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新的突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較“十三五”初期擴張了1倍多,同比名義增長16.2%,高于GDP名義增速3.4個百分點,占GDP比重達到39.8%,較“十三五”初期提升了9.6個百分點。數字經濟作為宏觀經濟的“加速器”“穩定器”的作用愈發凸顯。 2022年,我國數字文化新業態營收已達5.01萬億元,其中規上企業營收4.39萬億。從增速看,只有疫情管控最嚴的2022年增速低于10%(為5.3%),2020、2021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增速,分別高達22.1%、18.9%和15%,均高于我國數字經濟同期增速。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長勢頭,5年后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營收有可能突破10萬億元。在這樣的一個巨量經濟中,網絡視聽、數字營銷、數字文創設計、游戲、動漫等多個細分業態和交叉融合業態,將會產生若干百億級、千億級、萬億級賽道。
綠維文旅認為,數字文化體驗中心(館)是地方文化數字化工作的重要抓手。 01 高效的數字化文化傳播形式和平臺,目的是要改變和逐步影響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心態和形式,因此文化數字化、數字文化體驗中心(館)的打造過程中,要從消費空間、文創打造、研學產品打造等多方面實現沉浸消費。 于文化場館的入口等區域,通過主題景觀構筑物、主題景觀小品、主題景觀雕塑、主題景觀綠化等設計包裝,引導游客以體驗的方式進入內部場景,令游客在一進入場館就能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2、游樂式體驗場景營造 針對“小手拉大手”式的家庭親子核心客群,突出“互動游樂”功能,通過設置趣味游樂設施、景觀互動設施、景觀互動小品、互動景觀雕塑等,為旅游者創造一個能夠充分參與,快樂互動的場所。 3、沉浸式體驗場景營造 為實現完美的沉浸體驗效果,要求相對較大的場地規模,重點圍繞游客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大感官體驗,通過合理的改造及設計實現強化場景環境和氛圍的營造。從而吸引游客因專注在當前的目標情境下而感到愉悅和滿足,忘記真實世界的情境,以此締造游客與場景之間深刻的情感聯系。 4、地標式體驗場景營造 優先擇址具備優勢景觀條件的場地,設置大型觀景臺、特色雕塑等景觀構筑物,打造場館地標式景點,為游客提供拍照打卡地。 文旅項目的場景設計既要大膽創新,又要注重細節,還要豐富多彩。極致場景將文化、業態和人連接在一起,實現多樣化的互動交流。每一個場館都是風景,都是文化宣傳使和文化體驗點,讓游客在閑逛中自然產生消費欲望,在歡樂中自然產生消費行為。 02 場景營造之后還要有切實的體驗項目,要集合全息呈現、數字孿生、多語言交互、高逼真、跨時空等新型體驗技術,營造線上文博、沉浸式展覽、遠程培訓、數字娛樂、數字展覽、數字出版等文化消費型新場景和業態,形成高品質、多元化、互動型的文化消費空間和載體,將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帶入快車道。 綠維文旅旗下光影俠選出8種設備,能很好地植入文化展館,提升沉浸效果。 互動動感影院 飛行影院 軌道車影院 黑暗騎乘 懸浮影院 虛擬脫口秀 光影手電筒 03 沉浸感的營造除了場景和設備,活動也非常的重要,多樣化研學活動的設計,各種形式的主題的演出,都是增強場館沉浸化的重要手段。 04 數字文化體驗中心(館)的建設,不只是傳統文化館實現提檔升級的關鍵路徑,也承擔著拓展文化服務領域的重要任務,要基于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數字化文化服務和文化體驗的供給體系。 以廣西·防城港數字文化館為例,線上依托防城港市群眾藝術館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打造了1+4總分館體系,提供線上場館預定、活動預約、網絡直播、在線展覽、文化配送、培訓報名、特色資源庫、分館動態等服務,為市民提供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的文化服務。線下體驗館是一個大型數字化實體互動體驗空間。分為數字文化長廊、互動拍照體驗、趣讀墻體驗、沙畫體驗、攝影教學體驗、書畫教學體驗、數字鋼琴體驗、數字朗誦體驗、AR舞蹈教學體驗和音樂體驗在內的十大線下互動體驗區。1、進入式體驗場景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