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與體育建筑相互融合的
設計趨勢
一
商業建筑與體育建筑的概述
商業建筑及體育建筑都是隨著人類社會的城市化行為而出現與發展的。在傳統意義上,商業建筑是指能提供人們購買各類商品與服務的消費場所。體育建筑則是指可用于進行各種體育運動、賽事、綜合演藝、大型集會等活動的建筑。
二
我國商業建筑與體育建筑的現狀
我國的商業建筑從小零售商店、百貨商場到后來的購物中心,再到當今的商業綜合體。承載著大眾消費的主要職能,也引導著不同社會時期的生活方式。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商業行為也隨之發生著急劇的改變,特別是今天,網購的行為給實體商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商業建筑的未來更增加了不確定性與運營的窘境,甚至諸多商業建筑因經營不利,紛紛進行了功能改造,很多已完全失掉了商業的功能和屬性。商業建筑的設計與運營急需尋找全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
對于體育建筑來講,我國在常年的 “金牌戰略”和“舉國體制”的引導下,催生了大量與之對應的體育建筑。也就是體育建筑僅僅是體育賽事的載體,從土地性質到地上建筑的功能、產權、運營許可等諸多方面,都悉數定義為所謂的“體育”。使體育建筑除了承載賽事、演藝活動、全民健身外,幾乎不允許有可經營的建筑面積出現。眾所周知,體育建筑運營成本極高,微不足道的收入無法平衡運營支出,幾乎所有政府投資的場館都要常年靠政府補貼維持運轉,甚至很多場館陷入運營困境而停滯運行,逐年破舊失修,甚至癱瘓的比比皆是。
三
國外的經驗
站在國際視野來看,無論是歐美還是亞洲鄰國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無不在體育場館的運營上有著極其獨到而有效的方法,使場館能良性運營,長期盈利,迭代發展。同時成為當地社區甚至城市的活力中心,一直推動著城市的發展,而其中商業價值的開發利用,成為其獲取收益的一個主要方面。
通常情況下,國外體育建筑的運營收益大致有如下幾方面,一方面是賽事的門票和轉播收益,第二方面是贊助商和廣告收益(含包廂銷售收益),三是餐飲和紀念品銷售收益。在美國,某大型體育場在比賽日每日餐食的銷售額達到300萬美元(含各級包廂俱樂部的餐食銷售)。有的體育建筑已經成為當地的時尚社交中心、商業中心、青少年培訓中心,不僅在比賽日人流如織,即便在非賽時的時段里,依舊人氣旺盛,熱度不減。比如美國洛杉磯的斯臺普斯中心,是NBA湖人隊、快船隊和NHL國王隊三個隊的共用主場,每年有超過270場的比賽與演藝活動在此舉辦。因此而在周邊集聚起來的公共建筑有萬豪及麗茲卡爾頓酒店、LA會展中心、微軟劇院,以及大量的公寓、餐廳、電影院、商場等,自建成以來逐年推升著該區域的人氣,這一區域被稱為“LA LIVE”,已經不僅僅是以體育運動為主的城市功能,而是以體育出發,融合商業、娛樂、會展多職能的城市中心區,已成為洛杉磯的標志地區之一(圖-1)。
圖-1 美國洛杉磯斯臺普斯中心/LA LIVE夜景(美國諾薩迪建筑師事務所受托進行項目發展咨詢)
2018年,NBA底特律活塞隊由奧本山宮殿體育館遷址到底特律的小凱撒體育館,與NHL紅翼隊共用一個主場。這個球館的設計更是直接將商業與體育建筑聯合在一起,二者共用一個環形公共大堂,平時市民可以在此購物、用餐、辦公,比賽日通過有效的管理,將人流有效分開,體育和商業及餐飲互不干擾,各得其所,保持著各自良好的運營效益(圖-2)。
圖-2 美國底特律小凱撒體育中心(美國諾薩迪建筑師事務所作為城市建筑師參與工作)
而諸多商業建筑也同時將體育內容融入其中,如越來越多的射箭、棒球打擊籠、模擬滑雪機,甚至是模擬劃水沖浪池都會被布置在商業建筑當中(圖-3、圖-4)。近年,體育運動方面的人機互動設備設施層出不窮,使互動體驗式的運動內容越來越多的滲透到了商業空間當中(圖-5、圖-6)
圖-3(來自網絡)
圖-4(來自網絡)
圖-5(來自網絡)
圖-6(來自網絡)
四
國內的嘗試與萌芽
(一)2008年奧運會給中國帶來了不只是全球的矚目,更重要的是給中國帶來了體育建筑如何有效良性運營的思考和試探,盡管大多數嘗試都是倒逼產生的,但畢竟已經看到了積極的變化。
