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人民日報海外版指導、人民日報海外網、安徽路網交通建設集團協辦主辦的“中國特色小鎮的建設與海外傳播”專題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行。來自國家有關部委代表、專家學者、地方政府及有關企業代表等匯聚一堂,就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特色小鎮的規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就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中國特色小鎮海外傳播做出分析、研判和建議。
財政部PPP中心推廣開發部主任夏穎哲出席研討會并發表主題演講。夏穎哲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當前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在我國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體現的尤為明顯。我們在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及旅游等許多領域還存在很大的短板,人民群眾對生活更便利、資源更均衡的需求沒有能夠得到充分滿足。
夏穎哲介紹,PPP是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采取競爭性方式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明確責權利關系,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對價,保證社會資本獲得合理收益。讓市場在資源配中起主導作用,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規模和質量;始終以改善公共服務供給為目標,圍繞PPP 項目的公共服務產出,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和付費機制,讓公眾真正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
在PPP助力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上,夏穎哲認為,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要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特色小鎮建設,切實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要以產業發展為核心。要根據區域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特征的獨特產業生態。特色小鎮的整體開發方案要注重特色小鎮的運營和績效管理,體現城市精華的濃縮,包含規劃設計、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配套建設、產業發展服務、城市運營績效管理等各項功能有機統一的完整的公共產品,不能成為“房地產小鎮”。
第三要開發好利用好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在PPP特色小鎮項目上,加快公共服務領域數據集中和共享,加強政企合作、多方參與,運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發展。
夏穎哲透露,根據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數據,特色小鎮入庫項目已有321個;其中已經落地31個。
夏穎哲同時表示,在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上,國際上有很多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和吸收。各地要充分借鑒世界先進經驗,因地制宜地發展創新,建立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產業的數據庫,形成中國自己的PPP特色小鎮建設模式。先“引進來”,再“走出去”,用實際行動促進PPP特色小鎮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更好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