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建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次“文代會”、第九次“作代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文藝振興指明了方向,為文藝繁榮創造了機遇。而國家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培育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鎮,則為新型城鎮化建設開辟了新徑。中山市南朗鎮是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是著名的僑鄉,先后榮虎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衛生鎮、廣東省文明鎮 、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平安建設先進鎮、廣東省旅游特色鎮 、中山市經濟強鎮 等榮譽稱號。人杰地靈,底蘊深厚,是孫中山、王云五、楊殷、陸皓東、阮玲玉、方成、李海鷹等偉人名家,也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百強中學中山紀念中學等名跡勝地。更為重要的是,中山市發展新的增長極和創新驅動主戰場翠亨新區,也在南朗境內。因此,中山市若借勢而為、搶抓機遇,以南朗鎮為載體,緊緊依托中央、省專業協會的影響、依靠廣東省政協等上級堅強指引,創建中國音樂特色小鎮,具有名人優勢、人文優勢和創新載體優勢等三大優勢。
1、名人優勢——一方面,可以依托孫中山這張最大的品牌,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發揮“中國現代音樂之父”蕭友梅、“廣東音樂之父”呂文成、“中國流行音樂之父”李海鷹,以及歌詞大師韋瀚章、粵劇名伶唐雪卿、鋼琴大師肖淑嫻、著名女指揮家楊嘉仁、著名作曲家鄭樺、陸云、草田,著名女歌唱家周碧珍,著名鋼琴家鮑蕙蕎,著名評劇作曲家黃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吳其輝,著名指揮家林友聲……近20位全國聞名的中山籍音樂家的資源影響,凝聚人才、開展交流、設立項目、開辟陣地、打造品牌。
2、人文優勢——一方面,充分發掘南朗鎮地處珠江出海口,襟帶香港、深圳、珠海、南沙,有其獨有的咸淡水文化內涵,另一方面,也可借助近十年來我市弘揚、推廣“孫中山文化”的豐碩成果,打造與翠亨新區遙相呼應的文化橋頭堡。
3、創新載體——發揮翠亨新區、國家5A旅游景區得天獨厚的載體優勢。
二、創建目標。
爭創成為2017年度中國特色小鎮、廣東省特色小鎮
三、創建宗旨。
依托南朗鎮良好的基礎和特色,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政企攜手”模式,啟動南朗音樂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構建一個以流行音樂為主,兼及咸水歌的音樂主題,“八個一工程”為核心內容,著力打造一個產、城、人、文相融合,山水相依、田園相守、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鎮。
四、組織架構。
1、籌備規劃期。
中國流行音樂協會、廣東省政協、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市政府(或市政協)、市發改局、市住建局、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商務局、南朗鎮、翠亨新區
2、建設推進期。
主辦:中國流行音樂協會、中央音樂學院、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星海音樂學院、中山市政府(或市政協)。
承辦:翠亨村5A旅游景區管委會、南朗鎮政府、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紀念中學、中山城。
支持:廣東省政協辦公廳(或相關專委會)、市發改局、市住建局、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商務局。
五、核心內容。
以南朗鎮為主體,以國家、省、市有關部委、單位為依托,以中山籍音樂名人名家為支撐,全力以赴推進“八個一工程”,以特色小鎮規劃優化其形,以音樂基地、音樂獎項、反哺工程唱響其名,以音樂學校、音樂展覽館打造其體,以音樂資金、音樂產業做活其用。
1、一個特色小鎮規劃:南朗鎮創建中國音樂特色小鎮專項規劃
