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飆馬商學院

10個信號燈閃爍,打開2022全球商業的方式要變了

來源: 商業地產頭條       作者: 商業地產頭條       時間:2022-01-25

誰在改寫全球商業?答案是,中國


循著2021全球商業熱詞,可看到一幅幅以“中國”為底色的畫面。商業進化的歷程并不一定相似,但結果卻在意料之中。一個經濟逐漸強大的國家,必然會孕育出獨立的消費市場。


“任性”漲價的奢侈品,線下繼續攻占中國各大高端商場,上演搶購潮戲碼;線上“放下身段”殺入天貓、京東、小紅書等高流量電商平臺搶食。


外資咖啡的中國故事,有了新劇集。Tims咖啡、Lavazza,Peet’s咖啡拓店狂奔;Blue Bottle藍瓶咖啡、徠卡咖啡「Café Leitz」不稀罕進mall,偏愛老洋房。


歐日老百貨們,中國搶戲。老佛爺百貨華南首店開進深圳深業上城,意大利LTL奢品百貨武漢二店落址武漢恒隆廣場;三越伊勢丹聯手仁恒闖關天津,高奢的阪急百貨殺入寧波。


資管大佬們,忙著在內地圍獵中國mall;而港資巨頭則在“頂流之地”大灣區掀起新一輪戰事。


如今的中國,已然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商業叢林中的話語權,并開始向世界輸出中國的聲音。


中國的品牌們,不用再去追隨誰,也不用再向誰證明什么才是好商品。因為,踏浪出海的它們,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硬實力。這是屬于“中國制造”的勝利。



01
外資百貨進退有道


反復的疫情,未能阻擋外資老百貨們一顆“折騰”的心。


John Lewis關閉8家門店,裁減1300人,卻擴大了時尚美妝業務,引進50個新品牌;梅西百貨閉店45家,卻將業務延展到寵物、護發和美食領域。


自救不止的它們,同樣瞄上了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


斷腕求存轉讓旗下11家商場的老佛爺百貨,將中國華南首店開進深圳深業上城;繼落地武漢新天地壹方廣場后,意大利LTL奢品百貨武漢二店開進武漢恒隆廣場,第一波將引進逾60個一二線國際奢侈品牌,并逐步擴大品牌規模。


此外,銷售業績尚未回血的英國老牌百貨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有意收購山東如意旗下高端男裝品牌,以及通過線上渠道加速全球化布局。


圖片

*莫斯科,俄羅斯第一家英國瑪莎百貨商店開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日資老百貨亦來搶戲。三越伊勢丹聯手仁恒,在天津開設商場,并引入蔦屋書店華北首店;定位高奢的阪急百貨,內地首店寧波開業;深耕成都23年的伊藤洋華堂,于1月6日開出伊藤洋華堂樂山店,這是其中國首家GMS店(General Merchandise Store,即大型綜合性超市)。 



02
搶戲日企進擊中國


中國市場搶食的日企,當然不限于老百貨們。


初來乍到者,有日本三井不動產旗下的LaLaport購物中心,落地上海金橋。這是日本本土以外首家“LaLaport”——“Mitsui Shopping Park LaLaport 上海金橋”(即上海啦啦寶都),集結多家上海首店、浦東首店。


趁熱打鐵,上海啦啦寶都整體開業兩個月后,三井不動產再下一城,在魔都祭出其海外首個車站型商場,LaLa station上海蓮花路(上海啦啦薈城)。


加碼重倉者,有日本最大創意百貨連鎖店“東急手創”,中國總部計劃落地成都;便利店王者7-11首次打開云南市場,羅森收購天虹家的WOWO便利店;日本回轉壽司店“壽司郎”以香港為跳板首進中國內地,首店開在廣州東方寶泰購物中心


圖片

*壽司郎在廣州市的1號店  圖片來源/日經中文網


返場登臺者,日本“百年老店”內山書店首店落地天津魯能城;日本最大居酒屋和民首店落地上海。


除了內地市場,日企在香港市場的身影亦格外引人注目。唐吉訶德開出了香港第7家店;東利多旗下米線店運營商譚仔國際在港股上市。 



03
奢侈品中國“依賴癥” 


搶戲日企們,中國掘金路漫漫,且充滿不確定性。但于奢侈大牌們,中國早已成為了它們業績的主力貢獻戰場,力挽品牌業績下行。  


2021第一季度,除日本外的亞洲地區成為LVMH集團最大的收入來源,占總銷售額的41%;Kering集團在涵蓋中國的亞太地區的銷售額表現強勁,增幅高達83%;Hermès除日本外的亞洲地區的銷售額同比增長94%,亞太地區尤其是大中華地區表現優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疫情之下業績有所承壓,但絲毫不影響奢侈品們“例行”漲價之底氣


