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半,厄爾尼諾帶來的高溫天氣也擋不住各大旅游景點的熱度飆升。在北京,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涌入頤和園、故宮等熱門景點;在西安,兵馬俑、陜西歷史博物館等景區一票難求;在重慶,夜晚的洪崖洞燈光璀璨、游人如織……容光煥發的文旅市場持續升溫,在黃金暑期積蓄著旺盛的消費潛力。
從2023年初開始,各地文旅局長紛紛站臺花式宣傳當地旅游,以吃為名淄博燒烤熱度一夜登頂,主打“極限挑戰”的特種兵式旅游火速竄熱……從端午節、五一小長假乃至整個上半年來看,國內旅游業保持了積極的復蘇態勢。
圖片來源:文旅中國 目前來看,今年的旅游業復蘇確定性很高,有哪些新現狀,接下來可能會有哪些發展方向和趨勢?巔峰智業梳理了2023上半年旅游相關內容與15篇干貨報告,與各位文旅同仁一起分享2023旅游行業現狀及趨勢機會。(文末添加小助手好友,領取全部報告) 上半年旅游相關內容 旅游行業現狀 疫情三年,出游需求受制。雖然消費復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今年以來,在補償性消費需求釋放下,出游需求仍然旺盛。 根據第一財經《消費復蘇,你會買買買嗎》今年初調查顯示,91.24%的受訪者選擇今年有出游計劃,相對領先其他實物消費,其中: 85.85%的受訪者表示今年出游意愿較前幾年有所加強或至少持平; 60.2%的受訪者在今年有國內游計劃; 32.37%的受訪者今年計劃國內游和出境游都去。 近日,文旅部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數據情況: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3.8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9.29億,同比增長63.9%。旅游收入2.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2萬億元,增長95.9%。其中,城鎮居民國內旅游人次18.59億,同比增長70.4%;農村居民國內旅游人次5.25億,同比增長44.2%。文旅消費促進活動成效顯著,行業復蘇勢頭強勁,假期市場平穩有序,對于助力國內經濟向好向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先來看2023年酒店民宿與OTA平臺的相關表現。 酒店民宿 旅游業的回暖催生了對酒店民宿的需求,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數據表明,2023年第一季度酒店民宿相關搜索量同比增長204%。從巨大的增量中可以看出,大家旅游意愿高漲,對酒店民宿的關注度迅速增加。 往年,7月、8月的暑期是全國酒店入住率最高的時間,隨著今年暑期旅行旺季的到來,酒店民宿的熱度將迎來新一波高潮。 對于酒店或民宿的選擇,不同年齡會有著不同的訴求,選擇也就會相對不一樣。在年齡方面,中年群體對酒店民宿內容更感興趣,31-50歲的用戶占比近60%。他們有著較高的消費能力,他們追求有品質的旅行,高端的民宿更受他們的喜愛。 圖片來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 另外,酒店中,經濟型酒店價格優勢強,數量眾多,在不同的旅游場景中打卡量都處于高位。對于不同的旅行需求,用戶選擇中高端酒店偏好不同。跨省旅游的用戶更愛選擇豪華型酒店,享受遠途的旅行的風光的同時享受豪華酒店帶來的完美體驗。而對于短途旅行的用戶來講,高檔型酒店、舒適型酒店相較于豪華型酒店是更好的選擇。 景區 從出游地點看,自然景區與名勝古跡成為年輕人的首選,其中自然景區以 67.3%的比例位列第一。 從消費心理的角度,經過過去三年的變化,看山看海等成為居民釋放日常工作壓力,獲取心理愉悅的重要選擇。具有獨特資源稟賦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或等尤其受青睞,且有一定的重游率支持。 此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收入同比增長排序:游樂園(11倍)>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業(4.4倍)>公園景區(3.5倍)>休閑觀光活動(3.3倍)>旅游游覽和娛樂服務業(3.2倍)>住宿服務(52.3%)>餐飲服務(32.8%)>室內娛樂服務(23.8%),景區觀光游玩等需求也相對靠前。 