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山市委十四屆二次、三次全會和市兩會召開,中山提出要突出研究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事關改革發展全局的十方面重大課題,牢牢把握中山發展的歷史窗口期,主動謀劃和推動新一輪發展,再創中山新的輝煌。近日,各鎮區先后召開2017年工作總結和2018工作部署會議,并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布局。從各鎮區公布的2017年建設成績來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融入組團發展、加快特色小鎮建設、補足交通短板等成為去年工作最有共性的幾個關鍵詞。
創新投入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普遍增加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就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首要條件。從各鎮區去年工作總結報告可以看到,以科技創新為切入點,帶動觀念、制度、模式、管理等全面創新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主要舉措。
其中,東區主要立足總部經濟、上市上板等8個方面,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和政策打好高質量發展組合拳,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去年,該區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和新興業態,推動谷歌、中航等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建成中山市首個大數據產業集群、廣東省大數據創新創業孵化園、廣東省“互聯網+”創建小鎮。據統計,東區現有國家工程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中心8家、高新技術企業78家。其中,2017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36家,為東區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東區已成為全市創新高地。
同為中心組團的石岐區則通過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創新能力。2017年,該區建成市級科技孵化器5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4個,形成協同創新的集聚效應。目前,石岐區正推動易裁剪智能加工、美居大數據精準營銷等七大產業轉型平臺建設,促進傳統產業生產模式向先進制造技術密集型轉變。在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方面,2017年,石岐區新增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1家,第一批進入培育庫企業16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7個,其中科捷龍、碩泰公司入選市“工作母機”庫。
對于黃圃鎮來說,2017年也是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的關鍵年,去年新增了40家高新技術企業。該鎮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社會研發經費占生產總值比例提高到3.18%,高于全市2.4%水平。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同時,萬創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獲得2017年第一批市級“眾創空間”認定,創新平臺建設取得突破。
坦洲鎮去年新增的高企數量達到60家、總數達98家。在鏈接創新資源方面,該鎮協助企業引進華南理工、北理工等高校資源和創新團隊,共同組建高層次創新機構,組織2家企業申報市新型研發機構認定。去年,該鎮新增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總數達9家,新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總數達24家。
融入組團發展▶▶各大重點項目加快推進
自實施組團式發展戰略以來,各鎮區在招商引資方面呈現“抱團”趨勢,重大項目落地速度也有所提升。
在板芙鎮,市重點項目和億元以上非房地產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項目落地問題,該鎮去年召開了近30場重點項目協調會議,成效明顯。去年,該鎮投資達5億元的華潤萬家物流配送中心項目順利投入運營,投資5億元的金馬游藝一期研發中心和游樂設施建設項目基本完工。另外,曉蘭新能源汽車、中銘智造等項目已租用4萬平方米過渡性廠房進行試生產。
坦洲鎮在主動融入南部組團發展中,重點規劃完善兩大戰略平臺:一是按照高起點、高標準、差異化要求,對中山市南部商貿新區的中心商務區和科創島“兩大片區”開展城市規劃設計;二是高水平推進中山市產業平臺(坦洲園)建設,以“園區管理中心+開發公司”模式,健全平臺管理機制。據悉,該鎮去年完成了產業平臺控制性詳細規劃、交通路網規劃、基礎設施規劃修編,上報招商引資項目19個。同時,圍繞平臺產業定位,坦洲鎮去年開展外出招商引資活動19次,促進新落地項目8個、總投資15.6億元,超額完成“3·28”招商引資任務,上報境內外投資項目4個,投資總額約15.5億元。