眾所周知,奢侈品一般會開年伊始和圣誕節前,通過漲價來維持產品的稀缺性,即保持產品的“奢侈”。


2021年1月,Louis Vuitton、Bottega Veneta、Hermès、Gucci、Chanel均上調了包袋的價格,Celine亦于1月11日漲價;2月,Dior完成了該年度第一次漲價計劃,上調幅度在6%至16%之間,其中漲價幅度最高的是小號老花款式的馬鞍包,售價從此前的2.5萬元上調至2.9萬元。


圖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第一輪漲價之后,年內第二輪漲價也如期而至。5-10月,Bottega Veneta、Chanel、Gucci、Celine的部分產品價格有不同程度的上調,其中Gucci 1955 系列手袋迷你號的定價更是突破 2 萬元大關。


到了11月,Chanel還進行了第3次漲價—— 將 Classic 系列小號手袋的價格提高了1000歐元,從9月底的售價6300歐元上漲至7300歐元。


而伴隨著每一輪漲價潮而行的是排隊搶購潮,中國也不例外。傳出漲價消息之后,全國各大城市高端商場的奢侈品門店,比如上海國金中心商場的Chanel、LV門店等,不約而同排起了長龍。


此外,中國原創奢侈品牌端木良錦亦值得關注,其分別于2021年4月和12月獲得峰瑞資本、小紅書戰略投資,這也是端木良錦自2018年以來的第四次公開融資。



04
國際大牌電商生意經


國際大牌們線下繼續攻占中國各大高端商場,線上則“放下身段”殺入天貓、京東、小紅書等高流量電商平臺搶食。


中國已成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據Global Data預計,中國電商規模2025年將達到3.3萬億美元,疫情后還將延續。


最大的贏家莫過于天貓據商業地產頭條統計,2021年共有超過10家品牌入駐天貓,包括Hermès(香水業務)、Santoni、Gucci Beauty、Saint Laurent、Boucheron、Valentino、Max Mara等。


圖片

圖片截自/天貓App


有玩家借力而為,亦有玩家親自下場,打通渠道。LVMH首次與京東達成合作,京東APP直連Louis Vuitton官方微信小程序;同時投資近10億元在上海閔行莘莊工業區建造亞太地區最大的化妝品電商分銷基地。


這場電商入駐浪潮中,奢侈品們看點十足。但受制于定位、價格等因素,只能以部分符合大眾消費需求的產品切入電商平臺,比如美妝。 


05
二奢市場搖擺過山車


奢侈大牌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刺激著二手奢侈品市場大繁榮。


圖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方面,囿于大本營生意慘淡,日本二手奢侈品企業正在向中國市場大集結。日本最大二手奢侈品電商RECLO開設天貓國際海外旗艦店,攜1萬多款中古箱包、飾品等備戰618。


無獨有偶,日本近30年歷史的中古店BRAND OFF、日本線上中古二手奢侈品店Brandear也正式入駐天貓國際。


另一方面,Gucci、Prada也坐不住了。據天眼查APP顯示,Gucci關聯公司古馳(中國)貿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范圍新增“二手日用百貨的零售”等項目;Prada表示正在考慮進入蓬勃發展的轉售市場,對于進軍二手奢侈品這一策略已經研究了一年多時間。   


看準時機,其他品牌亦紛紛入局。意大利奢侈品牌 Valentino推出二手中古項目Valentino Vintage;“Nike翻新計劃”出臺,消費者退回的商品劃分為全新、使用過和輕微瑕疵三類,經過系列措施翻新后向消費者發售。 



06
資咖啡中國新戰事


老百貨、奢侈大牌,各路神仙,中國打架。緊跟消費大潮的外資咖啡們,亦忙得不亦樂乎。


Tim Hortons進入中國后,加速拓店,野心不小。2021年1月16日,成都首店選址成都萬象城;2月9日,華南首店在廣州天河城二樓亮相。


截至去年12月,Tims咖啡已在大連、南京、北京、廈門、廣州、深圳等超20個城市,開設近390家門店。按照計劃,2022年底將開設超過800家門店,希望2026年底開出至少2750家可盈利門店。


圖片

圖片來源/微博@TimHortonsCoffee


Tims中國狂奔,離不開紅杉領投的新一輪融資。這輪資金用于門店拓展、數字化基礎建設及品牌建設等領域。


發力線下門店外,Tim Hortons也在開拓線上業務,包括外賣和電商。據悉,Tims中國線上訂單(包括小程序點單和外賣)的比例已經達到其營業額的70%以上;并首開天貓旗艦店。


圖片

圖片截自/天貓App


除了Tim Hortons中國,意大利咖啡品牌Lavazza同樣野心勃勃。2020年初,百勝中國和Lavazza集團組建了合資公司,共同在中國運營Lavazza拉瓦薩咖啡店。


