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行業新聞

盤點這些年在中國潰敗的國外品牌

來源:未知       作者:陳嘉男       時間:2019-04-28 09:40

中國零售商業市場近年蓬勃發展,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迅速擴大,同時,隨著數字經濟在中國的迅速發展,推動中國商業市場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的革新。此時,不少國外品牌已經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正加速進入中國市場。然而,近年也有一批國外品牌,已經在中國市場上演潰敗、大撤退。包括超市巨頭英國樂購(TESCO)、德國麥德龍、韓國易買得、法國家樂福;百貨巨頭美國梅西百貨、英國瑪莎百貨、馬來西亞百盛百貨、韓國樂天百貨,以及一大批國際快時尚品牌,諸如New Look 、TOPSHOP、Forever21、GAP、C&A……

  超市巨頭樂購消失、易買得撤退

  樂購(TESCO):曾是全球三大零售企業之一的英國TESCO集團在中國開出的大賣場——樂購(TESCO),該品牌自2004年進入中國,一度在中國開出了115家樂購大賣場、1家樂購天地超級大賣場、8家樂都匯購物中心以及14家試驗階段的便捷店,會員總數超過七百萬。然而,終究難抵業績下滑的壓力,2013年被華潤萬家收購,結束了其在華的10年獨立經營,收購后大賣場門店陸續完成更名為華潤萬家,目前,樂購已經在大賣場的視野中消失。

  易買得(E-MART):韓國新世界集團旗下大型超市易買得(E-MART),中國門店已經在2018年初完成出售,由泰國正大集團(卜蜂集團)收購,這意味著易買得全面退出中國市場。據了解,易買得1997年進入中國,在華經營歷史長達20年,其分店一度逼近30家,不過從2011年開始,就頻頻虧損,被迫關掉調整,最終還是難逃撤離的命運。

  麥德龍:德國超市巨頭麥德龍頻頻傳出出售中國業務;2018年傳復星欲洽購麥德龍中國股份,今年初又傳阿里有意收購麥德龍中國業務,不過麥德龍方面回應稱,不會出售中國業務。

  麥德龍自1992年正式進入中國,目前擁有94家商場,門店數量僅次于德國、法國。盡管麥德龍業績顯示中國持續增長和盈利,但在中國零售市場加速變革,不少國外零售巨頭已經急轉直下的市場環境下,麥德龍中國本身也出現關店、高管變動,此時傳出尋求出售也不足為奇。

  家樂福(Carrefour):歐洲第一大零售商——法國家樂福(Carrefour),近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被賣身的傳聞,家樂福也及時否認。值得注意的是,賣身傳聞背后,是家樂福近年來大規模的關店調整和業績虧損。

  不過,近日家樂福用業績數據有力否認賣身的傳聞,其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的中國區凈利潤同比大漲11倍,達到3.5億元。家樂福于1995年進入中國,至今已有20多年,前些年經歷了一波調整震蕩。不過,看得出來,家樂福正在努力融入中國市場,加速發展便利業態Le Marche、小業態品牌easy等,同時牽手騰訊發展智慧門店……

  百貨巨頭瑪莎、梅西已經敗退

  在中國市場敗退的外資零售巨頭,還不乏百貨企業。

  瑪莎百貨(M&S):瑪莎百貨,早在2016年11月就宣布關閉中國內地所有商鋪,去年上半年再次宣布關閉天貓旗艦店,此舉意味著瑪莎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瑪莎百貨2008年10月首次進入中國,距離其最后一家門店關閉有近10年時間。瑪莎百貨作為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在英國零售商當中具有最高的盈利能力,即使是這樣的一家企業,在中國市場混跡多年后也顯露出水土不服。

  梅西百貨(Macy’s):美國老牌連鎖百貨公司梅西(Macy’s),于2018年6月宣布中國官網于2018年6月9日停止運營,同年年底又宣布將關閉天貓旗艦店,這被業界視為梅西百貨將從中國市場全面撤退。據悉,梅西百貨唯一一家在上海的直營店早在2015年已經關閉……

  梅西百貨是美國最大連鎖百貨之一,自1858年創立,1998年成立Macy’scom線上平臺,2012年開始試探中國市場,2015年攜手阿里入駐天貓國際,切入中國電商市場。然而僅時隔3年,卻全線撤退。

