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已推行了近三年時間,作為鄉村振興另辟蹊徑的一種開發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建設特色小鎮的熱潮,各領域資本、企業蜂擁而至。據“望鄉新鄉村”統計,自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截至2017年7月短短1年間,住建部已公布的特色小鎮多達403個,又經兩年的發展已建成的、已規劃的、在規劃、有意向開發的各種類型不同規模的特色小鎮多達上千個。
于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嚴格控制特色小鎮規模。2018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又印發了《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從正反兩方面正式建立起規范糾偏機制、典型引路機制。有關資料顯示,有關部門淘汰整改的“問題小鎮”多達四百余個。國家對特色小鎮的批復日趨謹慎,可見投資開發特色小鎮絕非易事。官方公布了多個精品特色小鎮的成功經驗,以引導其他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
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經驗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地理信息小鎮是信息服務類小鎮。以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為核心,入駐地理信息企業240家左右,完成特色產業投資42億元,年繳納稅收8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280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5500畝,其中建設用地20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4500畝。
1、主要運行模式。
一是政府搭建平臺。小鎮建設初期,政府邀請了國際著名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做戰略咨詢、新加坡CPG集團負責編制控制性詳規、南方設計公司完善小鎮規劃。政府負責道路等公共設施建設,并采取政府墊資代建的方式,幫助企業建設產業用房,為企業搭好“鳳巢”后,再由企業以綜合成本價購房,為企業分擔建房壓力。
二是企業積極參與。隨著小鎮基礎設施及酒店、餐飲、娛樂等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地理信息行業龍頭企業紛紛入鎮,南方測繪和國遙等行業領軍企業、中科院遙感所和武漢大學等科研院所陸續入駐,共同打造地理信息產業的集聚發展示范區、科技創新先行區、服務體驗區、文化展示區和新鎮區。
2、特色產業發展。
一是集聚地理信息產業。重點引進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地理信息軟件研發、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大項目和高層次人才,優化對企業的各項服務,吸引了地理信息相關企業240多家,共同打造地理信息“達沃斯”小鎮。
二是凝聚技術創新力量。建成地理信息科技成果交易市場,吸引了中航通飛研究院浙江分院、浙大遙感與GIS研究中心、中科院遙感所德清研究院等入駐,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微波目標特性測量與遙感實驗室。建立從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到產業平臺“四維一體”的科技創業孵化鏈,建成國內地理信息眾創空間“地信夢工場”,并在北京、杭州成立異地孵化分中心,承接孵化優質項目20多個。開展與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地理信息產業協會、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等的合作,多次舉辦地理信息產品技術發布展示會,推介產品示范應用。
3、宜業宜居宜游。
(1)生產空間.
累計投資50多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使用了52幢產業大樓,提升核心區綜合配套設施建設。
(2)文旅空間。
建設了3.5萬平方米的德清國際會議中心、3.5萬平方米的展覽館、7000平方米的小鎮客廳、330畝的鳳棲湖,以及2000畝的樹陣、花海等旅游景點,成功創建了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3)生活空間。
建設了2000套人才公寓,為入駐企業員工子女建設了幼兒園。引進諾富特酒店、亞朵酒店、機器人餐廳、電影院、酒吧、咖啡吧等商業項目,實現小鎮商業綜合體——德清海洋城投入使用。開通了小鎮途經市中心、直通德清高鐵站的公交車,方便企業員工日常出行。
4、特色文化內涵.
一是舉辦聯合國地理信息大會。舉辦了以“同繪空間藍圖、共建美好世界”為主題的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1000名左右的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參展參會。這是經聯合國執行局決定、由聯合國各成員國參加的國際盛會,是聯合國主辦的規模最大、級別最高、內容最豐富的地理信息大會,也是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在我國舉辦的層次、覆蓋面最廣的重大國際多邊活動。
二是挖掘地理信息文化。建成全國地理信息專業展館(小鎮客廳),在挖掘清代德清籍著名地理學家等中外地理信息歷史文化的同時,深入挖掘其高科技特性,衍生出地理信息高科技體驗游。20多家園區企業全程參與升級改造設計建設,并提供所有展品與體驗設備,吸引近3萬人次參觀。
5、有益經驗
(1)走出一條政府前期主導、企業參與的發展之路。
政府負責小鎮前期的規劃建設管理運行等工作,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墊資代建或與企業聯建產業大樓,再由企業以綜合成本價購房入駐,解決企業買地建設的諸多煩惱。隨著52幢產業大樓和2000套人才公寓的投入使用,以及其他建設的不斷推進,小鎮正在加快實現由政府主導向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的轉變。
(2)注重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四位一體”.
