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形勢下,新冠病毒已經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蔓延,確診人數不斷增加,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嚴峻。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工作生活,同時也對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正常運行造成巨大沖擊。
新冠肺炎疫情何時能夠結束?以何種方式結束?對財政、金融、產業、外貿等諸多方面有哪些短期影響?對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公共衛生、國際關系、全球化又有哪些中長期的影響?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聯合騰訊財經在3月5日晚間開展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線上直播,主題為“博疫論——疫情下的中國與世界經濟”,邀請到來自公共衛生領域、經濟學領域、企業界的八位知名專家在線對談。
“網紅”醫生張文宏:今天沒戴口罩 武漢的控制是復工的起點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在線分享了對于疫情的觀點。他說,今天特意沒有戴口罩,是為了表明他的態度,不是說大家不需要防疫了,而是把重心轉向復工。
如果再不復工,經濟可能會碰到很大的問題,而武漢的控制是所有今天談復工的起點。
張文宏說道,這個病不比其他已知的病毒性疾病輕,但是這個疾病我們是可以控制它的。他還打趣的提到,這個病什么時候會下來,時間點已經不掌握在中國人民手中了。歐洲什么時候到了高峰,美國什么時候到了高峰,就是我們開始吃定心丸的時候,
“這個時候我可能會考慮買一點股票”。
張文宏重提自己曾判斷疫情發展的3個結局,最好的結局是“2到4個月把疫情控制下來”。當時,他并沒有認為最好的結局會發生,業內同道也覺得他說得“過了”。他說,“全世界都沒想到中國只花兩個月控制住疫情,我們現在是輸入國。”
在回答在線嘉賓提出的問題“我們何時可以摘下口罩?”時,張文宏認為這個問題一在于國家何時降下應急等級,二是觀察其他國家控制疫情情況。而下調應急等級,最簡單也是看其他國家不戴口罩是否控制住了。
野村中國陸挺:選情比疫情對美股的影響更大 中國房地產可以適度松綁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則談到,疫情并不是美股大跌的唯一原因。他認為,美股上周的大跌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疫情蔓延,二是全球供應鏈受到挑戰,三是美國初選,桑德斯成為民主黨總統的熱門人選。在這三個原因中,選情比疫情對股市的影響更大。
而對于為什么美國股市節節高升,陸挺認為,一方面是美國經濟基本面還不錯,另一方面是美聯儲降息的“幫忙”。
談到對中國房地產的看法,陸挺認為,有一些松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有助于緩和經濟的問題和沖擊,可以給有些地方的房地產政策適度松綁。
而對于市場近期關注頗多的基建,陸挺認為,肯定會有一些額外的刺激,但不應期待過高,因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在于供給,而非需求,當務之急是如何拉動內需。
陸挺還判斷,目前全球供應鏈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就是現在。再加上日本與韓國的疫情擴散,導致他們所掌握的高端和中高端供應鏈也有所停滯。如果再考慮到意大利和德國這樣的全球制造業中心,一旦德意疫情惡化,“我們估計在4、5月份全球供應鏈還會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政協委員王一鳴:新冠肺炎對經濟影響大于非典 期待更強的政策力度
對于此次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王一鳴認為,對于經濟的短期影響應該大于非典時期。“非典”時期中國經濟還處在一個比較擴張的階段,而這一次疫情,中國經濟又處在一個下行的周期,“所以經濟上應該說是雪上加霜。”
鑒于中國經濟的體量比2003年要大很多,目前占全球經濟總量17%左右,王一鳴擔憂的是中國經濟此刻帶來的外溢效應。 “從最近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來看,特別是汽車、電子通訊、醫療器械這些方面的企業,受中國供應鏈的沖擊,影響也很大。”
對于一季度的增速情況,各家賣方與經濟學家有著大相徑庭的預測數據。在他看來,現在要做出一個準確的測算和估算,還比較困難。王一鳴提到,一方面,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強度是可以預見的,經濟慢慢的自我恢復會逐步進行,希望下半年經濟有一個比較補償性的反彈。
另一方面,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強度在空間上也有差異性。現在像湖北這樣的疫區,它的影響強度很大,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的省份,感染情況是相對較輕的,所以現在要加快這部分地區的復工復產進程。
王一鳴表示,期待更強力的政策。他認為,針對這樣超預期的重大事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做反應恐怕是不對的。即使有一定副作用,也要考慮怎么兩害相全取其輕。當前最迫切的是把經濟穩定和恢復起來,財政政策要進一步加大力度。
清華經濟學教授李稻葵:復工復產做的好比任何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及時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創始院長李稻葵則表示,這次的疫情如果應對得當,它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是可控的。
“如果第一季度能夠基本上恢復正常,疫情能夠得到控制,對全年GDP增長速度的壓力,是負0.17%,如果是二季度能夠控制得住,是負0.36%。現在看來我們這個判斷還是堅持的,我們覺得還是有道理的。”
李稻葵認為,這次影響可能影響相對比較長,主要的影響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是社會心理層面的。
目前社會處在復工復產的階段,如果做得好,能夠大大的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它的效果會比任何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來得更及時。
其他觀點:新冠肺炎將長期共存,“非常有可能”演變成百年最大傳染病
此外,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則從行業的角度發表了看法。他認為,產業數字化可能成為此次疫情下最大的受益者,包括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
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則表示,新冠肺炎將長期共存,“非常有可能”演變成百年最大傳染病。不過,他認為總體而言,中國的疫情控制是在向好的方向轉變,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疫情形勢值得關注。
博世投資總裁陳玉東則表示,從2月份的數據看,整個車市都下降得比較多,三月份還是一個負增長,但是下半年肯定會是一個正增長的態勢。他還表示,復工復產是頭等大事,希望汽車工業和家電工業這兩個是中國的主業能夠拉動最終的需求。
文章來源:騰訊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