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7月份,深圳樓市處于量價齊跌的格局。這引發業內關于了樓市是否已到拐點的思考。
據深圳商報報道,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監測,7月以來,全市一手住宅共成交2674套,面積為27.97萬平方米,成交面積環比下降19%,同比下跌59%;7月成交價格為56598元/平方米,較上月下跌8%,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大幅上漲62%。
全市二手住宅7月以來共成交4866套,面積共計40.71萬平方米,較上月小幅上升,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相差很多,同比下降70%;成交均價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狀態,7月價格為56607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同比上漲38%。
從價格走勢看,目前已經連續兩周下滑,從6月的“6字頭”跌至5萬元/平方米。其主要原因在于高價樓盤的成交、備案數據下滑,造成7月房價的“結構性下跌”。
報道表示,目前市場仍然處在“3·25”新政調控通道里,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認為,深圳樓市還將處于調整狀態,調控工作還將繼續深化。
對此,澎湃新聞也報道表示,深圳中原研究總監王飛說,從價格上看,現階段的市場以新房市場帶動為主,新房供應的低迷使得市場整體氛圍無明顯好轉,小部分項目低價入市帶來好的開盤銷售率,預期得以維持。二手業主整體信心仍保持堅挺,近端時間深圳二手量價指數都維持在榮枯線以上震蕩徘徊的局面,短期內二手房價下調的可能性變小。
“新房市場的開盤量很小,使得成交量也很小,除了市場的原因,這其中也有暑期天氣較熱的原因。”深圳中原住宅部副總經理王永剛說,但在7月開盤的樓盤,成交都還不錯,去化率總體在80%左右,主要是這些樓盤定價比較“隨行就市”,同時蓄客時間也較長,在1-3個月。
王飛稱,從7月新入市的新盤價格來看,并未出現提價和降價的樓盤。 王永剛說,3.25政策出臺前,一季度深圳一手房的月平均成交量在5100套左右,二手房的月平均成交量在1.4萬套,現在的一二手成交量只有那時的4-6成。“不過二手市場價格下跌的情況并不多見,一些急于出手的投資客或者急于換房的置換型客戶會給出一定議價空間,幅度在5%-10%,不過買家的預期更高,房東方面卻中長期看好,這使得二手市場處于膠著的狀態。”
此外,據第一財經報道,目前,市場整體陷入了僵持期。深圳房價已居高位,再加上交易稅費的增加,一定程度上阻擋了部分客戶入市的決心,而業主對深圳樓市又長期看漲,不肯輕易讓價,買賣雙方之間持續博弈,成交更快的仍是報價相對合理的房源。
深圳中原則認為,高價地塊造成的短期預期對二手業主報價造成了刺激影響,近期二手房價在跌與漲之間來回變換。據監測,現階段二手報價呈現高位震蕩,成交價格依然維持高位,整體樣本均價為55247元/平方米,短期內缺乏向下的壓力。
“在政策面不變的情況下,下半年樓市的走勢更趨向于穩中有漲的狀態,回到新政前強勢上漲的狀態已無太大可能性。”
不僅深圳,放眼全國,7月樓市成交量整體表現增速放緩甚至下滑。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7月,核心54城市成交商品房住宅29.2萬平方米,環比成交量跌幅達到了7.4%。另外,一二線城市高價地塊頻頻出現,惜售現象明顯增加,樓市去庫存難度增大。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目前一線城市成交已經開始放緩,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地價領漲。預期下半年,房地產調控繼續因城施策,升級到一城一策,一旦信貸政策寬松不能持續,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可能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