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政策資訊

停貸或再砸市場深坑,地產回暖待何時?

來源:社 億翰智庫       作者:社 億翰智庫       時間:2022-07-21

5月、6月,多地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果,房企主動發力,營銷創新,供給增加;政策調整成效顯現,在多方努力下,房地產行業銷售業績出現向好跡象,單月業績環比明顯提升,本以為銷售探底的路已經走了很大一段,但伴隨停貸風波的掀起,行業的底似乎又被砸下一個大坑,還未見到底,又有下探深坑的可能。行情的走向已經超出預期,停貸風波的影響也在蔓延,讓本就不易修復的消費者信心再添更大不確定性。

為了更快恢復市場信心,包括房企、地政府在內的各方都在做著相應努力,房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做著促銷讓利,政府有意識的放松政策調控,并與企業通力合作,支持定向的房屋團購活動,致力于讓市場信心更快恢復。

倘若停貸事件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消費者信心的修復所將面臨的挑戰大概率更甚,原本在經濟承壓、收入/工作確定性存疑的情況下,消費者對未來的擔憂和恐懼已經占據主導,擔心收入不具有持續性,購房的負擔無法支撐,購房消費者決策上已然猶豫不決,遲遲不決,停貸事件的出現更加重了消費者對房屋交付和住房質量的擔憂:已經有這么多項目無法確保交付,這么多已買房的消費者可能都無法順利收房,項目交付問題能不能得到解決都還是未知數,現在買房的風險更難以預估,這又將再度沖擊消費者信心的恢復,對整個房地產行業的負面影響有多大,自不必多言。而房地產行業的各參與方之間又是緊密關聯的利益共同體,一方的信心不足,將同樣對其他各方的信心造負面影響,產生連鎖反應,房地產行業的修復之路又再添阻礙,快速推進風險化解已勢在必行,不得不行。

圖片
圖片

目錄

一、信心略有修復,單月業績環比創新高,絕對值回歸2020下半年水平

二、眼見政策密集出臺,但市場為何仍未有明顯起色?

三、停貸風波或重創信心,或再砸下市場深坑

四、四大舉措,著眼當下,并防范于未然


01

信心略有修復,單月業績環比創新高

絕對值回歸2020下半年水平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業績數據,從數據層面看,整個銷售市場釋放出積極信號,單月業績環比增長明顯,累計數據同比降幅收窄,5月、6月,單月銷售金額分別為1.05萬億、1.77萬億,環比漲幅分別為30%、68%,6月環比漲幅已實現歷年同期環比峰值,6月單月業績絕對值也達到了2020年下半年的月均業績水平(1.78億元),拋卻前期基數的影響,6月數據確實呈現出向好跡象,且不論此轉好情況是否可持續,但絕對數的環比上升也給行業注入了一定信心。

累計數據上看,2022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6.9億平米,銷售金額6.6萬億元,同比降幅分別為-22.2%和-28.9%,較1-5月分別收窄1.4和2.6個百分點,這也是2022年以來,累計數據同比降幅首次收窄。

圖片
圖片


02

眼見政策密集出臺

但市場為何仍未有明顯起色?

剖析5月、6月業績轉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其一、房企年中業績沖刺,核心城市新房供給增加,供給帶動了新房成交;

其二、疫情防控取得成效,政策調整效果顯現,被壓制的需求開始釋放。

但從這些因素來說,無論是供給放量,還是疫情防控成效促成的需求釋放,所帶來的成交向好可能都不具有持續性,也就意味著,這種階段性因素的好轉不具有代表性,對成交的帶動作用逐步削弱,并消失。而從政策端來看,有一定作用,可以說進一步強化了本來已然在修復的消費者預期和信心,因而自然帶動成交。而在經濟發展承壓的情況下,多數人的預期更差,信心缺失更嚴重,既恐慌于工作/收入的不確定性,也同樣擔憂購房之后還款的不可持續、房屋交付和質量的不確定性,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看到,很多城市看著也密集的出臺了很多政策,但是市場依舊沒有起色, 銷售業績仍在低位徘徊,開發投資依舊不振,政策依舊沒有觸及到根本,沒有解決好當前市場中存在的最根本問題,“需求萎縮”問題沒有解決。而從供給上看,當需求匹配,業績釋放,企業拿地的熱情也會相應提升,拿地的能力也會強化,屆時可能也不必太過于擔心供給斷層的問題。


