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山市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黃圃鎮在860多年前已經建制,明清以來即為中山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包括飄色、賽龍舟習俗、麒麟舞、臘味傳統制作工藝四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近日,筆者從黃圃鎮獲悉,該鎮將探索打造歷史文化臘味特色小鎮,深入挖掘和整合瑰麗多彩的歷史文化資源,融入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真正讓歷史文化滲透到特色小鎮生產生活中來。
專家建議聚焦“鰲山古海”
數日前,受黃圃鎮邀請,中山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歷史副研究員郭昉凌,中山知名作家劉居上一行前往該鎮深入走訪,探尋歷史文化蹤跡,并計劃在未來出版一本介紹該鎮歷史文化的新書。
當天上午,專家組一行先后走訪了劉氏廣寬祠、黎氏大宗祠、百齡流芳牌坊、海蝕遺址等歷史文物遺存。“今天最大的收獲,就是在黎氏大宗祠發現劉氏的六世祖在淇澳島做過官,而且是五品官。淇澳島目前屬于珠海,之前都屬于大香山縣。”郭昉凌說。
在黃圃鎮有一處海蝕遺址,占地2500畝,是廣東沿海迄今為止所發現規模最大的海蝕遺址(連綿達300米),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保存最完整的海蝕遺址,有著非常獨特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2015年海蝕遺址獲批建設省級地質公園。
在走訪海蝕遺址后,郭昉凌表示:“黃圃有座山叫做鰲山,以前屬于古海鄉,海蝕遺址是黃圃傳統文化最大的品牌,見證了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不僅是黃圃所獨有的,在南粵大地也是一張名片,建議聚焦‘鰲山古海’來寫這本書,來傳播黃圃鎮的歷史文化。”
豐富歷史文化有待挖掘
黃圃鎮地處中山市北端,為中山歷史上三大鎮之一,東晉始有氏族聚居,南宋始建制,為香山縣最早建制的地區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曾先后獲得全國文明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黃圃)飄色之鄉、中國最美村鎮、省文明鎮、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榮譽。
近年來,該鎮大力整合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依靠飄色、賽龍舟習俗、麒麟舞、臘味傳統制作工藝這4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打造了飄色文化節、端午龍舟賽、文化旅游歡樂節等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品牌。該鎮大力推進文物保護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整合文化資源優勢推動文化旅游開發、開展社科普及系列宣傳活動等歷史文化保護相關工作。
據悉,下一階段黃圃鎮將著力打造歷史文化臘味特色小鎮,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民間文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遺存、地域特色產品、歷史文化名人等資源,在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同時精心組織一批懂黃圃歷史文化、熱心黃圃發展的人才隊伍,把特色小鎮的文化特色做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