小鎮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獨特內涵成為重要吸引力,文藝匯演、小鎮青年節、小鎮長跑等成為特色文化品牌活動,高科技特性體驗游也成為跨界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成為科普、體驗高科技的好去處,構成了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新型魅力空間。
浙江杭州夢想小鎮經驗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夢想小鎮是信息服務類小鎮。以發展創新創意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3900家左右,完成特色產業投資31億元,年繳納稅收4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30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4500畝,其中建設用地10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1440畝,其中建設用地1440畝。
1、主要運行模式。
一是建設便利創業社區。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小鎮鎖定互聯網創業和天使基金兩大產業門類,確定了“資智融合”的發展路徑。看準方向后,小鎮邊建設、邊謀劃、邊招商,全速推進。互聯網村、天使村、創業集市及創業大街建成投用,萬兆進區域、千兆進樓宇、百兆到桌面、WIFI全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建成,居住和商業等配套同步推進,一個低成本、全要素、開放式、便利化的創業社區基本建成。
二是打造創業生態系統。在此基礎上,小鎮積極創新服務,通過引進新型創業服務機構、建立天使引導基金、組建創業貸風險池、開發云服務平臺等途徑,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和服務鏈條,著力打造最富激情的創業生態系統。遵循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精神,秉承產城融合、資智對接,有核無邊、輻射帶動,政府主推、市場主體,共生共榮、共享共治理念,著力構建一個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現代科技交相輝映,辦公創業空間、職住生活配套空間、精神文化空間一應俱全的眾創空間,讓創業者們在這里追夢、造夢、圓夢。
2、特色產業發展。
一是明確產業定位。小鎮產業定位是互聯網和金融兩大類,按照政府謀劃、市場導向、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的思路推進收尾。互聯網產業旨在培育以集聚互聯網創業企業為重點,鼓勵大學生創辦電子商務、軟件設計、集成電路、信息服務、大數據、云計算、網絡安全、動漫設計等企業。金融產業旨在培育以科技金融為重點的現代科技服務業,重點發展天使基金、私募金融、互聯網金融,構建覆蓋企業各個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服務體系。
二是積極招才引智。小鎮累計引進上海蘇河匯、北京36氪、深圳紫金港創客等知名孵化器以及500Startups、Plug&Play等2家美國硅谷平臺落戶,集聚創業項目1500余個、創業人才1.5萬名,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歸系、浙商系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隊伍。136個項目獲得百萬元以上融資,融資總額達94億元。
3、宜業宜居宜游。
一是打造宜居宜游生態空間。小鎮內的古街有880多年歷史,保留了章太炎故居、四無糧倉等文保單位以及一大批古建筑,生態環境良好、自然景觀質樸,但多年來陷于保護和開發的兩難境地。特色小鎮和眾創空間的提出,為古街提供了除純旅游開發、工業化帶動或房地產驅動之外的另一條城鎮化路徑,即以信息化為動力、以人的城市化為根本的新型城鎮化之路。為此,我們緊緊圍繞人的需求,確立了“三生融合、四宜兼具”(先生態、再生活、后生產,宜居、宜業、宜文、宜游)的開發理念。在開發中充分保護自然生態和歷史遺存,對文化底蘊進行深入挖掘,對存量空間按照互聯網辦公要求進行改造提升。
二是打造形態完備創業社區。兼顧創業者工作、生活、商務需求,統籌布局各功能區塊,引進各類配套項目,為創業者量身打造宜居宜業、高效便捷的創業創新生態圈。重點搭建社交平臺,通過創業咖啡、論壇沙龍等形式,著力引導創業者從分割隔離的辦公樓走向極速分享的大社區,促進信息交流和思維碰撞。公交線路得到加密和延伸,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海創園航站樓正式啟用,小鎮內部及周邊公共配套不斷完善。眾多不同定位的特色創業餐廳建成運行,創意茶館、創客健身館、銀行網點投入使用。YOU+公寓正式開業并深受創客歡迎。
4、特色文化風貌。