圖片

圖片來源/Lavazza官方微博


2021年8月24日, 廣州首店正式營業,落地天河北CBD商圈ICC環貿天地。截至8月31日,Lavazza咖啡在4個城市開出22家店。


當然,還有Blue Bottle藍瓶咖啡、愛馬仕咖啡、Peet’s咖啡、徠卡咖啡「Café Leitz」等外資咖啡品牌活躍于中國市場。 



07
港資巨頭重倉大灣區 


群戰內地的港資巨頭們,正在大灣區掀起一場新戰事。


醞釀十載,太古地產廣州第二子落地白鵝潭聚龍灣,“廣州或迎第二家太古商場”傳言甚囂塵上;


深圳K11,傍于蛇口游輪碼頭旁,是新世界集團大灣區落下的第四座K11;


擲重金拿下南沙慶盛TOD項目,新鴻基欲在羊城造出一個西九龍;


圖片

*新鴻基地產南沙慶盛項目效果圖   圖片來源/項目方


蘭桂坊考慮“進軍”深圳前海,目前已在大陸布局五城;


…… 


不止于廣深,港資巨頭們的大灣區舞步,亦邁向了東莞、珠海、中山等多個城市。一座座以“港資”之名的mall正在大灣區的熱土上拔地而起,驚起一波熱議。


可喧囂聲越大,壓在它們身上的擔子越重。畢竟,它們的對標參照物,是一個個光鮮亮麗的成功者案例。


于是乎,在這場大灣區新戰事的進退間,拼的不只是港資巨頭們的資本實力,更是新商業場域中過硬的運營之術。 



08
資管巨擘圍獵中國mall


大贏家領展,北進上海將七寶萬科廣場半數股權收入囊中,南下羊城以32.047億元收購廣州太陽新天地購物中心。


入華新秀加拿大博楓(Brookfield),頭頂“全球最大另類資產投資管理公司之一”光環,以14億美元,從阿布扎比投資局 (ADIA) 投資的合資企業手中,買下了上海悅薈、青島悅薈、西安悅薈等五個購物中心資產包。


資管屆大哥大黑石,欲成為SOHO中國的接盤俠。按照計劃,交易完成后,SOHO中國現有控股股東(潘石屹夫婦)僅保留9%的股權,SOHO中國繼續維持在港上市。遺憾的是,該筆交易最終告吹。


圖片
*朝陽門SOHO  圖片來源/SOHO中國官網


一系列大宗交易的背后,是碎片化商業地產資產整合的過程。區位價值與運營價值不匹配的資產,最終會在市場力量的引導下,落入資管能人之手。 



09
中國品牌踏浪出海


外來玩家中國集結,中國品牌則組團踏浪出海。國潮興,世界愛穿中國鞋,也愛化中國妝。


國貨運動品牌李寧、安踏,因“新疆棉”事件在2021年熱度再次爆紅,銷量、股價大增。李寧6月28日股價一度暴漲27%至105港元,市值最高達2618億港元,一日增加300億港元。


圖片

圖片截自/李寧官網


亮眼業績撐腰,李寧、安踏們殺入國際市場“買買買”以優化自身的資產組合——參與競購adidas旗下品牌Reebok等  。


中國的美妝品牌亦主動出擊。2021年1月,“菲鹿兒”等4個新興國妝品牌登陸日本;3月,花西子上線日本亞馬遜網站,正式進軍海外市場。


圖片

圖片來源/花西子天貓旗艦店


除此之外,完美日記、泡泡瑪特、名創優品、之禾ICICLE、復星時尚集團、JD Sports、話梅等企業加速海外擴張,或收購資產,或開設新店。


當下,中國品牌出海已成氣候,且部分品牌已站穩腳跟。完美日記把東南亞作為出海第一站,奪得東南亞多個市場銷售第一,成為最暢銷的美妝品牌。


隨著出海渠道的進一步打通,未來中國品牌出海之路開闊。天貓淘寶海外宣布全面開放商家出海通道,升級物流、支付、運營、售后等服務,全年送10萬國貨新商家出海。


于中國品牌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10

品牌圈赴港IPO盛宴


闖關海外市場外,中國品牌圈還掀起了赴港IPO熱潮。


2021年,餐飲品牌圈有兩大IPO引起熱議——奈雪的茶海倫司分別于6月30日、9月10日成功登陸港交所。


圖片

圖片來源/奈雪的茶官方微博


以此為線,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等茶飲品牌,Manner Coffee等咖啡品牌,文和友、錢大媽等都傳出過謀劃上市的消息。


不難看出,資本市場對餐飲品牌偏愛有加。粵式火鍋連鎖店撈王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籌逾15億元;綠茶餐廳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重新啟動上市程序。


其他品牌方面,家樂福中國3月被傳將尋求獨立IPO后,暫無消息;Forever 21母公司ABG于2021年7月6日向SEC提交IPO申請,但2022年1月5日宣布暫停 IPO計劃,撤回上市申請;潮流零售獨角獸KK集團11月4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后,目前暫未聆訊。


展望2022年,逐漸回血中的香港市場因引入SPAC上市機制,以及中概股回港潮,或將會吸引國內外的創新型、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港股IPO盛宴,或將繼續。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