斷豐富產品內容,保持產品活力。
隨著mt膠帶產業的不斷穩固,mt的產品線也從單一的膠帶擴張到家居、美甲等領域。如今,MT品牌已誕生12年,但其受歡迎程度并沒有絲毫減弱。倉敷美觀地區的街道邊里的文具店,幾乎每一家都販賣著mt形色各異的貼紙膠帶。
以牛仔褲為核心的紡織產業
除了文創產業,倉敷最傳統的紡織業也是該地區的核心產業。從江戶時期開始,倉敷地區就廣泛種植棉花,從而帶動了紡織業的發展,到了1960年代,開始了牛仔褲的生產。1965年,第一條日本自主生產的牛仔褲誕生于此。此后的50多年,牛仔褲產業不斷壯大,如今,這里聚集了眾多牛仔褲關聯企業。目前倉敷紡織業的象征是兒島牛仔褲。
2014年,倉敷市在美觀地區專門建設了“倉敷牛仔布街”,分為兒童與女子大廳,男士大廳,雜項大廳和外賣角四大部分。街道上空懸掛飄揚的各種牛仔褲是最醒目、最直觀的標志,此外,道路和下水道井蓋也涂上了特有的牛仔藍,還有隨處可見的大型廣告牌,都烙上了深深的牛仔文化印記。
截止2016年,這條街上共有34家店鋪,每一家都離不開牛仔褲文化。倉敷人巧妙地將代表牛仔褲的顏色牛仔藍(Denim blue)提取了出來,應用在了大量設施和產品上。比如在RIVETS咖啡店,你可以品嘗到“牛仔冰淇淋”,“牛仔漢堡”等特色食品,逼真的顏色,讓人有吃染料的錯覺,滿足了當代年輕人普遍的“獵奇”心理,受到了市場的強烈好評。
除了牛仔布街,這里還建立了牛仔褲博物館,整個外觀充滿了美國西部小鎮落拓不羈的風格,館內收藏了很多和牛仔有關的內容,如圖片、模型、實物展覽、牛仔褲的發展史以及制作知識等。
在博物館的后面,有一個貝蒂·史密斯(Betty Smith)牛仔褲制作體驗館,在這里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定制牛仔褲,顏色,尺寸,紐扣和鉚釘都可以隨意挑選。
倉敷作為曾經繁華的商業城市,如今仍然商業氣息濃厚,大量古建筑被改造再利用后,植入了時尚的商業形態,在長度不到500m的主街上,密集的分布了上百家小店,是名副其實的網紅商業聚集地。
果物小町
這是一家有名的餐廳網紅店,店里有片唯美竹林,顧客可以散步庭園和沙龍畫廊。夜晚降臨時還會亮起暖暖的燈光,別有一番風雅。
在果物小町里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大正風情,服務員統一穿著大正時期的傳統服裝,漂亮的小碎花長裙搭配和式袖子,特別唯美。
果物小町最著名的是各類水果甜品,用新鮮優質時令水果,制作美味、可口、又好看的水果圣誕、果盤拼盤和水果小點心,備受年輕人的喜愛。
三宅商店
三宅商店所在的町家,建于江戶時代后期,是倉敷地區頗負盛名的店鋪之一。老日式風格的裝修,古舊內壁,昏黃暖燈。原本是一間日用品雜貨商店,現在則改造成了一間不失古樸氣息的咖啡輕食店,也出售文具產品。這里的菜單不花哨,但食材新鮮,收獲了一大波粉絲。
豆柴咖啡廳
這是一間以豆柴為主題的咖啡廳,也是第一家豆柴咖啡廳。店內有13只左右活潑跑跳的豆柴,顧客可以與它們親密接觸,療愈度爆表。
店內也提供一些日本傳統小吃,以及與柴犬相關的周邊販售區,紙膠帶、貼紙、收納包等實用文具。
CAFÉ EL GRECO喫茶店
CAFÉ EL GRECO喫茶店在太原美術館的隔壁。這家店本來是美術館創立者大原孫三郎的辦公室,如今已有50年的歷史,外墻上密密麻麻的常春藤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人在逛完美術館之后,都會選擇來這里喝一杯咖啡,再點一份奶酪蛋糕。這里的咖啡依然保持著開業當初的味道,蛋糕也很有口碑,很多人慕名而來。