03

停貸風波或重創信心

或再砸下市場深坑

市場行情冷淡問題還未解決,7月市場又再度掀起了停貸風波,全國多省市超300個項目業主發布公告,倘若項目不能在一定期限內復工,將集體停貸,毫無疑問,停貸項目數量仍在增長,造成的影響目前還難以估計,當前也并未出現有效舉措能夠快速解決這一棘手問題。

停貸雖是微觀主體嘗試維權的極端做法,也確確實實反映著當前行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房地產行業經歷陣痛,企業暴雷、倒下、退出都是行業變革所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從風險的角度看,單單企業本身出險所造成的影響是相對可控的,市場的主體可以有選擇,沒有某一個主體,仍有很多其他的主體去承接住市場的份額,但是當單一主體的出險事件演變成群體事件,其造成的影響將難以預估:

其一、經濟層面,雖然經濟增長放緩已經成為共識,也為各方所接受,但從經濟總量及增長背后所承載的責任來看,經濟維持合理的增長速度仍意義重大,關乎社會,關乎就業,關乎民生,關乎國家綜合實力。毋庸置疑的是,盡管大家都認為要逐步減弱經濟增長對地產的依賴,有合理性,一方面,過度依賴單一行業,或者說單一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占權重太高更容易衍生風險,也容易產生路徑依賴,固化思維,不利于成長和創新;另一方面,過度依賴單一行業可能也會伴隨資源的傾斜,不利于資源配置的優化,加劇各行業發展的不平衡,不是長期化發展之道。但減弱依賴也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更深厚的基礎,其他行業的基礎實力能夠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強支撐,倘若為了擺脫依賴而機械化操作也難取得理想成效,反而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矛盾,其一、經濟貢獻上,房地產及相關產業鏈在國民經濟中仍占有高權重,GDP貢獻率接近30%,所以在很長時間內,房地產業的良性發展對經濟增長穩定仍至關重要,反之,經濟增長多將承受的壓力更重,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難度更大;其二、從就業和民生的角度來說,任何行業存在的意義都不僅僅在于在經濟上有貢獻,也在于能夠在社會就業、民生保障上有貢獻,在這一點上,任何行業都是無差別的,倘若地產業發展動蕩,又怎能期待其所關聯的就業穩定、民生安穩呢?

而且,就我們的理解,減弱也并不意味著完全擺脫,矯枉過正也不是什么明智之舉,擇優而取仍是大勢,創新的部分保留,與時代不符部分去除,或者變革,倘若地產業內創新的部分帶動了行業發展質量的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又有什么理由不予保留呢?

從統計局已公布的上半年GDP增長情況看,2022年二季度GDP增長0.4%,上半年GDP同比增長2.5%,欲實現全年5.5%的GDP增長目標難度增大。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銷售面積同比漲幅分別為-28.9%、-22.2%;房地產開發投資、新開工、竣工、土地購置面積等各項指標均能保持負增長,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滑34.4%,土地購置面積、土地成交價款同比降幅均在46%以上,市場恢復仍面臨著較大壓力。倘若停貸事件繼續蔓延,且不能快速有效解決,從消費者端信心沖擊開始,整體市場信心將遭重挫,銷售回暖歷程延長,對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負面沖擊或更重。

圖片
圖片

其二、金融層面,對地產行業進行調控,也是本著控風險的出發點,畢竟房地產行業整個鏈條都與金融端有過深過密的連接,前融、開發貸、按揭貸等,按5%的爛尾比例計算,2011年至2021年11年間成交的商品住宅中,爛尾項目總額將達到5.7萬億,按60%、65%、70%的首付比計算,涉及的按揭貸款額度將達到2.19萬億、1.92萬億、1.65萬億,平均值為1.92萬億,也就意味著將有2萬億按揭貸款面臨違約。倘若地產行業出現動蕩,違約潮出現,金融體系承受的壓力之重可想而知。

