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國際投行先后發(fā)布報告,認為中國經濟指標全線好轉,資金“脫實入虛”情況緩解。但是,房地產到底是歸入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還存在爭議,剔除房地產之后經濟指標又會如何呢?如果重新考慮房地產對經濟的影響,結論可能沒有這么樂觀。
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NIFD)25日上午發(fā)布《2016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報告發(fā)布人、社科院研究員呂峻稱,由于區(qū)域性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上半年房地產上市公司為整個非金融A股公司直接貢獻了近45%的營業(yè)收入的增長,和近40%的凈利潤的增長、近50%的核心凈利潤的增長。
“這個好轉讓人很不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NIFD理事長李揚在發(fā)布會上表示,上半年上市公司盈利明顯好轉,但是其中一半以上是因為房地產,這讓人感到忐忑和不安。
呂峻告訴記者,除了房地產企業(yè),非房企也出現了利用房地產資產進行價值重估的苗頭。如果考慮到房地產市場的間接貢獻,房地產行業(yè)上市公司為非金融A股公司貢獻了50%以上的收入和利潤增長。如果剔除房地產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僅有微弱改善,而主板上市公司營業(yè)收入和利潤仍會維持負增長。
房企一枝獨秀
樓市火爆一波又一浪。先是去年下半年的深圳,緊接著今年上半年的京滬,然后是鄭州、杭州、南京、成都……樓市暴漲,房地產企業(yè)直接受益。從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的上市公司財務數據來看,上市房企盈利增長占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增長的一半。
記者統(tǒng)計滬深兩市2927家上市公司盈利狀況發(fā)現,上半年總體營業(yè)收入14.62萬億,同比增長2684億,增幅2%;上半年凈利潤1.49萬億,同比減少361億,降幅2%。
根據申萬三級分類,兩市共有132家房地產企業(yè),上半年房地產企業(yè)營業(yè)收入5675億,同比增加1336億,漲幅31%;凈利潤456億,同比增長61億,漲幅15%。對比可以看到,房企收入占比4%、凈利潤占比3%,但是對上半年收入增長的直接貢獻卻達到50%。
剔除金融企業(yè)之后,社科院25日發(fā)布的《報告》中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結論。據呂峻介紹,為了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此次研究選取了2012年以前上市的2271家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
“樣本公司營業(yè)收入同比增加3046.46億元,首先要歸功于房地產上市公司。”呂峻分析,上半年房地產行業(yè)營業(yè)收入增加1360.02億,增幅達到44.6%,增加額和增幅高居各行業(yè)之首,增加額占上市公司總體增加額的44.6%。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剔除房地產行業(yè),上半年營業(yè)收入增長僅為1.6%。
“如果考慮到房地產市場的間接貢獻,房地產行業(yè)上市公司為非金融A股公司貢獻了50%以上的收入和利潤增長。”呂峻表示,如果剔除房地產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僅有微弱改善,而主板上市公司營業(yè)收入和利潤仍會維持負增長,只是跌幅比上年同期收窄而已。
對于上半年上市公司的表現,李揚表示擔憂。“盈利好轉一半以上歸因于房地產市場,這非常令人不安。”他告訴記者,上半年經濟好轉相當程度上都是因為房地產市場的繁榮,這讓他心里比較忐忑。因為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主要的危機都是從房地產市場開始的。
不缺錢、不欠債,也不投資
區(qū)域性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直接貢獻了近一半的業(yè)績增長,除此之外,對盈利有正面影響的其他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宗商品低位徘徊,使得上市公司營業(yè)成本下降或增幅減小,提高了毛利率;二是消費升級、結構轉型帶來部分產業(yè)的業(yè)績改善。
“主板、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三個板塊各有不同,主板盈利略微改善主要是由于區(qū)域性房地產市場火爆,如果剔除房地產公司業(yè)績增長,主板公司總體盈利仍有所惡化。”呂峻分析,中小板因為沒有采掘業(yè)等上市公司,可以最大地享受大宗商品價格低位徘徊的紅利。而創(chuàng)業(yè)板盈利增長主要是因為新經濟升級轉型。
不過,從上半年財務數據來看,企業(yè)的投資發(fā)展依然后勁不足。據《報告》統(tǒng)計,2000多家樣本公司整體來看營收收現率平穩(wěn),維持在100%左右;經營現金流持續(xù)好轉,同比增加15.5%;存貨投資現金支出僅增長1.5%,其中主板公司的該項投資出現微幅下降;貨幣資金增長20%。
“這說明上市公司不缺錢。”呂峻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去產能的階段,一個典型的特點是三角債十分嚴重。但是這一次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因為貨幣環(huán)境比較寬松,我們沒有出現三角債的問題。
在李揚看來,這背后隱藏的一個問題令人擔憂。他分析,上市公司貨幣資金增長20%,是一個比較大的數量。資金在上市公司手里,企業(yè)卻不愿意去投資,這跟以往完全不同,在貨幣十分寬松的情況下出現通貨緊縮。他告訴記者,“上一輪三角債的時候,一個好的方面是大家都想干事。但是這一輪雖然沒有這種三角債,但是大家都不想干事,或者說,沒事可干”。
另外,從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對外投資維持較快增長來看,經濟脫實向虛的態(tài)勢依然十分明顯。社科院研究員、NIFD資本市場與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躍文也表示,主板上市公司收益率才4%左右,相比于理財產品及其他金融投資,劣勢非常明顯,資金“脫實向虛”是有原因的。
李揚告訴記者,預計利率還是得降低,當前貨幣政策已經非常寬松,不過主要是“量寬”,下一步要“價低”,讓企業(yè)低成本拿錢,但目前這依然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上半年金融環(huán)境相對寬松,樓市持續(xù)火爆,但是下半年房地產熱潮也存在回落的可能。呂峻在《報告》中分析,如果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下降,且沒有其他行業(yè)發(fā)展替代房地產行業(yè)的角色,那么與去年同期相比盈利不會改善,甚至可能出現下降。
目前能夠對房地產形成替代的只有基礎設施投資。這是在房地產市場出現滑坡情境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否繼續(xù)得到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不過,由于當前地方政府債務水平較高,資金來源依然是瓶頸,政府能否通過PPP等融資模式的推廣,激發(fā)出民間資本熱情,目前來看,還需要打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