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日本東京一家蔦屋書店
有“最美書店”之稱的日本蔦屋書店將在中國加速布局。在4月10日舉行的上!侗臼胸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若干措施》新聞通氣會上,作為外企代表之一的日本蔦屋書店公布了該品牌在中國的拓展規劃。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表示,集團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計劃在上海徐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總額約14億日元,今年,將在杭州和上海開設蔦屋書店,中期計劃是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
在中國加速布局
實際上,在蔦屋書店宣布在華拓展規劃前不久,就與成都軌道集團旗下的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宣布將落戶成都TOD(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發展)項目。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的官方微信賬號“成都軌道城市發展”發布的信息顯示,根據雙方合作協議,蔦屋書店將積極參與TOD綜合開發項目的策劃、規劃、企劃等工作,雙方將針對成都TOD綜合開發項目設計定制化方案,開設“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品牌店和旗艦店。
在決定落戶成都之前,蔦屋書店已經在中國內地開出了兩家門店,其中與服裝品牌江南布衣合作的首店位于杭州天目里,第二家店則位于上海新網紅打卡地“上生·新所”園區內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此前,蔦屋書店在中國臺灣還開設了四家門店。
公開資料顯示,蔦屋書店成立于1983年,在全球經營約1400家門店,是日本最大的書店連鎖品牌。旗下的“代官山·蔦屋書店”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開創了書店新型商業模式。此次蔦屋書店宣布將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顯然已經將中國視為日本以外最重要的市場。
能否破除實體書店困局
實際上,目前中國的實體書店市場并不樂觀。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開卷)發布的《2019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圖書零售市場中,網店仍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同比增長24.9%,實體店繼續呈現負增長,同比下降4.24%。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給實體書店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北京開卷發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圖書零售市場分析數據顯示,今年1-3月,整體圖書零售市場同比下降15.93%,網店渠道同比上升3.02%,實體店渠道同比下降54.79%。
近幾年來,由于圖書零售本身利潤較低,我國的實體書店正在往加強體驗性、個性化以及文化相關服務的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品牌,如西西弗、言幾又、中信書店、單向空間等,都在探索實體書店的新型商業模式。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實體書店開始探索線上渠道的商業模式,微信小程序、直播帶貨、開通外賣等,成為實體書店探索的方向。
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后,蔦屋書店的經營模式能否適應仍值得觀察。就數字化方面而言,蔦屋書店原本在日本就以數字會員體系出名。在其母公司CCC株式會社的組織架構中,以T-CARD會員體系和T-POINT積分體系運營管理為核心的“大數據提案部門”是CCC株式會社的市場部門。蔦屋書店不僅利用T-CARD為其提供用戶畫像方式、企劃體系“選擇”與“推薦”能力的依據,還獲得了CCC株式會社大數據提案部門的數據反哺,這些都是其核心競爭力。不過,這一體系能否在中國內地市場獲得成功,目前尚未可知。
筆者注意到,和蔦屋書店比較類似的是誠品書店。蘇州誠品書店是臺灣誠品書店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家分店,和臺灣門店相比,蘇州誠品書店為了迎合內地市場已經做出了一些改變,比如加大了購物的占比等。同樣,蔦屋書店會否針對中國內地市場做出一些本土化的改變也值得期待。據悉,目前,蔦屋書店中文官方App和微信小程序已經上線,而在北京市的店鋪詳情里目前只有中信書店合生匯店一家門店。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該App上并沒有提供購買鏈接,只有一些商品的介紹。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