  百盛百貨:馬來西亞百貨巨頭——百盛百貨,從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經歷了輝煌的十年,2011年中國百貨門店達到52家。然而自從2012年開始便步入下坡路,接連關店,業績虧損,據悉,2012-2015年間,關閉中國10家門店,2016-2018年間關閉門店超15家。

  百盛百貨業績也在2012年開始連年下滑,2015年、2017年、2018年接連處于虧損狀態,最近公布的財報顯示,2018財年公司虧損額為7930萬元,中間的2016年,扭虧為盈則是得益于出售股權。

  樂天百貨:韓國五大集團之一的樂天集團,旗下高端連鎖百貨樂天百貨在中國也現接連敗退。近日,樂天百貨天津文化中心店貼出公告,宣告2019年3月31日閉店停業。屆時,樂天百貨在中國只剩下三家門店,包括威海店、成都環球中心店以及沈陽店。早在2018年中,薩德事件的風口之余,就有傳聞樂天百貨擬出售中國百貨業務,退出中國市場。其實,樂天百貨中國業務最近幾年一直不理想,2016年至2018年經營業績持續虧損。

  快時尚New Look 、Topshop 等品牌集體陣亡

  如果說百貨商超是傳統的零售業,受電商沖擊影響太大,那么,一眾號稱走在時尚前沿的快時尚品牌,也同樣經歷著日漸式微、無奈撤場中國市場的命運。

  New Look:英國高街品牌New Look 2018年底在官方微博宣布,將關閉中國市場的120家門店,到2019年2月,中國所有門店已經關閉。New Look在2014年才進入中國市場,算是快時尚晚入局者。在不到4年時間就從中國全面撤出,是經營不善還是時機不佳,或許都有!

  Topshop:今年2月11日,英國快時尚品牌TOPSHOP母公司Arcadia Group Ltd.英國公司宣布同時關閉上海和香港辦公室。去年11月初,TOPSHOP關閉了天貓旗艦店,加上其未開設中國官網,與中國特許經營合作伙伴尚品網也在2018年8月提前終止合作協議,原計劃開在上海的首家實體店隨之夭折。這意味著TOPSHOP已經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TOPSHOP成立于1964年,隸屬于英國跨國零售巨頭Arcadia集團,已經是一個有著50多年歷史的老品牌。但,由于跟不上市場變化的腳步,TOPSHOP逐步掉隊,陷入業績低谷。

  此外,還有多個快時尚在中國陷入大面積關店或停滯發展的窘境。美國快時尚品牌 Forever 21于今年2月關閉了其在西安唯一門店,3月份退出臺灣市場,2018年相繼關掉了天津、杭州、北京等地門店,同時全年已經無新店拓展。同為來自美國的GAP,近年來因產品銷量下滑、業績不佳等原因,全球范圍關店止損;荷蘭的C&A、西班牙Mango等已經逐漸在快時尚界消聲。

  小結:

  無論是百貨商超,還是服飾零售商巨頭,在中國市場都遭遇了同樣的潰敗,這背后有市場的客觀因素,企業本身的問題更是主因。在中國商業市場正起步的時候,最早進入的一批外資零售巨頭搶到了頭啖湯,如樂購、家樂福、麥德龍、百盛等在中國市場都有過一段輝煌的發展歷史。在2010年以后,中國零售市場已經成熟,本土品牌開始奮力直追,競爭加劇,另外隨著網絡購物方式的快速興起和智能科技在零售領域的快速普及,一批老牌外資巨頭反應滯后,思維相對保守,最終被市場變革的大浪潮“撲倒”,逐漸被市場淘汰出局。

  對于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遭遇,一是快時尚市場在演變,近年來中國消費者生活方式的轉變,消費升級加速,設計師品牌、潮牌、中國本土快時尚品牌、本土服裝品牌越來越受青睞,這些品牌加速崛起,不斷擠壓快時尚市場。

  另一方面,快時尚品牌兩極分化的現象較為明顯。對于優衣庫、H&M等市場規模領先的品牌,其中國市場保持穩定快速發展,日漸式微的品牌更多是小規模及晚入局者,品牌市場占有率不足,影響力有限,錯過市場最好發展時機,難以大展拳腳,競爭力不足所致。

上一篇:堅持房住不炒,審慎房地產金融基調不變 下一篇:沒有了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