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升級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來源:未知 作者:未知 時間:2019-01-28
百貨升級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購物中心去百貨化現象的產生,給百貨的升級帶來的巨大的挑戰,但是同樣也給百貨升級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一、中國百貨行業發展面臨的5大挑戰
1、大店戰略被邊緣化
正是基于大型門店被高成本和電商夾擊的境遇,實體百貨的大店拓展策略將更為審慎。目前以大賣場為主的百貨行業,大門店將會成為未來制約發展的最大短板。
2、小業態或再次中興
大而全的優勢正被小而美的精致所趕超。單獨的孕嬰童、休閑服裝等門店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在街頭冒出,各種專業店正以全新升級后的面貌卷土重來?!?br />
這些小業態正是以前被百貨一體收編進門店,集合成一站式購物的關鍵。但隨著百貨購物環境的日漸嘈雜,服務水平的“始終如一”,個性化的嚴重缺位,一站式購物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已經大大減弱,專業的小業態再一次備受青睞。
3、企業經營無邊界化
很多百貨企業已經不再是純粹的零售商,甚至有個別零售企業,主業或者利潤的主要來源構成已經不是零售業務,而多元化也不再單純圍繞商業的上下游做文章,而是涉獵更為廣闊,橫跨各個產業:金融、文化、投資、證券、傳媒、酒店、餐飲、制造……這也意味著,百貨企業未來的經營范圍將更加分散,企業經營邊界將日趨模糊,一個經營范圍無邊界化的階段正在或已經到來。
4、行業震蕩繼續調整
2015年是百貨行業持續震蕩調整的一年。無論是外資巨頭還是內資新秀,關店調整在2015年仍將是主旋律,百貨實體店到了轉型升級的節點。
5、中小百貨變數叢生
一方面,功底扎實、經營能力強的中小百貨,由于區域特性和資源集中,受到電商的影響并沒有全國擴張的大型企業那么大,而且通過創新經營,門店升級,服務提升等各方面的調整,有的反而進一步拉近了與當地消費者的距離,甚至創造出了新的商業機會?! ?br />
另一方面,一些借著中國經濟增長、地產發展等受益的中小百貨,由于以往忽視了企業在經營內功上的磨礪,面對業績下滑有心無力,只能是苦苦支撐,期待行業突然好轉。但問題是,過往的盈利模式已經無力維繼,這部分中小企業,目前最應該思考的,是繼續等死,還是痛定思痛從頭開始做精做實?
三、中國百貨行業迎來8大發展機遇
1、各地政府仍在積極謀求GDP增長
城鎮化進程進入新階段,不管GDP增速是8%還是7%,從世界范圍來看,7%也是不低的增速。與歐洲、日本的零售同行相比,中國的實體百貨業還是幸運的,經濟增長總會帶來消費需求的增長,而這就是機會所在。
2、實體零售迎來了并購重組的新浪潮
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對有實力的百貨企業來說,這是做大規模、做強實力的好機會。或有更多的“區域強權”在更大范圍內“稱王”,而全國連鎖的百貨巨頭也有可能誕生。
3、市場重歸理性發展正軌
經過席卷全國的暴風驟雨式的反腐,零售業中的“腐敗泡沫“、“官場消費”的水分差不多已被擠干,政策因素的不利影響或逐漸消退,未來反腐或進入制度化、常態化。
受此影響,幾乎“斷流”的節日物資團購、勞保用品消費將恢復正常,“攔腰折斷”的預付卡消費也有望走上正軌,而高端消費也將恢復理性增長。
4、制約增長的“黃金因素”不再
2013年風靡全國的“搶金潮”是很多購物中心、百貨店銷售增長主因,也成為2014年增長減緩或銷售下降的最大因素。但2014年黃金消費已恢復正常,未來亦將理性發展。事實上,高額的黃金銷售也可算作一種“泡沫”,在增值稅、黃金消費稅的作用下,幾乎無利可圖。
5、電商發展漸趨規范,沖擊或將減弱
2014年是電商集中“上市年”,巨頭們在身價大增、賺足眼球的同時,也吸引了管理部門的“關注”,引起媒體公眾的聚焦。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商品、價格欺詐、服務縮水被曝光,公正的天平正朝著有利于實體零售的方向傾斜。
電商通過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價格欺詐、過度營銷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的能力正在減弱。實體百貨也逐漸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打法”,將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優化。
6、三四線城市消費潛力逐步提升
三四線城市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消費能力隨著消費理念的不斷改變而逐步釋放出來。但三四線城市商業發展模式還是處于相對比較落后的狀態,百貨搶先入駐市場,喚醒與經濟水平相適應的消費理念,從而創造新的消費點。
7、國內個性時尚需求愈發強烈
相對百貨業態的文化背景,超市和大賣場的文化含量較低,百貨比較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時尚、個性化需求。由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能力的快速提升,個性、時尚需求應該是越來越強,這給百貨業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有利于百貨業的轉型和發展。
8、百貨“觸電”或迎新機遇,助力行業回暖
通過與互聯網合作發展O2O,傳統百貨一方面能更好發揮自身在體驗、服務上的差異化優勢,減緩電商沖擊;另一方面便于百貨精準營銷,助力線上線下價格體系再造,刺激消費;最后全渠道互動能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為線下門店吸引更多客流,提升單店業績。
隨著O2O模式的深入,商品價格體系將更加透明,百貨運營效率有望提升,且更多差異化商品、體驗式服務也利于增加客戶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