OTA 生活中我們早已習慣了線上消費,旅游中,交通、餐飲、住宿、購物和景區等幾乎都能在線上進行,因此這部分的現狀也很能代表行業的現狀。 報告預計,2023年全年,我國旅游行業在線滲透率為53%,對比2019年的40%有明顯提升。 從長期角度來看,根據Euromonitor數據,對比全球在線旅游65%+的滲透率,國內仍有提升空間。預計2023年我國在線旅游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萬億元,較2019年增11%,恢復快于線下旅游行業。 我國OTA行業集中度較高,主要參與玩家包括攜程、同程、美團(酒旅+民宿交通)、飛豬,以及新進入市場的抖音(酒旅)。去年,前三者合計占比達85%,收入口徑下的攜程、同程、美團的相對市占率為 58%:19%:22%。 新用戶群體與新消費場景的洞察 今年上半年,我國旅游業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我們從用戶和消費場景兩方面展望下半年趨勢。 用戶群體 上半年頻繁出現的寺廟游、特種兵式旅游、淄博爆火等現象,都在充分說明,今年消費降級將是主基調,消費者在旅游消費層面更加精打細算,傾向于高性價比的出行方式和玩法。 從旅行出游的年齡趨勢看,有錢有閑的“銀發族”和有娃家庭占比增加。 圖片來源:OPPO營銷平臺&秒針系統 45歲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計出游11.94億人次,占據了國內旅游客源市場的36.81%,成為了國內旅游市場的重要客源。 與此同時,14歲及以下青少年旅游者增速較快。有娃家庭中,一般會充分考慮以及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能讓旅行“事半功倍”。無論是學習之旅、冒險之旅還是娛樂之旅,只要是“興趣使然”,就能給予孩子體驗感和滿足感。 從出游半徑上來看,進入2023年,長線游再度搶占高地。出行方式選擇上,用戶突破“4小時高鐵圈”,乘機需求占比提升7個百分點;跨城旅行的提升,拉動“長沙旅游攻略”等開放式需求詞檢索占比的提升;度假和酒店熱門目的地檢索中,來自外省市用戶的檢索比例持續上漲……各類數據均印證了長線游的強勢復蘇。 預計下半年,“一老一小”將成為國內旅游的亮點和重點,老年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旅行等具有廣闊前景。 另外,作為近三年新興的“品質輕度假”方式,露營在今年春天熱度不減,檢索量同比增幅高達147%。曾在自家小區草坪露營的北上廣網友們,今年會背上露營裝備,探索更廣闊的天地。同時眾多三線城市也萌發了露營熱潮,商丘、菏澤等地躋身黑馬榜。 消費場景 從“山野露營”到“圍爐煮茶”,從“創意市集”到“沉浸式文旅”,周末觀展、文化演藝、國風國潮成為文旅新風尚……“詩”與“遠方”的聯結,品牌產品與消費場景不斷翻新、迭代、升級,文旅市場的新增長點正在逐漸形成——“吸睛”又“吸金”。 另外,高端化也是一大趨勢。據Fastdata對在線旅游人群抽樣統計,高收入群體用戶旅游出行恢復最快,中低端恢復則相對更慢。 在這種背景下,對高端消費人群來看,高端優質旅游產品仍然受青睞,某種意義而言成為中高端人群消費的剛需,2021Q1-2023Q1,三亞·亞特蘭蒂斯營業額恢復程度維持 90%以上高位;天目湖竹溪谷產品推出后也表現良好。與此同時,相對高性價比的旅游產品,如果營銷推廣得利,也較受關注。 此外,國內出行自由行進一步提升,跟團游恢復相對更慢。 疫后三年旅行社出清明顯,恢復階段需完成供應鏈體系重構、業務團隊重建、渠道用戶重新鏈接等工作,但考慮到疫后團客散客化、高端精品定制團并存,且本身國內跟團游需求相對集中在中長線產品、具有特定資源的產品以及面向特定人群的產品,目前來看恢復有限,且部分傳統低端跟團游或徹底出清。此外,這三年出行需求變化也對相關產品供給帶來新考驗。 旅游產品六大趨勢 近年來,品質化創新成為貫穿旅游全產業鏈產品的關鍵屬性。隨著消費的兩極分化,文商旅產品呈現高度融合的發展趨勢——商業景區化、景區文創化。因此,為滿足新型旅游市場需求,文旅企業主動擁抱數字化技術,進行科技賦能,聚焦國潮風文創產品,推行沉浸式互動體驗,從而引領旅游產品消費新時尚。 結合目前消費變化,短期核心看出游剛需消費,同時旅游中的高端消費和營銷得當的高性價比消費也值得關注。中線來看,居民消費行為變遷也看重景區公司未來在營銷&運營端綜合發力。新天地,新作為,借暑期之東風,昂首駛向新藍海,文旅發展將廣闊無邊,潛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