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國企的重要職責,過去多以多元化投資和財務管控來實現。多產業、多業態的國企集團,通過資產數字化運營管理,能夠及時、直觀地反映資產運營趨勢、運營效率、資產價值及運營主體運營能力,從而服務于跨板塊業務協同,支撐企業經營決策,助力國企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推進生產運營智能化,提高資產運營水平。
地方國資委為提升國有資產經營管理質量與效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也提出資產管理信息化、數字化相關的要求。如北京市國資委在工作要求中提出:
對于多產業、多業態的集團化國企,往往資產種類繁多、分散,資產的定義、分類不清晰,資產相關的數據分散在不同業務板塊和子公司的不同部門,相互獨立,資產運營數據的拉通分析存在困難,對集團經營管理的支撐不夠。
基于上層政策要求和內部管理需求,多產業、多業態的國企急需通過資產數字化運營管理。
資產數字化痛點:
標準不統一,橫向貫通難
由于集團企業各業務板塊、子公司的資產管理相關系統均為自行建立,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同類資產在不同業務板塊、子公司的系統結構、數據標準不統一,集團層面無法拉通數據進行資產運營效率的橫向、縱向對比分析,以發現資產運營存在的問題。
如某集團的產業園區板塊,不同園區的資產運營相關數據分布在不同的系統,歸屬不同的部門管理,且系統結構、數據字段不一致,集團想要分析各個園區的能耗成本是否達到了最優,下屬不同公司的系統卻無法提供數據支持。
又如集團想要了解各園區、各棟樓的租金水平與周邊資產相比是否合理,以及同一棟樓里各個租戶的租金單價是否合理(如同一棟樓里甲企業租金5元/㎡/天,乙企業租金7.5元/㎡/天,存在較大差異),資產管理系統卻缺少數據支持。
因此,對于多產業、多業態的集團公司,由于資產種類繁多、價值量大,且各類資產所在業務板塊都已經形成各自的業務管理系統,集團層面可以通過對資產進行科學分類、統一數據標準建立評價體系、系統集成和分析應用等四步進行資產數字化建設:
第一步:應結合集團擁有的資產類型以及數字化運營管理的價值,界定納入數字化運營管理的資產范圍,一般將生產經營類資產納入資產數字化的范圍;
第二步:結合各類資產特點梳理用來描述、評價資產的主數據和指標體系,統一數據標準;
第三步:在數據標準統一的基礎上,對集團內部各業務板塊、子公司同類資產相關的系統進行集成,對接外部市場大數據,確保運營分析所需數據及時、準確;
第四步:建立資產運營管理看板,實時、直觀地反映資產運營趨勢、運營效率、資產價值及運營主體運營能力。
第一步:
對資產進行科學分類
首先結合集團擁有的資產類型以及數字化運營管理的價值,界定納入數字化運營管理的資產范圍,一般將生產經營類資產納入資產數字化的范圍,非生產經營類資產如辦公桌椅,進行數字化管理帶來的價值不大,可以不納入。
針對生產經營類資產,由于不同類型的資產物理屬性、使用功能、收益模式等的差異,決定了描述及測量資產實體對象的底層數據字段和上層分析評價指標不同,因此需要首先對集團資產進行科學分類,確保同一類資產的底層數據字段和上層分析評價體系一致。
第二步:
統一數據標準,建立評價體系
在對資產進行科學分類的基礎上,結合各類資產的特點,梳理用來描述、評價資產的主數據和指標體系,明確字段名稱、定義、計算規則、數據口徑、取數來源及數據更新頻率等內容,統一數據標準。
1.資產主數據
主數據是定義或測量資產實體對象的數據字段,以統一各資產管理部門及使用部門對資產的認知口徑。主數據承接前序的資產分類,對各類資產的底層數據字段進行統一,同時是后續進行同類資產系統集成的數據標準基礎。
主數據屬于靜態數據,不隨資產運營狀態而頻繁變化,相對穩定。通過主數據的梳理,可清晰了解集團家底,輔助資產盤點。
在主數據梳理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各業務板塊、子公司已有的資產管理相關系統,數據字段盡量與現有系統保持一致;如難以保持一致,則可以與各業務板塊、子公司現有系統中的數據字段建立映射、關聯關系。從而確??芍苯訌母鳂I務板塊、子公司現有系統中提取數據,避免多次填報錄入。
2.評價指標體系
第一,在對資產進行科學分類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的資產,結合資產特點及管理分析需要,構建分析、評價資產的指標體系,同時明確指標內涵、計算規則、數據口徑、取數來源及分析應用等內容,支持資產盤點、業務協同及資產運營分析。評價指標體系是后續分析應用的基礎。
站在股東的角度,可通過原始投入、資產規模、資產價值、投資回報、當期經營狀況和社會效益等六個維度建立資產的評價體系:
第二,資產評價指標確定后,需要明確指標的定義或計算公式,確保同一個指標在集團內的計算規則唯一,如租金單價=租金收入/(出租面積×出租天數),出租天數是否包含免租期,需要在計算規則中明確。
第三,明確指標計算所需數據的來源,如融資租賃資產相關的指標應收融資租賃款,是取自財務報表系統還是融資租賃板塊的業務管理系統,需要明確,為后續系統集成時數據對接提供依據。
第四,明確數據更新的頻率,如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更新,數據更新頻率可以結合資產數據變化的頻繁性和分析的價值來確定,如營業收入、凈利潤等取自公司報表的數據,可以半年度或者年度更新;出租率、單位面積能耗等運營數據可以月度更新、分析。
最后,還需要明確該指標可如何用來分析應用,如與資產歷史運營數據進行縱向對比,與內部同類資產、外部市場大數據進行橫向對比等,反映資產運營存在的問題和提升的空間。
第三步:系統集成
在資產分類科學、數據標準統一的基礎上,對集團內部各業務板塊、子公司同類資產相關的系統進行集成,建立數據搭接關系,同時對接外部市場大數據,確保各類資產的運營分析所需數據可通過系統提取,及時、準確呈現。
在內外部資產運營數據基礎上,嵌入算法模型,例如通過內部資產運營產生的收入、各類成本、費用數據,參考市場同屬性資產的資本化率,通過EBITDA直接資本化,系統實時自動進行資產估值。
具體到各家企業,可以結合資產價值大小、持有時間長度、業務模式差異等,資產管理系統由集團統一建設或從各板塊業務管理系統中抓取數據。
某多產業國企,資產類型如下:
其中,不動產如產業園區、銷售物業、運營物業等,因資產價值大,持有在手時間長,同類資產業務模式差異小,由集團統一各類資產主數據及評價指標的數據標準,搭建資產運營管理系統,開放權限給到子公司使用,自下而上填報和歸集數據。
金融資產及其他資產屬于流轉型資產,持有時間短,且涉及到商業機密,資產運營數據則由相關業務板塊通過統一的業務管理系統進行管理。
如基金運營相關數據由基金板塊通過統一的基金業務管理系統進行管理,集團進行資產盤點、資產運營分析時可從基金業務管理系統中提取所需數據。
第四步:分析應用
建立資產運營管理看板,實時從資產管理系統或者相關業務模塊的業務管理系統中提取指標結果,進行資產運營分析。通過評價指標及時、直觀地反映資產運營趨勢、運營效率、資產價值及運營主體運營能力,進而提高資產運營質量,服務跨板塊業務協同,最終通過數據支撐企業經營決策,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