全面塑造互聯網特色文化。小鎮相繼舉辦中國(杭州)財富管理論壇、中國青年互聯網創業大賽、中國互聯網品牌盛典、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等活動1080余場、參與人數16.6萬人次,吸引了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德國電視一臺、西班牙國家電視臺、日本NHK電視臺等媒體密集報道,品牌形象和創業氛圍不斷提升。
5、有益經驗。
(1)構筑全景式孵化鏈條。
按照有核無邊、輻射帶動的思路,以小鎮為點、以周邊區域為面,積極打通小鎮與周邊區域之間在空間、配套、產業、政策、招商方面的隔膜,構筑起全景式展現的“孵化—加速—產業化”接力式產業鏈條和企業遷徙圖。
(2)多維度促進項目產業化。
將小鎮孵化出來的項目,積極推介到周邊科技園和存量空間中加速和產業化,小鎮騰退出來的空間繼續不斷引入新項目孵化,形成滾動開發的產業良性發展路徑。現周邊15個產業園正在申報小鎮拓展區,期望在小鎮的品牌和政策支撐下向新型孵化器加速器轉型,手游村、電商村、健康產業村、物聯網村已初步成型。如“遙望網絡”是小鎮孵化成功的項目,孵化成功后搬入未來科技城內的綠岸科技園進行產業化,目前遙望中國手游基地一期1.8萬平方米已投入使用,30余家手游合作伙伴已入駐,初步形成了手游產業集聚中心。
福建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經驗
福建省寧德市東僑經濟開發區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是先進制造類小鎮。以發展新能源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40家左右,吸納就業4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額210億元,年繳納稅收27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217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58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43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3500畝。
1、主要運行模式。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主動對接金融機構,引進信譽好、實力強的戰略投資者參與小鎮建設,研究引進社會資本進行整體打包開發。
2、特色產業發展。
以鋰電產業為主導,通過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等形式,推動新能源產業規模化、集群化,著力打造高端儲能電池產業基地,重點加快延伸寧德新能源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突破輕便、安全、大容量動力電池和強儲能技術瓶頸,引進電動汽車生產制造企業,推進客車、工程機械、環保等專用汽車新能源化。打造世界最大鋰電新能源產業研發創新先導區、國家鋰電新能源產業聚集示范區、福建省雙創孵化基地。
3、宜業宜居宜游。
以產業旅游為核心,以赤鑒湖和外接海域水上配套項目為載體,以棉桃山、碑石山、高頂面山為拓展,完善路網設施和赤鑒湖公園,推進小鎮旅客服務中心、標識標牌系統、環衛設施、賓客休閑設施、內部游步道路、新能源游船游艇漁人碼頭、濱水風情廣場等項目建設,打造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鋰電新能源特色小鎮。
4、特色文化內涵。
以鋰電文化為核心,規劃建設新能源4DVR體驗館、雙創中心、體驗大道、無人駕駛體驗專用道,新能源游船、游艇等,建設綠色電動小鎮,疊加天生麗質的赤鑒湖,打造獨具特色的鋰電新能源特色文化小鎮。
5、有益經驗。
(1)堅持規劃先行。
先后多次組織人員深入調研,與省市發改、規劃、國土等部門及開發區相關企業溝通,形成《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創建規劃》并上報寧德市政府審批,使小鎮建設有規可循,為小鎮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堅實的基礎。
(2)完善配套設施。
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加快路網、學校、商業及服務設施建設,為項目落地投產、生產、生活提供良好便利的環境,小鎮累計完成政府投資約14億元,其中2018年1—8月完成投資2.3億元,占年計劃的90%。小鎮內已落戶產業鏈項目8個,投產項目5個,產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多億元,其中2018年1—8月完成投資17億元,占年計劃的93%,預計到2018年底鋰電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450億元。
黑龍江大慶賽車小鎮經驗
