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物業從雞肋變成香饃饃
核心是行業的邏輯變了!
有人形容,過去10年時房地產養物業,未來10年是物業養地產!
物業是否能夠養得起地產,這話不好說。
但從美國成熟房地產來看,目前美國最大的10大房企有9家是做運營的,服務的,其中做開發的只有1家。
未來房地產是存量的天下,也是運營,服務的春天,這是行業規律,誰也擋不住!
但從眼下來說,物業上市潮,這2年來勢兇猛,核心是為什么了?
至此,地產前6強,已有5家分拆物業上市!
排名略靠后的房企們,也不甘落后。
僅2020,已經有建業新生活、弘陽服務、正榮服務等6家房企關聯物業公司赴港上市,還有10余家正在排隊候審中。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已上市物業企業達30家,平均動態市盈率在40倍以上。
其中,碧桂園服務市值已超千億!
雅生活、綠城服務等市值也超過了地產板塊市值。
一度被人瞧不起,看作是開發業務附屬品的物業,為啥一飛沖天,這么牛了?
行業的核心要素變了
過去“錢、地”很重要
未來“人、房”更重要
地產行業的四大支柱:錢、地、人、房。
錢、地,這傳統要素好理解。
人,指的是買房、租房的客戶;
房,指的是自己持有的房子。
地產上半場,房企都特別重視錢、地。
有錢就能拿地,有地即使不開發,等幾年賣出去也能賺錢。
至于“人”,因為房子供不應求,房企很少去想是誰買了自己的房子。
而“房”,大多數房企早年的想法都是“能不持有就不持有”,實在賣不出去被迫持有,等于“砸手里了”。
地產下半場,邏輯徹底變了。
首先是“人”更重要了。
第一,未來幾年,千人購房率 可能會從千分之三十,下降到千分之二十。
到那時,少數一線城市之外,房子很可能會供大于求。
房子比客戶多,有些項目就會落空、沒人買,嚴重滯銷。
想要充分了解客戶,針對客戶的需求去做項目,就要重視物業等后期服務。
第二,買房客戶,以前是以剛需為主,現在則以改善為主。
也就是說,他們之前買過別的房子。
如果之前買的是甲房企的,這次買的是乙房企的,對于甲房企來說,這個客戶就流失了。
而要增加客戶復購率、老帶新,也要重視物業等后期服務。
第三,中國地產總的開發規模,目前已經橫盤了。
房企要想持續擴大發展,收并購之外,就要延長服務鏈條。
也就是說,要讓已有的客戶,不僅買房子,還要有別的消費。
而要從只賺賣房的錢,變成“賺70年的錢”,必須依托物業等平臺。
其次是“房”更重要了。
持有“房”就等于房子砸手里了,這是很多開發商的執念。
其實,即使在之前的快周轉時代,持有也不一定比開發賺得少。
萬科作為優秀房企,干了30年開發,市值一度也就2000多億。
可當時的北京國貿,一、二、三期加起來100多萬平米,每年可以收六七十億的租金,其資產價值也差不多2000億了,而且它沒有負債。
國貿這么優秀,靠地段,更靠管理運營能力強。
國貿一平米可以租到600-800元,可相隔100米的別的寫字樓只能到400元、500元。
而到了“租售并舉”的時代,持有“房”就更重要了。
首先,很多土地拿地的時候,都會競自持,不自持就拿不到。
自持的土地相當于另一個市場。如果是另一個市場,既然有利潤,為什么不做。
既然要做,當然就要做好。要做好,物業的管理能力就要很強。
其次,之前大家擔心的回報低、變現難的問題,在REITs落地后,正在逐漸成為歷史。如果你家項目做得很好,你敢于持有。而項目在后續的運營中,又有了盈利。
那么你就可以在項目建成的第2、3年,通過發行權益型REITs,把未來20年的收益一次性套現。
如果你同時也是運營商的話,后續還可以繼續賺取管理費等。
不過,這些的前提,都是物業管理能力要強,要能賺錢。
最后,持有“房”,是保證開發業務現金流充足的重要手段。
房企貸款越來越難了,但是手里持有物業的房企,獲得資金卻相對容易,他們可以通過抵押物業本身、發行與其收益相關的理財產品,等等,獲取現金流。
綜上,因為“人”、“房”這兩大支柱越來越重要。
而這兩大支柱要強,物業就要強,所以,物業也就越來越重要,一飛沖天!
