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是中國近來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突破口。不論是發源地浙江涌現出的一批特色小鎮還是住建部在全國公布的示范特色小城鎮,均要求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實現特色化與個性化發展。德國的特色小鎮也有很多,經過長期實踐與探索,德國開辟了在小規模的空間單元里高度集聚創新要素,培育地方特色產業與發展現代經濟產業多元結合的道路。本文,飆馬將以德國西南部黑森林地區布萊薩赫市為例,介紹德國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希望能夠為國內特色小鎮的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德國布萊薩赫市(人口:1.5萬,面積:54.6平方公里)位于萊茵河畔德法交界處,距離法國科爾馬與德國弗萊堡分別約為20公里,南接瑞士巴塞爾,北鄰法國斯特拉斯堡。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布萊薩赫市特有的意義與功能:它是連接德國西南部與法國東部阿爾薩斯地區的重要樞紐。
老城區與零售業
布萊薩赫的歷史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在該地區的山林中。布萊薩赫市始建于公元369年,當時羅馬人意識到布萊薩赫山的重要戰略意義,在此修建了城堡。在之后的戰爭年代,布萊薩赫屢遭破壞,二戰期間的破壞程度達85%。盡管如此,人們現今依然可以在這里看到很多歷史古跡,因為二戰后老城的風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復原。
布萊薩赫是一座備受人們喜愛的購物城,其零售業主要集中在老城區,以精致的手工藝品商店和品質優良的小商鋪為主。在中心城區外圍區域則分布著多個大型購物超市。除此之外,在城市多個區域還有諸多農場直銷店,當地生產的新鮮農產品可直接在此出售。人們在布萊薩赫中心城區購物可以享受到輕松愉快的氛圍,因為整個內城自2012年起實施交通安靜區措施。在新一輪老城區整改項目中,布萊薩赫將進一步從城市建設與功能兩個方面提升中心城區的價值,以長期改善老城內居住質量并促進零售業發展。
傳統葡萄酒產業
葡萄酒產業在布萊薩赫有著悠久的歷史。布萊薩赫市地處上萊茵地區凱澤施圖爾低地,是整個德國日照量最高、最溫暖的葡萄種植區。同時,該地區位于法國佛日山脈背風面雨影區,最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僅為600mm。優良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發展葡萄酒產業的理想基地。
葡萄酒釀造傳統早在美索不達米亞(現今伊拉克)就已誕生,后經埃及、希臘、西班牙傳入歐洲。凱澤施圖爾地區自公元769年起就已開始發展葡萄酒釀造工藝。1813年,凱澤施圖爾所在的德國南部巴登地區擁有葡萄園面積達2.6萬公頃,為德國最大。九十年代中期,巴登葡萄園總面積約為4000公頃,年產量在3500萬升左右。現今,葡萄園面積不再增長,每公頃的產量基本固定在7000至9000升之間。
戈爾德曼公司總部
布萊薩赫及其周邊既有大量私家酒莊,也有數個大型起泡酒釀造廠。歐洲著名的戈爾德曼(Geldermann)氣泡酒釀造廠就位于布萊薩赫。該私家酒窖的歷史要追溯到1838年始建于法國香檳產區的德茨酒莊(Deutz)。20世紀初,德茨酒莊在法國東部阿爾薩斯地區設立分部,并于1924年將分部遷至布萊薩赫。
巴登酒窖
此外,巴登酒窖(Badischer Winzerkeller)于1952年在布萊薩赫落成。巴登酒窖代表著巴登地區9大葡萄種植基地,聯合了約4000家酒莊,提供品種多樣的高品質葡萄酒。該酒窖是現今歐洲仍在使用的最大木桶酒窖之一,象征著悠久而又精良的釀酒手工藝。地下室中收藏有記載葡萄酒發展史的文獻資料。游客既可以在這品嘗美酒,也可以徜徉其中感受深厚的歷史文化與工匠藝術。
凱澤施圖爾既出產地區葡萄酒,也盛產國際知名的頂級葡萄酒。人們在這里可以直接在酒莊、酒莊合作社品嘗美酒。南德葡萄種植地區有一種被政府許可的民俗和餐飲經營方式,只要在酒莊大門口掛上一把掃帚,酒莊就可以為當地居民和來此的游客提供餐飲服務。這種酒莊經營的餐廳和酒館一般是一年最多可對外營業四個月的臨時餐館(Straußwirtschaft),想要體驗鄉村生活的游客可以在這最典型、最鄉土的地方來品嘗當地的美酒美食。
多元產業互補為主,旅游業為輔
除歷史悠久的葡萄酒產業外,布萊薩赫也積極發展現代經濟產業。該地區內集聚了諸多制造、港口物流等領域的大型企業,如擁有50多年歷史的鋪軌機制造廠Cemafer、專業玻璃瓶生產與回收企業Südglas、世界第一家工廠(創始于1838年)知名墻紙制造商Erismann & Cie、物流類家族企業Kleyling Spedition,等等。近年來,鑒于產業的發展帶來的用地問題,布萊薩赫市今年開始在該市南部區域規劃一個新的工業園區,占地總面積為4.5公頃,內部單個用地面積從1050至4900平米不等,適合中小企業入駐。