黑龍江省大慶市薩爾圖區賽車小鎮是現代服務類小鎮,是國內賽車主題特色小鎮。小鎮以發展汽車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480家左右,吸納就業近2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21億元,年繳納稅收0.8億元,年接待游客人數300萬人次。小鎮規劃用地面積38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3298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634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551畝。
1、主要運行模式。
(1)開發模式。
采取企業主體、政府服務、市場化運作的開發模式。中房聯合集團大慶中房置業公司主導小鎮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大慶市政府負責明確產業定位、做好總體規劃、強化項目服務、搞好政策扶持。
(2)運營模式。
圍繞建設頂級賽車基地、頂級賽手培訓基地、房車宿營地,培育以賽車運動為引擎,集賽車服務、冰雪游樂、高端溫泉、文化會展、商貿餐飲于一體的“1+5”產業體系,聘請運營團隊,打造一站式全齡全包全時的運營模式。
(3)投融資模式。
小鎮一期投入了23億元,于2017年6月啟動建設,2018年3月一期陸續竣工投用,已形成資產。預計二期投資22億元,資金來源主要是企業自有資金,結合商業性貸款。
2、特色產業發展。
(1)賽事發展良好。
小鎮建成鋪裝路面35萬平方米,舉辦了7次賽事和汽車特技表演活動,特別是2019年舉辦了汽車冰雪挑戰賽,吸引國內外參賽車手、游客3萬人以上,并通過央視一套、二套進行了報道。在建的各類國家標準賽道11條,2020年將具備年舉辦各類經典賽事60場以上的能力。具有國內頂級的賽車配套基礎設施,已與中汽摩聯簽訂了建設頂級賽車基地、頂級賽手培訓基地、房車宿營地意向協議,并確定在2019年7月舉辦中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8月末舉辦國際摩聯花式摩托錦標賽、中國摩托車越野錦標賽。
(2)企業集聚集群。
小鎮已入駐企業480家,其中賽車改裝等汽車后市場服務企業120家以上,賽車產業鏈初具規模。
(3)賽車配套功能完善。
小鎮內建設了全國最大的524平方米巨幕汽車影院,可容納500輛汽車同時觀影。完成高端溫泉旅游項目論證,已開工建設。2018、2019年舉辦了焰火、歌舞表演晚會,觀看人數分別達到3萬、20萬人。預計到2020年,小鎮的地均GDP將達到3億元/每平方公里。
3、宜業宜居宜游。
(1)綜合交通體系完備。
距大慶市政府所在地的東城區僅8分鐘車程,距薩爾圖機場9.5公里,距大慶東站18.3公里,毗鄰大廣、大齊高速,能夠方便快捷地直達周邊城市。
(2)生活環境優雅宜居。
大慶市年空氣優良天數319天以上。小鎮緊鄰薩北湖公園,天然湖泊面積91公頃,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擁有宜居、舒適、全業態的健康生活環境。
(3)汽車旅游配套完善。
小鎮建成并投用了省內規模最大、設施配備最完善、操作和支付系統最先進的加油加氣充電站,建成了由21家4S店組成的汽車展示銷售集群。
4、特色文化內涵。
營造形成了高速競速賽車文化、彎道賽車文化、越野極限賽車文化、冰雪操控性能賽車文化等多元文化氛圍,受到業內的廣泛關注。
(1)打造了濃厚的賽車文化。
營造形成了高速競速賽車文化、彎道賽車文化、越野極限賽車文化、冰雪操控性能賽車文化等多元文化氛圍,受到業內的廣泛關注。
(2)突出了獨特的石油文化。
油田礦區獨有的沿途景觀帶十分突出,抽油機等工業風格景觀或零星分布、或規模集聚,草原濕地周邊環繞,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賽車景觀體驗。
(3)豐富了特色的涂鴉文化。
建設全球頂級的3D涂鴉城,打造規模化特色建筑集群,為大慶市注入了生動的藝術活力,形成了新的城市名片。
(4)吸引了自由的自駕文化。
依托自駕車營地,打造大慶公路IP,并入全國自駕游公路體系,吸引了大量外埠游客來大慶自駕旅行,也影響了更多大慶游客自駕出行。
(5)融合了冷艷的冰雪文化。
將賽車、溫泉等多種元素融入冰雪文化,形成了激情碰撞的冰雪賽車文化和獨具地方特色的戶外冰雪溫泉體驗,更加突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獨特魅力。
(6)弘揚了傳統的節慶文化。
自小鎮啟動建設以來,每年元宵節均舉辦特色焰火、歌舞晚會等活動,推動了汽車文化與傳統節慶文化的高度融合。
5、有益經驗。
(1)準確把握政府功能定位。
注重發揮對企業的引導作用,在公共服務、基礎配套、制度創新、要素供給等方面,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推進特色小鎮項目實施、集聚更多優質生產要素創造最佳條件。
(2)因地制宜找準核心產業切入點。
立足大慶市的汽車產業基礎,以賽車運動為引領建設特色小鎮。
(3)引進頂級專業團隊共同謀劃藍圖。
特色小鎮運營主體聘請國內外頂級的規劃、設計、運營、管理等專家隊伍,堅持“高精尖”發展方向謀劃特色小鎮功能布局。
(4)為項目建設提供精準高效服務。
創新實施項目代辦制、駐場制,對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等事項實行代辦,對建設施工、竣工驗收等事項實行駐場幫助解決,提供個性化精準服務,使小鎮一期從建設施工到建成投用僅用8個月時間,建成面積43萬平方米,體現了“大慶速度”。
文章來源:土地智慧開發預測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