謀劃建設東區總部經濟區是東區融入灣區經濟和組團式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目前,該區正積極推動中心商務區提質擴容。根據東區中心商務區整體形象改造工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從條狀布局向井字形布局延伸,以此促進中心商務區提質擴容。
石岐區則通過成立“中山市深中企業家聯誼合作促進會”,為深圳與中山企業增進交流、石岐企業承接深圳產業轉移搭建新平臺;橫欄鎮也在去年成功簽下投資總額為4億元的“中橫燈飾產業鏈配套行業定點基地項目”,有效聚合五金表面處理企業集中生產,致力提高資源利用率。
聚焦特色小鎮▶▶帶動新一輪城市功能規劃
2017年也是中山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年。其中,大涌鎮去年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取得了較為亮眼的成績。去年7月,該鎮入圍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成為了中山市內第二個國家級特色小鎮。此外,大涌鎮去年還被評定為中山市首批市級特色小鎮和首批廣東省特色小鎮創建工作示范點。
借力特色小鎮的平臺,大涌鎮去年著力聚集推動紅木產業升級發展的要素。去年,大涌紅博城成功創建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并順利承辦了2017中國(中山)紅木家具文化博覽會、廣東(中山)文化創意博覽交易會、首屆中國新中式紅木家具大會以及2017中國技能大賽全國家具(紅木雕刻)職業技能競賽廣東中山賽區等全國性品牌活動,大涌紅木的品牌和影響力在各類活動和賽事中進一步凸顯。據了解,特色小鎮建設仍將是大涌鎮今年的首要工作,該鎮將著力提升小鎮的升規劃建設水平,加快構建紅木產業集聚區,完善工業旅游、研發設計、現代物流、園區服務等配套功能,引入并服務優質企業項目,推動紅木產業升級發展。
與大涌鎮相鄰的沙溪鎮,其特色小鎮建設也取得新進展。去年9月,沙溪鎮國際時尚小鎮正式啟動。該小鎮將是沙溪鎮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平臺。沙溪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國際時尚小鎮立足沙溪本土文化和產業基礎,以時尚設計為核心,以時尚教育、時尚會展為支撐,以時尚質造為基礎,助力沙溪服裝產業從加工制造向創意、品牌、設計方向轉型升級,推動沙溪鎮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時尚之心”。據該鎮相關負責人透露,“中國服裝設計師(休閑服裝)創作基地”“中國服裝印花研發中心”“國家紡織面料館中山分館”3個國家級服務平臺建設工作也同步啟動。三大服務平臺的建設將為沙溪紡織服裝產業構建閉環服務體系,為特色小鎮產業服務提供了國家級的資源支撐。
完善基礎設施▶▶加密交通路網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對于正在打造珠江西岸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中山來說,提升路網通達能力不僅體現在對跨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提升鎮與鎮之間、鎮區與城區之間的交通服務水平也是去年各鎮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詞。
其中,正在打造珠西現代物流產業高地的黃圃鎮完成《中山市黃圃鎮交通專項規劃》等編制工作,《中山市黃圃鎮總體規劃(2015—2020)修編》通過了鎮人代會審議。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該鎮加快了重大交通設施建設步伐,黃圃快線黃圃段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南沙港鐵路及黃圃貨運站、廣中江高速、東部外環高速、民古公路黃圃段等項目全面加快推進。
在特色小鎮建設的帶動下,大涌鎮去年的交通網絡建設進一步提速。外聯交通方面,中新公路已順利通車;連同大涌與市區中心組團的大南路(大涌段)工程建設工作穩步推進,預計可在明年(2019年)中旬完工并通車;北部重要通道——鳳凰路(大涌段)工程已進入路面施工階段,預計今年(2018年)3月份初步具備通行能力,全路段工程將于今年底完成;位于中心片區,通往南區和橫欄的“跨石岐河大橋”工程,已確定主承建方;大涌快線第一期工程已全面啟動。鎮內交通方面,鎮內主干道中新公路升級改造和興華路、新平路、興涌路路面改造工程已完成,鳳凰南路工程進入招投標階段。今年,該鎮將進一步完善交通路網建設,推動上述內外道路建設,并啟動興涌路、新平路、九龍大道等全路段升級改造工作。
毗鄰珠海的坦洲鎮,則進一步加快推進中珠兩市跨界道路銜接,去年完成了匯財街(環洲東南路至珠海人民西路段)、寶珠南路東段30米道路改造工程,有序推進環洲東北路、德溪路東灌渠橋等10項跨界道路建設,與珠海方就香海大橋及其支線、其它“斷頭路”協商也取得一定成果。在完善鎮內交通網絡方面,該鎮開展了坦洲大道、產業平臺一期道路、產業平臺二期道路、神利路、興坦路等多項市政道路籌建工作,并完成西廠渡口和沾涌渡口改造,對申堂沖口橋等4座危橋進行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