那么,物業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哪些呢?
物業的10大盈利模式
物業的盈利模式,絕不僅僅是收物業費。
一、為開發板塊作出貢獻,減少銷售費用、提升項目溢價
物業服務的好,客戶復購率、老帶新就會高,減少房企營銷費用的支出。
物業服務的好,本身可以增加品牌溢價。
物業在服務中,對產品了解很深。物業提前介入產品設計,也可以提升產品品質,提升項目溢價。
二、規模不斷擴大,引入科技力量,基礎服務也能盈利
大部分物業企業并不滿足于只管理住宅。
他們選擇進入園區、商業,這些更加專業,護城河更加深的領域。
不斷擴大管理面積,可以攤薄成本。
而增加科技投入,也可以減少成本增加利潤。
以某試點項目為例,項目收費管理面積超60萬平米,住戶約4千戶,通過對整個小區的門崗、監控中心等智能化改造。
按年計算,節省成本超百萬元,人力資源節省40%以上,投入回報周期僅為半年。
三、為業主、租客提供各種增值服務賺錢
比如,單位里凈水系統、空氣系統、安保系統的改造。
再比如,家庭里房屋局部翻新、景觀改造、加固等等。
四、輸出科技、大數據
碧桂園服務提供的AI全棧解決方案,可以幫助物業服務企業迅速部署社區的AI的能力。
一方面,在整體方案的投入上比行業同類方案節約硬件成本20%;另一方面,方案具備可擴展性,用戶可以根據自己所在項目的地理位置,業主特點配置社區的AI能力。
碧桂園服務同時提供強大的各類算法支持。算法覆蓋:安防,品質管理,綠化管理,保潔管理,設備能耗和設備運維等多個維度,共計20余種算法。
五、房屋中介服務
業主和租客、買主,對物業都有天生的信任感,帶看也方便。
如果增強專業,物業可以在房屋租、售市場分一杯羹。
六、提供線下平臺,擇客后,出租或者入股賺錢
物業是最了解自己管理的空間的了。
持有或者租賃下優秀的空間,就可以主動選擇好的服務商來進行合作。
比如教育、美容、健身,等等?梢酝ㄟ^收取租金賺錢,也可以入股分紅。
七、干原來第三方干的事
比如,電梯、外立面、通道、車庫等等地方的廣告位,催生了社區傳媒。
如果物業管理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自己干這事。
八、憑借自身優勢,賺政府和國企的錢
這件事不是誰都可以的。要有一定規模、經驗才行。
比如國企職工家屬區的“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2018年,碧桂園服務開始進入這一領域。年報顯示,碧桂園服務在三供一業領域的物業管理業務將涉及全國11個省53個城市,管理面積達到9020萬平方米。
十九大以來,政府“放管服”改革加速推進。
在各地政府向社會購買的服務中,就包括了物業服務,道路清潔、綠化養護、設施設備管理等,這正是物業服務公司們的強項。
這些基礎的服務以前都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分別負責的,統一到物業公司手上之后,政府的管理就更方便了。
九、 賺取流量的錢
之前很多開發商做O2O失敗,是因為想的太大,啥都想賣。
如果只有幾十萬業主,和網上動輒幾百幾千萬流量比起來不算啥。
但是,如果只是服務業主,順便賺點錢,沒啥不可以。從商家那里抽點成聊勝于無。
十、通過銷售賺取固定資產的增值,通過發行金融產品收割固定資產的收益
持有的固定資產增值以后,可以通過銷售變現。
不方便銷售的固定資產,則可以通過發行金融產品,把未來十幾年的收益一次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