其三、民生層面,除了上文提及的就業問題,倘若地產行業出現動蕩,消費者或首當其沖,會有多少消費者/業主將面臨項目爛尾的風險,利益受到侵害,消費者必定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尋求解決之法。停貸事件的發生讓潛在的問題更顯性化了,無論是經濟基礎好的城市,還是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的城市,項目復工遙遙無期,爛尾是共性的問題,如果按5%的爛尾比例計算,2011年至2021年的商品住宅成交總面積中將有7.1億平米住宅爛尾,按人均40平米的居住面積計算,將有近1800萬人口的居住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倘若停貸事件不能有效解決,房地產行業顯性的、隱性的風險不能很好的化解,利益受損的消費者數量只會有增無減,當消費者的不滿情緒持續發酵,社會將可能失去穩定的基礎。

在停貸事件出現前,市場預期和信心已然出現一定修復,但停貸事件的出現無疑又給微弱市場信心一記重拳,減緩了市場信心的修復進程,在原先的市場底上再砸下一坑,市場探底歷程或再度延長。

圖片

銷售轉好持續性不足,再疊加停貸事件的沖擊,市場承受壓力更重,基于此,回歸到數據層面,經歷5月、6月銷售業績短暫轉好后,7月銷售業績又大概率回歸冷淡,環比增速恐難有理想表現。


04

四大舉措

著眼當下,并防范于未然

停貸事件持續上演,人們在尋根究底停貸風波背后的主導力量,預售制度毫無疑問為眾人聲討,認為“取消預售制度”成為解決一切問題的方式之一,對于預售制度是否應該取消,我們在《停貸風波下,預售制度會不會取消?》一文中已有詳細討論,此處不過多言語,當務之急是,解決好已經顯性化的問題,避免風險的蔓延,并防范于未然,化風險于無形,要著眼于已現停貸事件的項目,也不能只著眼于現有項目,更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其一、促復工,保交付—一事一議,調動各方力量,盡快推動停貸項目的復工建設,穩定住業主情緒和預期。各地都在有序推動風險化解工作,7月14日,河南省鞏義市發布消息指出,在解決河南省、鄭州市交辦的澳龍港灣、御景豪園、麗景花園問題樓盤事件時,鞏義市探索嘗試破產復工續建的工作模式,3個項目均已完成破產程序并復工續建,樓盤風險均已化解。

其二、全局把握,分類管理—清楚底線,不打無準備之仗,做好摸底工作,全面切實了解樓盤情況,讓潛在問題顯性化。通過摸底掌握各項目的具體信息,一方面,分類管理,問題逐個擊破,有的放矢。針對不同項目的具體進展,具體問題,分類別制定解決方案,對于已經停工項目,推進項目順利復工為先,穩定住消費者預期,避免負面情緒和預期蔓延;對進展順利的項目,在預售監管上有的放矢,該收緊的收緊,該優化的優化,該調整的調整,確保項目能夠順利交付;另一方面,掌握全局,最大化減少不確定事件發生,維持穩定正向的預期

其三、立足企業,著眼行業—政策提效,穩行業是目的,扶企業是手段。政策仍需要更大力度扶持,應出盡出、及時出臺,保障企業經營的穩定,需求有序釋放,當企業端風險逐步化解,消費者、地方政府、金融端等相關方的利益也自然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房地產業良性循環的目標也自然實現,扶持企業只是手段,借此達到穩定行業的目的。

其四、預售制度可以改革,但不可貿然取消。

停貸事件的發生是房地產行業風險的最直接反映,從政策基調來看,救助企業一定不是政策初衷,也不可能去救助企業,但房地產行業風險已然波及到消費者,威脅到社會的穩定基礎,任何主體,任何政策都不能枉顧消費者利益,這是政策必須要守住的基本底線,不可能突破,所以,既要解決已經顯性化的問題,已然顯性的風險,更需要著眼全局,避免顯性風險蔓延波及更多群體,并化解隱性風險于無形,唯有房地產行業風險得到控制,更多消費者群體的利益保障才有可能實現。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