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建設,有利于增強小城鎮發展能力,加快城鎮化進程;有利于改善城鎮發展面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有利于挖掘優勢資源,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體現獨特性
近年來,特色小鎮建設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特別是在對特色小鎮“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發展理念認識方面還不到位,仍存在傳統城鎮化傾向、產業園區傾向、房地產化傾向、突擊開發傾向等。這些傳統建設思路,制約了特色小鎮建設質量和效果的進一步提升。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需要理清發展理念,準確把握特色小鎮的概念和內涵,使發展中地區的特色小鎮建設起好步、開好局,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著力培育特色小鎮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一是找準產業發展主路徑,在細分產業上深入謀劃。明確特色產業發展方向,推進其他產業向小鎮特色產業延伸,在有限的空間內,強化特色產業上下游及相關產業集聚,形成細分行業的單打冠軍、小巨人。
二是整合特色資源,打造特色優勢。圍繞小鎮特有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特色農產品資源和優越的區位條件,以優勢突出的資源為主導,充分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通過眾籌、眾創、共享、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強化品牌營銷、物流配送和項目介入,促進特色產業與地域風情、文化和環境相互融合,進而體現小鎮的獨特性。
加大特色小鎮“三生”融合和“四大”功能整合力度。生產、生活、生態高度融合和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功能有機協調,是特色小鎮區別于市區和開發區的獨特之處,是特色小鎮建設中需著力打造的兩大優勢。
特色小鎮建設在功能布局、資源開發等多方面,要充分體現“三生”融合理念,在保障高品質生活、保護優美環境的同時,促進產業發展。要推進“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四大功能組合完善,以專業化、特色化的研發、會展、物流、營銷平臺支撐產業發展,以文化功能提升產品品質、豐富產品內涵,以旅游功能宣傳、打造產品品牌,以社區功能吸引產業隊伍和高端人才集聚。
避免“高大上”
促進特色小鎮建設量力而行、有序發展。與發達地區相比,中部地區的特色小鎮發展基礎相對較弱、起步較晚。這就要求特色小鎮建設不能簡單對標發達地區,要做到因地制宜和量力而行。一是充分利用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推進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和交通區位好的美麗鄉村以及大城市近郊特色小鎮示范建設,為其他地區提供經驗借鑒。二是量力而行,避免“高大上”。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從業人員、歷史文化等資源,在適當的空間內謀劃發展,力求見實效。
同時,結合當地自然地理條件、風俗特點,實施傳統小鎮改造和面貌提升。要適當控制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投資規模,防止出現大馬路、大廣場、高大建筑等城市化傾向。三是著力打造特色小鎮“政府、企業、居民”的利益共同體。充分考慮“三農”利益和需求,積極發展涉農產業,完善涉農服務,促進周邊人口深度參與小鎮規劃、建設和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