林源十郎商店
林源十郎商店從1657年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經營藥品行業,后將木造三層建筑改造,并介入了涵蓋衣食住等生活方方面面的雜貨內容。
這里除了購買生活中使用的日常用品,還可以了解靈活使用這些東西的人和這些東西之間的關系,從而讓我們感受生活豐富多彩。二樓還有一個咖啡廳,咖啡廳內提供用應季食材制作的甜點和倉敷浪漫的三明治、應季果醬和烘烤點心等,用餐的同時還可以從屋頂感受倉敷的小巷生活,飽覽美觀地區的城市街景。
舊銀行改建的古道具店
由舊銀行改建而成的古道具店,是繼兒島總店之后第二家店鋪。主要經營古董、廢材、舊商品,從室內裝飾小物到家具、照明、道具、雜貨等一應俱全,也接受原創家具、照明設備等制作商談。
倉敷是一座發揚民間藝術精神的城市,在倉敷美觀地區聚集了眾多的小型博物館,展示了倉敷獨具魅力的鄉土文化風情。
倉敷民藝館
倉敷民藝館于1954年開業,是利用江戶時代下半期的米倉改建而成的,墻外壁是白色的瓷磚,墻壁厚20cm,充分考慮了火、風、雨、防盜、防潮、使用和保護貨物各項因素,所以建筑本身也是民藝品。
倉敷民藝館內展出著日本以及全世界的與日常用品相關的民間手工藝品,有世界各地的陶瓷器、漆器、木工藝品、石工藝品、紡織品、染織品等800多件展品。
桃太郎的機關博物館
據說,日本古老傳說中的桃太郎,就是活躍在倉敷的人物,所以在此建立了日本只此一家的桃太郎機關博物館。
博物館里陳列了桃太郎的浮世繪、連環畫劇等歷史資料。館內隨處設有利用眼睛錯覺的各種機關,類似密室逃脫,是倉敷美觀熱門的打卡點。
日本本土玩具館
1967年開業的玩具館里,陳列著從江戶到昭和日本各地制造的民間玩具,5000個本地玩具根據主題分類并銷售。其中最有特色是“倉敷玻璃”,倉敷玻璃是倉敷的代表工藝之一,是作為日常用品使用的手工吹制玻璃。在這里展出的展品都是倉敷玻璃創始人小谷真三的作品。
倉敷考古博物館
倉敷考古博物館于1950年11月開放,是由江戶時代的米倉翻修而成的。博物館展出1,500種物品,主要包含在古基比地區的考古材料以及從古代墓葬中挖出的stone器,陶器和劍。此外還有古代秘魯安第斯文明的陶器和紡織品,伊朗的考古材料以及中國漢唐時期的文化財產。
除此之外,倉敷還會在全市的每個場館舉行以日本各地的音樂和娛樂文化為特色的活動,舉辦全國各地的日常生活手工藝品展覽、生活樂器展覽、懷舊生活用品或雜貨市場以及一年四季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如天龍壽司節、阿智神社春節、櫻花節等來激活當地的文化遺產,讓每一個來到倉敷的游客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氛圍。
傳統建筑、特色產業、本土文化融合共同構建了倉敷美觀地區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和環境魅力。雖然這里商氣息濃厚,但每一家店都獨具特色,沒有相同的店鋪,文創商品和小吃,從建筑到業態再到街區風貌,很好的將地域文化和商業融合在一起,打造出“活著”的街區。倉敷的成功經驗,對我國面臨同質化嚴重、特色不足、產業單一的歷史文化街區以及特色小鎮有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