北京五棵松體育館現為凱迪拉克體育中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籃球賽場,在奧運之后也經歷了如何生存與發展的陣痛期,首先美國的AEG公司獲得了該體育館的運營權,并進行了適應運營的全面改造,使一個純粹的賽事載體徹底變為城市體育娛樂綜合體,業主方華熙集團也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改造后,先是引入了國際頂級歌手的演唱會,使五棵松體育館一躍成為國際一線藝人的演出平臺和NBA級別的體育賽場。隨后又通過南廣場的“HI PARK”籃球公園的開放與運營,聚集了年輕時尚的活力人群,得到市民的廣泛認可,形成街頭籃球文化的聚集地。再之后,便開發西部的地下商業街區,聚集商業零售、餐飲、娛樂、藝術展覽、曲藝演出、兒童活動等一系列的商業內容,最終形成了北京市西部的時尚街區,體育與商業的運營互相推動,相得益彰,每日運營收入曾高達二三千萬元,名稱也叫作了“華熙 LIVE”(圖-7、圖-8)。
圖-7 北京凱迪拉克中心/華熙LIVE (北京諾薩迪建筑師事務所戰略合作伙伴)
圖-8 北京凱迪拉克中心 / 華熙 LIVE(北京諾薩迪建筑師事務所戰略合作伙伴)
無獨有偶,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給上海帶來了空前的國際影響。而世博會的演藝中心現為梅賽德斯奔馳中心,也是之后經改造成為上海的一處體育娛樂綜合體,集體育賽事與文化演出于一體,運營方依然是美國的AEG公司,開業以來受到了市民的認可,也是融合了餐飲、零售、培訓等業態,同樣獲得了較好的收益與城市影響力。
此外,深圳的深圳灣體育中心是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開幕式舉辦地,由華潤集團投資興建并負責后期運營。該體育中心在建設初期就融入了華潤集團的后期運營思想,出現了設計、運營、建造一體化的新嘗試。在后期商業運營方面,深圳灣體育中心已形成深圳市青少年教育培訓的聚集地,并由此衍生了餐飲、零售等業態。目前深圳灣體育中心已成為深圳主要體育賽事、一線藝人演出,以及大眾消費的綜合城市公眾空間。
(二)如前所述,商業建筑面臨的運營挑戰也是巨大的。而各大商業集團都在大力發展與打造自身的特色,目的只有一個——“吸引人流”,有很多已經在業內形成頗具代表性的商業模式。
也許是看到了國外的先例,也許是吻合了國內大眾的需求,國內的商業建筑都或多或少地融合了諸多體育元素。如華潤的“海口華潤N次方公園”,就是集中各種潮流的室外極限運動的主題商業,通過不斷舉辦各種級別的賽事或大眾體驗式的運動,以及植入樂隊演出、藝術涂鴉、美食、科技體驗等內容,取得了很好的聚客效果,也給城市增加了活力。此外,萬達MALL應該是較早引入運動元素的商業建筑了。從最早的在商業空間里植入蹦床館等小型體育內容,到后來直接將大型滑雪館與商業、酒店等城市公共建筑綜合于一體,盡管承受著能耗巨大的成本壓力,但依然堪稱國內商體融合之先驅。
五
2021年及以后商業建筑與體育建筑
相互融合的設計趨勢
縱觀國內外的過去與現在,未來體育與商業建筑融合的設計趨勢以成定局。從體育建筑方面看,國內目前正在策劃、設計或在建的各大體育場館,其中很多都附加了一定規模的商業建筑,都在試圖走上一條體育建筑綜合利用與賽后運營相結合的良性循環之路。而商業建筑也在大力融入各種體育內容,具體可細分為如下幾方面:
趨勢一:項目預期應對城市發展有益,而不僅僅以項目盈利為目標
任何一個脫離了項目所在城市、所在區域價值的項目都終將是失敗的。因此,在做商體融合的項目策劃、概念設計,或是初步設計乃至施工圖設計時,首先應該把城市發展的需求放在第一層來思考。找到可以推動區域價值提升的切入點之后,才可以研究項目本身的發展目標及具體策略,這樣才能建立項目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如美國國家網球中心舉辦的美國網球公開賽(US OPEN),每年給紐約帶來7億美金的經濟影響,美網自身也收獲了巨大的經濟收益與口碑(圖-9)。
圖-9 美國國家網球中心(USTA)中央球場(由美國諾薩迪建筑師事務所設計完成)
趨勢二:因勢利導,設計應符合項目地的產業發展與大眾體育運動的共同需求
在充分研究和分析項目地的各項現狀因素后,針對性或創造性的提出適合當地大眾習慣與消費能力的體育或商業內容,進一步在設計建造中落實,真正將內容建立在可實施、可操作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人流的聚集,商體互動。完全主觀地布置各種看似豐富的體育運動場地,實際使用時無人問津;或不經分析主觀憑空規劃設計某一類型的商業空間,形式上看似空間活躍,但無法真正提供實際可參與的內容,這都是不可取的,只能是一種浪費。
趨勢三:商業業態與體育內容的匹配度和價值互動,避免相互抵觸
