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小鎮對強化城市更新,發展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發展體育小鎮,已成各地政府推動經濟發展重點考慮的政策選項和手段之一。截至目前,已有20余家房企明確表示進軍體育小鎮、發展體育產業。綠地作為率先進行產業轉型的世界500強企業,在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特色小鎮方面擁有15年的開發建設經驗和系統完整的模式。
據悉,目前綠地集團已布局全國15個省份、簽約土地超19萬畝,涵蓋文化旅游、醫療康養、體育產業、智慧科創、高鐵城際空間站五大類型49個特色產業小鎮,如綠地雪野湖健康旅游小鎮、綠地都江堰國際康養小鎮等。
為全面分析綠地產業小鎮建設運營經驗,特采訪綠地海南產業發展相關領導,為大家全面解析綠地造城“全產業協同模式”。
(一)規劃先行
科學合理的進行空間規劃和產業規劃,包括賽事落地等系統規劃;兼顧體育產業鏈的特殊性,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為相關產業做增值;注重小鎮的可持續性發展,找到跨界的商業模式,著力打造有特色的體育小鎮。
(二)產業融合開發
體育小鎮以“體育賽事+旅游吸引+休閑聚集+商街+居住”的“體育+”開發架構模式。
體育賽事——建立各種體育場館,增加各類體育賽事(足球賽事等),填充小鎮日常內容。
旅游吸引——特色項目吸引(主題樂園、景區等)、風貌吸引(古鎮、藝術、創意等)、廣場吸引(激光水秀、篝火晚會等)、餐飲吸引等。
休閑聚集——餐飲聚集、酒吧與夜間聚集、創意客棧聚集等。
商街——創意工坊街區(百工坊、百藝坊等)、娛樂游樂街區(演藝、洗浴、養療等)、休閑街區與商業地產。
居住——就業與本地居民第一居所、周末居住第二居所、養老與度假居住第三所等。
(三)開發建設實力雄厚
綠地集團作為多元化產業綜合布局的世界500強企業,在開發建設方面擁有雄厚的實力,旗下擁有綠地城市投資建設集團、綠地城市建設發展集團兩大平臺,并通過投資并購成功將貴州建工集團、江蘇省建集團、西安建工、博大綠澤等業內龍頭企業納入“大基建”企業群。已通過PPP、BT等模式,參與眾多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項目的投資建設,包括片區開發、地鐵交通、生態園林、市政管網、水務環保等基建工程。
海南省首座甲級體育場——五源河體育場,由gmp·馮·格康、瑪格及合伙人建筑師事務所執筆設計、綠地集團代建,是民生工程,是??谖骱0度丝趯氲闹匾妫呛?诔鞘泄δ芴嵘闹匾ナ?。綠地集團通過整合最優資源、抽調最精干隊伍,突破多項工程難題、最大化凸顯景觀優勢,在388天內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五源河體育場的建設,展現了國企擔當,刷新了海南速度,再創了海口效率。
(雄偉壯觀的五源河體育場)
(四)產業資源豐富
綠地在造城的同時導入自身產業資源,鏈接外部尖端資源,在做大做強自身產業的同時,也提升了所造之“城”的生命力。
在自有體育產業資源方面,2014年成立“上海綠地足球俱樂部”,全面接手上海申花球隊,以“上海綠地申花足球隊”的嶄新形象參與中超聯賽、足協杯等各項賽事。
在鏈接外部資源方面,綠地海南目前已和體育之窗、喬氏臺球、動吧體育等優質體育產業資源達成戰略合作,發揮各自所長,全力打造集體育項目規劃、體育產業園區開發、體育IP內容聚合運營的智慧型生態體育小鎮。
此外,更有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大健康、大科創、電子競技等多產業自有資源,為產業融合提供了便捷途徑。
(五)運營體系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謀而后動,綠地海南在體育小鎮運營方面建立了完善的體系,以企業為主體進行開發建設和運營,政府負責小鎮的定位、制度建設和審批服務,政企合作,提升產業項目生命力。
目前海南不乏特色體育小鎮概念的提出,但至今還未出現如新西蘭皇后鎮那樣影響深遠、家喻戶曉的體育小鎮項目,希望綠地豐富的產業小鎮運營經驗能為海南的體育小鎮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