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之爭是生意之爭,是公司之爭,是老板之爭。所以,萬科之爭只是一個經濟之爭。不是什么意識形態之爭,也不是什么公司之爭,更不是什么制度之爭,總之不是政治之爭。因此,任何斷章取義,借題發揮的評論也要有一定的底線,否則過猶不及。
王石最近的言論又成為眾矢之的,他關于萬科不歡迎民營企業歡迎國營企業成為大股東的說法幾乎在網上引起眾憤。怒發沖冠者有之,拍案而起者有之,唉聲嘆氣者有之,捶胸頓足者有之,非我族者如嚴介和有之,同道中人馮侖有之,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這個點就是歧視,對民營企業的一種政治歧視,對民營企業家的人格歧視,現在都是什么時代了,王石居然還能如此大言不慚,有識之士能不奮起反擊?
雞同鴨講。
王石的興衰也莫過于此。
先說歧視。
什么叫歧視?一方居高臨下對待另外一方,成見,偏見,不待見,這叫歧視!王石自己就是一個無組織無紀律的自由人士,既非公務員也不是央企領導人,又有什么資格去歧視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老板,王石自己的身份現在就是一個打工仔,說好聽點叫職業經理人,連老板都不是,他又怎么去歧視資產家?更何況,不喜歡,不歡迎就是歧視嗎?王石對姚振華是不夠尊重,更確切講看不起,作為同行,王石掌握的萬科和姚振華掌握的寶能根本不在一個層次,王石為什么要假裝把姚老板當回事,難道就因為姚老板通過前海人壽借別人的錢來收購萬科嗎?王石難道沒有見過錢嗎?難道沒有拒絕過比姚老板更有實力的大佬拋出的橄欖枝嗎?道不同不與謀,知道不知道?
王石本來就是另類。
萬科改制,王石本來可以成為大股東,把萬科變自己的私營企業,但是王石沒有,不是不可能,是他不想,正是這種不想占為己有的指導思想,讓萬科成長為中國企業中間幾乎是絕無僅有的公司,一個股權相對分散,一個股東和管理層相對獨立,一個自由隊或者說職業經理人操縱的上市公司,最接近現代公司治理的最像美國公司的中國企業,非上市公司中的另一代表是華為,萬科為中國職場樹立了職業經理人的形象,僅此貢獻就不可估量,王石當年都不想引入自己當老板的私人資本,今天為什么會心甘情愿引入別人的私人資本?王石喜歡混合制是發自內心的,這和左右沒有關系,而且萬科的歷史也證明,混合制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華潤和萬科的合作就是如此,央企有資本,萬科有機制,優勢結合也是萬科成為全球地產老大的重要前提。為什么要拋棄這個模式?僅僅因為寶能是一個民營企業?說實在的,從王石爬山開始到他去美國讀書追求愛情以及每每關鍵時點仗義執言的發聲,無論是拐點論的直率,還是汶川救災時的簡單,甚至力挺落難的褚時健們,王石都不可能是你們攻擊中的那個偽君子假道士。正是因為王石的另類,所以他才一條道走到黑,對于萬科的控制權沒有做任何的制度設計,王石不會不知道風險,但是這是一個有信仰的人,而且相信蒼天有眼,大道為公(此處可以理解為中性判斷,并非拍他的馬屁,或者換種說法也成立,那就是倔頭,一根筋,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北京話講,各色)。
言歸正傳,王石的講話其實三層意思,一是萬科現在就是混合制,二是央企華潤現在就是大股東,三是今后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或正在重組的對象也是國有企業,至于是央企還是地方國有企業王石并沒有明確,但是了解萬科之爭過程的大概也能猜出個一二三,華潤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說央企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可能性比較大的就是地方國資委下的國有資本或企業或資源,萬科來自深圳,現在深圳,將來肯定也在深圳,寶能手中掌握的股份再多也不敢否決萬科的重組方案,這就是萬科之爭的必然結局,以前就說過,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