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之路,今年是改革開放的40周年,40年的不懈探索,讓神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變化和影響,包括地處中原腹地、而今正用自己的方式與國際對話的商都鄭州。
這40年讓鄭州從一個小城變成現代化大都市,回首鄭州這40年商業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鄭州成長的印記。從上世紀90年代以亞細亞商場為代表的四大百貨引領著鄭州商業甚至是中原商業的發展,到現在丹尼斯大衛城、華潤萬象城、新田360等代表著鄭州商業的水平,傳統百貨時代已經被專業、多功能的購物中心所替代;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二七商圈的商業水平無可替代,到2010年前后,花園路商圈重新點燃鄭州的商戰氛圍,再到后來的紫荊山商圈、鄭東高鐵商圈等多核化商圈的形成,為鄭州的商業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活力……
亞細亞商場曾是鄭州商業的代表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的鄭州商界與全國一樣,也曾籠罩著暮氣沉沉的景象。在改革開放大潮席卷下,一切慢慢開始改變。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一場轟轟烈烈的“中原商戰”賦予商都鄭州新的內涵,以亞細亞商場為代表的鄭州商戰,不僅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商業的繁榮時代,也使得鄭州這座歷史古城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一句“中原之行哪里去,鄭州亞細亞”,更是成為中國廣告界的經典。而“亞細亞現象”產生了巨大“沖擊波”,引發了“中原商戰”。鄭州百貨大樓、亞細亞商場、商城大廈、華聯商廈等云集在二七廣場周圍的綜合性大商場展開激烈競爭,公關大戰、價格大戰、服務大戰、環境大戰,戰出了鄭州商業的空前繁榮。
隨后,大上海城、大商新瑪特金博大店這些商城的出現,使二七商圈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2014年華潤萬象城、2015丹尼斯大衛城入駐二七商圈,再次為二七商圈帶來新的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環境的變化,以前的二七商圈也從無可替代,到現在隨著鄭州城市化的加速推進,舊城改造,新城副中心的建設,特別是居民消費方式的改變,形成了鄭州多核化商圈的局面。
花園路商圈重新點燃鄭州商戰氛圍
在二七商圈商戰結束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鄭州的商業市場陷入沉寂。發生變化的是在2010年前后,這一年,花園路商圈的興起重新點燃了鄭州的商戰氛圍。在花園路農業路口,大商新瑪特、新田360和丹尼斯百貨三家大型商場,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維持著“三足鼎立”的局面。
花園路商圈的興起與其地理位置優勢密不可分,尤其是花園路農業路口,這是繼二七商圈后的又一個交通要塞,附近布局了眾多高檔居住區。居住人口的快速增長為花園路商圈提供了龐大的消費群,這也成為花園路商圈快速發展的基礎。縱觀花園路商圈,前有19年歷史的正道花園百貨店、14年歷史的正道中環百貨店、10年歷史的丹尼斯百貨花園店、10年歷史的大商新瑪特、8年歷史的新田360廣場,后有近日剛剛試營業的正弘城,以及后期還將有綜合體建業凱旋廣場等的入局,可以說花園路商圈見證了鄭州商業的迭代史。
鄭東高鐵商圈的概念呼之欲出
十年前的鄭東新區還是人人避之,而如今鄭東新區搖身一變成了鄭州高端商務區。這是因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高鐵站之一的鄭州東站,在2012年9月28日開始正式啟用。作為全國唯一的一座高鐵“米”字形樞紐,鄭州東站所在的片區一直備受關注,這使得鄭東高鐵商圈的概念呼之欲出。
從目前來看,鄭州東站將成為當前鄭州中高端寫字樓密集度最高的“林區”,如在鄭州東站西廣場片區就有綠地中心、原盛國際、綠地之窗、文化產業大廈等,片區內的中高端寫字樓近50座。商務經濟的快速集聚,為鄭州東站帶來了充沛的中高端客流,同時,也觸發了該區內商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已建成的海匯中心、正大樂城、匯藝銀河里、升龍廣場、永和i89、綠地新都會·新田360廣場等,還有即將開業的綠地·天空之城,都為鄭州東站營造了商業氛圍。未來將有多品類、多業態的商業綜合體入駐高鐵片區,而量變最終能否引起質變,打破高鐵片區的商業桎梏,形成一個成熟的、被認可的鄭東高鐵商圈,有待消費者的檢驗。
多核化商圈共促鄭州商業發展
改革開放之前,鄭州可以說還沒有一個成熟的商圈,當時甚至沒有商圈這樣的概念和說法,那時的鄭州只是一個小城。40年來,鄭州市中心城區城市建成區面積增長6倍多,達456.6平方公里。城市面積的擴大以及經濟的發展,為鄭州商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為鄭州市最繁華、最有影響力的商貿中心集聚區,二七商圈始終是鄭州商業的發源地,也是主戰場、風向標。商業項目的增加、交通以及客流的影響讓鄭州商業也由原來的二七廣場商圈單核,逐步發展為二七廣場商圈+秦嶺路/棉紡路商圈+大學路商圈+花園路商圈的多核商圈。而目前鄭州商圈主要有,市級商圈:二七廣場商圈、碧沙崗商圈、鄭東新區CBD商圈;區域商圈:花園路農業路-紫荊山商圈、天旺商圈、大學路商圈、火車站商圈。鄭州商圈由二七廣場商圈為中心的“單中心同心圓”模式,逐漸向多核化商圈演變,未來鄭州會在多方商圈的共同發展中實現更加全面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