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特色小鎮發展得非常亂,但發改委的文件一出,我相信會越來越統一,我認為特色小鎮專門是指浙江做的類型。浙江省同樣模式的有江蘇、山東、福建、廣東、安徽、吉林、陜西等省。”浙江南方建筑設計院副院長姜曉剛表示,關鍵是去研究省里面的政策,因為每個省的做法不一樣,省里的政策才是關鍵,住建部以及發改委只是牽引的方向。
事實上,住建部評選的所謂全國特色小鎮統一改名叫作“特色小城鎮”,不叫“特色小鎮”。而“特色小城鎮”的評選以及未來的考核審批全部移交給發改委、住建部,但他們接下去怎么做還不明確。
房地產+模式的特色小鎮越來越難走。
原先做的特色小鎮已經不再被政府承認,如果再用這種模式幾乎不能從政府手里拿到土地資源和政策資源。國家多次強調,一是特色小鎮不能房地產化,二是特色小鎮不能讓房地產商主導。
主要是五個原因。姜曉剛強調,一、特色小鎮很核心的一個要素是降成本,如果地產撬動,就會首先撬動地價,一旦地價撬動,所有成本就上升了,這就違背了做特色小鎮的初衷。二、特色小鎮對地價撬動能力是非常強的。就像杭州的小鎮,三年時間周邊的地價增長了三倍,對地方政府來講,要先把產業做好,再出讓土地,土地出讓金可以高好幾倍,如果一開始就把土地賣給房地產公司,相當于賤賣。三、是房地產本身行業的問題。房地產行業必須要轉型,因為其本來就屬于服務配套型產業。農村為什么衰敗、中小城市為什么人口外溢、為什么東三省每年有200萬人口出來?最關鍵還在于經濟不行,經濟不行其實就是產業不行。房地產如果不去聯合、跨界,是不能能撬動任何產業的。四、企業自身,也就是房地產制度,如果你真的要做特色小鎮,那所有的制度都要重新設計,不能接著圍繞時間、成本、利潤三個要素(時間越短越好周期越快越好,成本越少越好,利潤越高越好),要從原先封閉式的盈利模式轉成開放式、共享式的。五、能力問題。地產項目一般都是房地產公司做。一是房地產項目公司沒有能力。二是非常強硬地抵制。和房地產開發相比,項目公司認為特色小鎮前途未卜。
如何做特色小鎮?
在姜曉剛看來,從今年開始特色小鎮會越來越趨同于浙江省模式。浙江省的模式到底是怎么回事?浙江省的特色小鎮最核心的實力是產業的升級轉型,而不是新型城鎮化,不是把城鎮建設得漂亮,而是產業升級轉型。
姜曉剛認為,未來中國特色小鎮主要有最新的三大機會。第一,就是解決我們產業以及中小城市問題的特色小鎮。第二,解決農村問題的田園綜合體。第三個解決北方以及城市級別的雄安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