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科技進步和人們對文化娛樂需求的不斷提升,景區及熱門街區中的演藝項目受到游客的歡迎,相較于傳統的“只可遠觀”式表演,近些年興起的沉浸式演藝能夠讓觀眾更深度地融入到表演之中,獲得全新的觀賞體驗,而一場高品質的沉浸式文旅演藝可以成為景區的爆款IP,延展出更多價值和意義。
進階的沉浸式文旅演藝
從2004年張藝謀、王潮歌、樊躍聯合打造的“印象系列”大型實景演出開始,正式開啟了國內文旅演藝熱潮,沉浸式旅游演藝的1.0時代隨之到來。
2013年“又見”系列第一部作品《又見平遙》在還原度極高的平遙古城布景中,通過震撼的舞臺效果、新奇的藝術形式給觀眾超真實的感官體驗,開啟了沉浸式旅游演藝的劇場演出2.0時代。
2019年《只有峨眉山》首度將舞臺空間的概念打破,使“劇場演出”與“實景演出”破壁融合,將沉浸式旅游演藝帶入實景式沉浸演出的 3.0 新時代。
“印象”到“又見”,再到“只有”,中國沉浸式文旅演藝經歷了近20年的自我超越與創造,而在體驗經濟時代背景下,沉浸式旅游演藝項目正以其特有的互動體驗、專屬情境,日益受到游客們的喜愛,正為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創出新機遇,引領景區發展的趨勢與未來。
優秀的沉浸式演藝代表
大型水上實景劇《大宋·東京夢華》在開封清明上河園內演出;大唐芙蓉園推出尋夢·芙蓉里沉浸式演藝項目,游客可與唐代仕女飲酒對詩,欣賞唐朝服飾,體驗大唐文化。
沉浸式演藝項目最開始在景區內發展,后隨著技術發展,沉浸式玩法不斷進階,在“沉浸+文旅”的深度融合中,也產生了多種火爆的項目形式,沉浸式演藝的表演形式與載體也變得多元。
2022年12月,中國首個隧洞沉浸式文旅演出《尋夢閩都》在福州烏山北坡的隧洞中演出。2022年12月9日晚,柳葉湖旅游度假區大型奇幻光影水秀《柳葉船說》在漁歌藝術營地演出。
載體方面,除常見的主題樂園、旅游景區外,越來越多的街區開始將沉浸式演藝項目作為吸引客人的一大法寶。文旅街區的沉浸式演藝大多以夢回古代為表現內核。
近些年爆火的大唐不夜城街區就以唐風建筑和唐市井文化生活的沉浸式體驗,展示區涵蓋文化宴席、沉浸演藝等多種業態,集全唐空間游玩、唐風市井體驗、主題沉浸互動、唐樂歌舞演藝等為一體。
沉浸式進入4.0時代
伴隨中國文旅產業向縱深化方向發展,文旅4.0體驗經濟時代正在到來,沉浸式演藝體驗向IP化、平臺化發展。
2023年亮相的“大唐不夜城元宇宙”是全國首個唐主題元宇宙,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實現博物館等文化資源、文化IP的交流與互通,通過網娛頭部品牌,形成沉浸式互娛的體驗,打造3D沉浸式商業消費場景。
從沉浸式演藝開始跨界元宇宙可以看出,如今的沉浸式演藝已經不再局限于某個場景,而是在不斷尋求跨領域融合,不僅打破了劇場邊界、融合技術與藝術、交互演員與觀眾,也打破了文化消費、地方風物、實體經濟等不同領域的協同創新路徑。
但越來越成為熱門景區與文旅街區沉浸式重要一環的演藝項目,在考慮如何讓游客更好地沉浸其中的同時,也要注意將現代科技手段與文旅項目深度融合,著重挖掘不同產品內核,尋找各地文化IP特色,從而提升產品差異度,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真的沉浸其中,才會愿意為“夢回古代”買單。
文章來源:文旅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