商體融合的空間設計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商體間的匹配度。與一個特殊專屬功能的體育場館相鄰融入商業內容,或在商業空間中植入不同的體育內容時,其商業業態與體育內容均應該是各不同的,要與所毗鄰的功能相互協同,相互促進,而非相互抵觸,這樣才能發揮各自的最大的價值。
趨勢四:講求商業與體育建筑的合理面積配比,以及各類空間各自的尺度合理性
專業體育運動有其專業上的高水平及對觀眾的強烈吸引力,這無疑對于商業也是非常珍貴的。但專業體育運動對賽場要求高,空間尺度大,能耗巨大,最關鍵是商業平效很低。因此,如果這部分面積過大,勢必帶來浪費和經濟效益上的損失。故,應注意商業與體育建筑的合理面積配比,及體育設施的合理建設標準。當然商業空間也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多,看似有很多很值錢的商業面積,但實際不能用或不好用,也就失去價值了。
趨勢五:戶外空間價值的激發,提升場景營銷的配合度
戶外空間往往會被簡化、被忽略,或只是在景觀環境的形式美上著力打造。但實際上其價值不僅超乎想象,還因為戶外空間沒有建筑面積,建造成本遠低于建筑的建造成本(僅會發生景觀、市政和綠化等成本),而或大或小的戶外空間可以根據與之相鄰的建筑功能,開發出各不相同的經營價值,等于徒增了營業面積。即便不用來做營業外擺區,也可以利用不同尺度的戶外空間舉辦活動(產品發布、社會賽事、樂隊演出、公益活動等)來拉動人氣,帶來人流,提升廣告收益。因此,戶外空間的平面和剖面都不要設計的過于復雜,綠化、水池等盡量不做或只沿著空間四周少量設置,減少對大量人流集散的不理影響。(圖-10)
圖-10 美國佛羅里達州代托納500賽道的戶外休息空間 (由美國諾薩蒂建筑師事務所設計完成)
趨勢六:體育建筑在比賽日應保證商業正常運營
商體融合在于良好的互動,體育建筑的比賽日,是人流最多,氣氛最熱烈,商機最大的時候。各類商業均會因此而大幅提高營業額,體育建筑也會因此更加賺錢(圖-11)。但是,失敗的設計是商業在平時可以完全對外營業,而在比賽日,由于流線設計的問題,必須關閉全部或部分商業店鋪,這種做法是必須避免的,否則將是一個失敗的設計。
圖-11 深圳體育中心改造設計方案中的商業與體育的融合發展計劃(由美國諾薩迪建筑師事務所設計完成)
趨勢七:同一建筑空間的多功能轉換
無論是商業建筑還是體育建筑,越來越多的需求是隨機應變。是空間可以盡量滿足各種使用需求,甚至是頻繁的互相轉換。這就對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趨勢八:設計良好的商業及體育之間的人群互動關系
商體互動是我們的目標,而對商體兩部份參與者之間的各種互動行為的研究是至關重要的,這會導致空間設計上的不同。簡單的將兩個空間放在一起,而不考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是錯誤的。我們設計者經常犯的錯誤就是創造一處拍照片的地方,而不是人們使用甚至是享受的地方,只注重空間形式而忽略了人在其中的行為引導,這關系到實踐中的客群是聚集還是離散。
趨勢九:充分考慮贊助商或廣告商的需求,讓設計推升廣告或贊助的收益
無論體育建筑還是商業建筑,廣告贊助的價值越來越突顯。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贊助商權益的實現及廣告價值如何最大化。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代托納500賽道的改造設計中,將一英里長的看臺后面,設計了5座冠名大門,平均每座大門有2萬名觀眾在此出入,每座冠名大門每年的冠名價格為300萬美元(圖-12)
圖-12 美國佛羅里達州代托納 500 賽道的冠名大門(由美國諾薩迪建筑師事務所設計創意并完成)
趨勢十:注重數字化、智能化信息管理與分析平臺的建設
根據以往的經驗,一個項目肯定會經歷逐年不斷的調整,才可以實現良性的運營,而其中數據的作用至關重要。站在迭代發展的角度上講,我們對未來的判斷全部取決于自始至終的數據,事實上我們要根據數據進行迭代設計。因此,在項目初始階段就要搭建智能化的數字信息平臺,收集處理所有信息,指導項目未來的演變。
六
總結
綜上所述,體育建筑與商業建筑相互融合的設計是必然的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融入每個時代的特色,并與人們的需求相契合,從而實現迭代發展。無論何時何地,我們要尋著上述的原則與趨勢,在每一個項目上找到思維上的自我突破,靈活運用手中的各種資源,使其充分地創造性地發揮作用才是所有問題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