布萊薩赫位于南德黑森林地區,自然環境優美。在過去15至20年內,以徒步、自行車、皮劃艇、游船等戶外項目為主的旅游業逐漸成為布萊薩赫經濟結構的組成部分并保持不斷增長,近年來還擴建了現代旅游服務中心。旅游業主要由當地政府下屬專業部門分管,全面負責對外及對內旅游市場營銷與游客照管服務。布萊薩赫全年接待游客總量約為6萬,游客過夜數達16萬,此外還有約68萬名日間游客(2016年統計數據),其中外國游客數量約占20%。游船和房車是重要的過夜游客來源項目。2016年共有987艘游船(每艘載客約200名)途徑布萊薩赫,其中477艘在此停留至少1天,410艘停留半天,100艘僅短時停留或過夜。從2011年至2016年期間,布萊薩赫每年的房車數量從5000增長至6500,平均每輛房車載客約2名,過夜約2晚,即創造了2.6萬的游客過夜數。
架起德法文化交流之橋
布萊薩赫小鎮鳥瞰
鑒于布萊薩赫所處的獨特位置,為進一步推動該地區文化旅游發展,該市所在的萊茵中部地區即將開始新的項目:在萊茵河及其運河之間的狹長島嶼上將誕生一座文化旅游交流與市民中心。法國阿爾薩斯省萊茵地區城鎮協會計劃將該法屬島嶼建設成大型跨地區服務基地。如果一切順利,按照計劃今年即將動工。
城鎮協會計劃通過歐盟促進跨地區合作項目資金推動該項目進程,布萊薩赫市也將提供相關資助。按照計劃,該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動工,文化與市民中心將在2019年落成。此外,在該區域還將建造一條僅供行人和騎自行車者通行的橋,類似于凱爾和斯特拉斯堡之間的現代時尚步行橋。
規劃方案目前已經完成。2015年,來自歐洲的128個建筑師事務所參加了該項目招標。最終,法國米盧斯的克萊恩事務所與德國弗萊堡的吉斯事務所(兩者共同參與規劃)于2016年10月簽訂了建筑設計合同。他們在設計中很巧妙地結合了當地地形:三層樓高的文化與市民中心直接位于島嶼較低側的萊茵河岸,上層高度接近島上的主干道。該處將修建行人通道,直接通往建筑物北端的大型觀景臺,人們在這里可以獲得更開闊的視野--從布萊薩赫的教堂到德國萊茵河岸。
文化與市民中心的主廳能夠容納400人,其座位成階梯狀排列,占據了底下兩層樓的大部分空間。主廳中技術設備先進,能夠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文化活動,從音樂會到戲劇再到舞蹈,同時也能用于展覽、會議及各類節慶活動等。此外,未來在該建筑內也會設置信息與咨詢中心、雙邊旅游信息辦公室以及跨地區協會辦事處。在建筑物周邊還將開辟露天廣場,為大型戶外活動提供空間。文化與市民中心除了開展自己的活動項目外,也會給萊茵河兩岸的相關地方性機構與組織(如:各城鎮及其協會等)提供使用場地。
此項目的建設費用預計為890萬歐元。其中,250萬將由來自歐盟跨地區項目資助,該資助申請將于今年6月由相關委員會進行評審,最終結果預計將于12月確定。一旦申請被批準,該項目將馬上動工。布萊薩赫市將資助67.5萬歐元,由此也將獲得在該建筑內舉辦本市活動的權利。其余費用將由法方支付。每年的運用費用預計為45.2萬歐元。布萊薩赫市將承擔其中的5萬歐元,阿爾薩斯城鎮承擔23.3萬歐元。中心外部還將有新的建設項目:露天廣場西側辦公樓、現有室內泳池旁新建露天游泳池、在貫穿島嶼的主干道南側修建房車停車場以及酒店。從長期角度來看,還將在萊茵河上修建步行橋,實現從布萊薩赫市中心直通島嶼。
結語
從特色小鎮布萊薩赫的發展模式可以看到:特色小鎮的本質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立足當地歷史資源,結合地域特征,有意識地引入新的發展要素,進行疊加和互補,實現區域的集約與高效發展。所以立足于傳統的多元發展是特色小鎮降低風險、平衡發展的重要前提。
布萊薩赫以當地歷史老城及傳統葡萄酒釀造工藝為基礎打造地區特色零售與葡萄酒產業,并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展物流、制造等現代經濟產業;其次,就一座富裕的特色小鎮而言,旅游業雖然能提供不小的經濟推動力,但在功能上不妨可以理解為它更能夠為小鎮提供優質的生活空間,增強居民居住和游客逗留的體驗感和幸福感,因為旅游業并不能為該鎮提供主要的稅收來源,拿布萊薩赫為例,該鎮旅游業收入約占其經濟總收入的10%。
此外,因地制宜,與時俱進,面向未來地制定發展戰略也非常重要。布萊薩赫根據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積極推進德法文化與旅游交流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文章來源:綠色之都弗萊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