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模客小鎮的創建,客觀地說是一個因地制宜的好項目,很契合當地的生態經濟,我們老百姓也很看好,積極參與,可后來的發展卻和原來的愿景差了太多。當初政府參與度那么高,現在停工停滯成了爛尾工程,讓我們很困惑。”今年3月份,浙江余姚的一位讀者給《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來信說。
今年8月,浙江省舉行的2016年度省級78個特色小鎮創建對象考核中,6個小鎮被警告,5個小鎮被降格。余姚??托℃偩驮?個被降格的小鎮之中。
余姚模客小鎮反映出的正是特色小鎮建設中“成長的煩惱”。2016年7月國家提出“到2020年將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包括三部委認定的特色小鎮在內,各地宣稱的特色小鎮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000個,目前全國計劃建設特色小鎮已達五六千個。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特色小鎮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野蠻生長”。
近日,國家發改委與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為特色小鎮建設規定了5條基本原則,包括堅持創新探索,防止“新瓶裝舊酒”;堅持因地制宜,防止盲目發展、一哄而上,不搞政績考核;堅持產業建鎮,防止千鎮一面和房地產化;堅持以人為本,防止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等。
建設火熱,部分“走樣”
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2020年前將培育1000個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同年10月,第一批特色小鎮名單由住建部公布,進入這份名單的127個小鎮由三部委共同認定。
2017年8月,住建部公布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及專家組對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的評審意見,并督促檢查第二批特色小鎮按照專家評審意見予以整改。住建部表示,將聯合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對已認定特色小鎮工作推進情況進行檢查。
一般認為,特色小鎮發軔于浙江。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臺《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對特色小鎮的創建程序、政策措施等作出規劃,根據《指導意見》,浙江省將在3年內培育100個特色小鎮。很快,特色小鎮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新樣本,在全國其他省份推開。
全國特色小鎮建設熱潮中,除了各省級政府向國家發改委等主管部委申報國家級特色小鎮外,各地也在爭相申報省級、市級特色小鎮。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特色小鎮并不是過去那種行政意義上的城鎮,關鍵是要有特色。在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進程中,特色小鎮一定不僅僅是產業小鎮,而是宜居又宜業的綜合小鎮。但現在很多特色小鎮處于起步階段,還有一定差距。”
在特色小鎮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特色小鎮“不特”現象。有媒體總結了一些特色小鎮的“三大通病”:急于求成,易流于“任務工程”“形象工程”;盲目跟風,一堆“糊涂賬”;行政干預不當,阻礙市場主體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小鎮發展走了樣。
例如前述余姚??托℃偅湄撠熑松驒喾Q,2016年由于開發商的資金斷裂,造成項目進展緩慢。再有,由于在小鎮創建之前,與??托℃偢拍钸M行了捆綁,造成小鎮部分在談的企業、客商暫緩到小鎮投資。再有,模具行業專業化強,投資成本高,企業投資很謹慎。
警惕“房地產化”傾向
今年5月,時任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表示,對于當前出現的一些不當傾向,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和警惕,及時加以糾偏規范引導。不能演變成為政府的任務工程,只以特色小鎮的數量、投資規模等指標性要求來進行考核,產生拔苗助長的效果。不能以發展特色小鎮之名,行房地產開發之實。也不能以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的傳統思維謀劃特色小鎮建設,要對產業模式、運營方式、制度、改革等方面進行系統考慮。
“在一些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中,部分房企進入,只搞房地產開發,陷入建房、賣房的套路之中。”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說。
據媒體報道,一些地區還存在借特色小鎮之名行房地產開發之實的現象。在珠三角,某房地產企業借助“科技小鎮”概念推動產業地產,獲得地方政府大量土地資源支持;在長三角,一家房地產企業打算在大城市周邊打造標準化的“農業小鎮”:兩平方公里農業區配套一平方公里建筑區,計劃承載3萬人。
“要防止特色小鎮成為‘房地產小鎮’,防止打著特色小鎮的旗號去掀起新一輪的房地產熱。”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多次呼吁。他曾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說,由于房價過高、土地財政等原因,一些大中城市房地產過度擴張的形勢已經出現了危機,而特色小鎮的拿地成本遠遠低于大中城市,給這些房地產企業提供了新空間。大中城市的房子賣不出去,就在所謂特色小鎮上下功夫,尋求新的購房者。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現在不少特色小鎮在“搞概念”,實際水平卻跟不上,“比如很多地方在搞金融小鎮,實際上哪有那個水平?不僅人才跟不上,周邊也沒有匹配服務的系統,其實就是換個名頭賣房。”
四部委《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應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以企業為建設主力軍,注重引入企業作為特色小鎮主要投資運營商,并強調嚴控房地產化傾向,防范“假小鎮真地產”項目。
業內人士認為,特色小鎮不是一頂萬能帽子,戴上便萬事大吉。浙江省對特色小鎮的動態監督與淘汰制,引起業內專家的關注,不少人表示這值得國家級特色小鎮和各省份在特色小鎮創建中借鑒。在今年8月份出爐的2016年度浙江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和培育對象考核中,龍游縣的“新加坡風情小鎮”就被淘汰,從“培育對象”名單中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