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顧名思義,如果以小鎮來定位,其發展路徑一定是房地產項目的“換湯不換藥”;倘若定在“特色”,山水風光、風土人情、人文歷史、鎮街巷道、土特產品、個性產業都可以歸為此類,這些產業能否支撐起動輒上千畝的小鎮呢?
我們知道,文旅小鎮成立的基礎是看資源的稟賦,也就是看資源是否有特色,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資源是否有特色,很大程度需要看置于什么樣的市場背景,前面我們反復講到的,有些資源在局部市場司空見慣、稀松平常,但放到更大的市場卻稀缺珍貴,如喀斯特地貌對桂林人司空見慣,但對全國來說,卻秀麗無比,因此才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但是否有了資源就萬事大吉呢?再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很好地表達,就只是一些散亂的風景,而表達得最好體現就是規劃。比如資源的整合、資源的提升、資源的重新包裝、資源的文化植入、資源的延伸等等,這都必須通過規劃來實現。因此,這里我們就有必要了解小鎮規劃的原則是什么?
1.突出小鎮的特色。不同的小鎮應該有不同的稟賦、不同的顏值和氣質,規劃應該突出小鎮的特色。
2.規劃產業發展。沒有產業,文化、旅游資源再豐富的文旅小鎮,也會走向沒落。規劃好產業的發展,才能保證小鎮長遠發展。發展產業需要尊重本地化特色,適當引進外部資源,并與旅游進行結合。
3.強調文化表達。豐富的文化底蘊是吸引人們前往小鎮旅游乃至定居度假的主要原因。規劃應該注重文化的表達,而文化表達既可以通過建筑、景觀來實現,也可以通過一花一草實現。同時,文化應有傳承,不能隨意搬來外來文化。
了解了規劃的原則,我們就知道這里所說的規劃,就不僅僅是規劃方案,而是指戰略規劃。方案規劃是戰術層面的東西,相對簡單,戰略規劃則不然。戰略規劃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分析資源與定位的關聯關系。在分析資源的基礎上,我們至少要搞清楚四個問題:
一是游客為什么一定到你這里來?
二是哪些人到你這里來?
三是他們什么時候來?
四是他們來這里能干什么?
當然,規劃不僅僅是對資源的再整合和再表達,規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是——小鎮的功能布局,而功能布局是由需求決定的。這里有一種現象非常可怕——沒人認真研究小鎮到底應該具有什么功能,而是隨意地按照房地產大盤的模式進行布局,無非就是綜合商業、酒店、餐飲、菜市場等,而另一種則照搬照抄城市的規劃,什么圖書館、體育館、博物館、公園、寫字樓、大型購物中心等等,一應俱全。
我反復強調,小鎮建設既不是房地產開發,也不是大型城市建設,小鎮就是小鎮,他不能像地產項目那樣單調,也不需要像大城市那樣繁華和喧鬧。小鎮,特別是文旅小鎮,就是一個讓人放松、回歸、隨意、小憩的度假之地,所以,其規劃的核心就是營造一種氛圍,追求一種境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小鎮開發,資源固然重要,但規劃決定小鎮的境界!我再說一次:發現資源需要智慧,表達資源更需要情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18年工作時,明確提出要“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特色小鎮旨在緩解“大城市病”和為新興高端特色產業尋找成本洼地。目前,在特色小鎮的開發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根本原因是特色小鎮的發展定位模糊。
特色小鎮的健康發展必須遵循“產城融合”的原則,既要通過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力量,又要兼顧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功能。行業管理部門應當在特色小鎮的“產城融合”中發揮“引導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