在南朗鎮現有及正在實施的基礎上,針對南朗鎮作為偉人故里、國家5A景區,市“十三五”規劃對南朗鎮的規劃定位,市打造翠亨新區對南朗鎮的發展要求以及南朗鎮自身的發展定位,由南朗鎮作為實施主體,進行必要的資源整合,提出南朗鎮創建中國音樂特色小鎮的專項規劃,以規劃引領、指導創建工作,確保特色小鎮的創建,與中山市創新驅動大局、與翠亨新區發展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牽頭單位:南朗鎮、市發改局、市住建局、市規劃局、市國土局
2、一個音樂基地:全球華人音樂文化基地
借助李海鷹、吳其輝、林友聲等當代音樂大家、名人的影響力、凝聚力、號召力,聯合中國流行音樂協會、廣東省政協有關專委、廣東省音協等,第一步擬積極開展“中山籍音樂家反哺家鄉工程”,專題組織中山籍音樂家召開懇談會、見面會,組織中山籍音樂家回鄉參觀考察。第二步擬積極引進一批中山籍音樂家在家鄉設立音樂工作室、音樂交流點,在形成一定聲勢再帶動其他音樂人在中山設立工作室、交流點,力爭在一年內造成影響、形成氣候,為成立音樂文化基地夯實基礎。第三步,在此基礎上,聯合國家、省級協會和省政協有關專委會,通過合適渠道、合適時機,乘勢申報成立音樂文化基地,力爭在2017年末、2018年初掛牌成立。
牽頭單位:中國流行音樂協會、廣東省政協、廣東省音協、中山市政協、南朗鎮、市文廣新局
3、一個音樂獎項:全球華人音樂年度大獎
借助中山籍音樂名人名家的影響及奔走呼吁,通過中國流行音樂協會、省音樂家協會、省政協等的牽線搭橋,聯合國家或省級主流媒體、行業媒體,策劃組織推出一個“全球華人音樂年度獎”,此獎項架構擬由中國流行音樂協會、一家世界性音樂組織、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一家重量級媒體、一家大型企業聯合主辦,中山市南朗鎮則作為該獎項永久性頒獎地。力爭在2017年夏季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宣布正式推出該獎項,2017年末或2018年初與全球華人音樂基地掛牌同步舉行首次盛大年度頒獎,打響南朗鎮音樂基地品牌。
4、一批音樂特色教育項目:大中小學校均設置至少一個音樂種類作為音樂教育或興趣教育的特色項目
以位于南朗鎮的中山紀念中學、翠亨小學,東升鎮的勝龍小學等為點,以中山全市大中小學為面,推廣鋪開音樂特色教育項目,即爭取在全市大中小學的課程設置中,設立一項特色音樂教育課程,如唱弘揚孫中山文化的歌曲、弘揚中山傳統文化的咸水歌以及廣東音樂等;如在學校增設二胡、流行音樂等興趣教育課程。同時,利用全球華人音樂基地、中山籍音樂家工作室等資源,開展校地互動、師生與名家交流等活動,弘揚、推廣音樂教育,陶冶性情、作育身心。
牽頭單位:市教體局、中山紀念中學、翠亨小學
5、一個音樂產業:發展文化事業和音樂產業
擬在南朗鎮或翠亨新區規劃一個音樂產業園,引進一個樂器制造業項目,作為培育音樂產業的實體,建立產業基礎,帶動產業微笑曲線兩端入駐,逐步形成產業雛形,爭取形成一個樂器制造+樂器研發設計+音樂創作+音樂教育培訓+音樂活動交流的全鏈條音樂產業體系,厚植音樂產業、音樂基地、文化產業在南朗鎮落地生根、繁榮發展的基礎,避免產業空心化,增強南朗鎮音樂特色小鎮的生命力。建議重點與珠江鋼琴等類似樂器制造名企進行意向性洽談、考察,力爭其轉移部分樂器制造、研發設計項目落戶中山。
牽頭單位:中山市政府、市商務局、南朗鎮、翠亨新區
6、一項音樂資金:支持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
文化事業發展離不開投入,創建音樂特色小鎮的投入大體分兩大塊。一是起步階段的財政投入。在創建音樂特色小鎮的起步階段,建議擬由市財政先期撥出一筆啟動資金,作為開展南朗鎮創建特色小鎮規劃、設立全球華人音樂文化基地、全球華人音樂年度大獎等前期工作的資金保障,這是最快、最有效的途徑。二是推進階段的眾籌投入。在南朗鎮創建中國特色音樂小鎮的深入推進階段,建議設立一項公益性的“中山音樂發展資金”,初次投入3000萬元,采取三個一點的辦法,即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扶持一點、市鎮兩級財政投入一點、引進社會資本解決一點。這筆資金一方面投入創建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投入音樂產業園區建設,參與分紅,從長遠上解決“一基地、一獎項、一展館”等事業發展的資金問題。
牽頭單位:中山市政府、中山市政協、市財政局、市文廣新局、南朗鎮
7、一個展覽館:華人音樂展覽館
設立華人音樂展覽館,是南朗鎮創建中國音樂特色小鎮在充實硬件元素上的應有之舉。依托孫中山故里國家級5A旅游景區,可考慮三種解決辦法:一是在現有的孫中山故里旅游區的游客中心或孫中山故居,或中山城內,協議整合增設一個華人音樂展覽館,此辦法可避免大拆大建,投入小、實施快,但主體不同,場地有限。二是下大決心處置現有翠亨賓館等關停項目,盤活閑置資產,建設一個華人音樂展覽館,此辦法最大好處是地段優越,與孫中山故里相呼應、相帶動,但該地塊是歷史遺留問題,產權糾紛多,資產處置難度極大。三是由南朗鎮或翠亨新區在區域內選取新址,新建一個華人音樂展覽館。此辦法好處是白紙畫圖,相對較易操作,問題是投入較大、區位未必佳。
牽頭單位:中山市政府、市國土局、南朗鎮、翠亨新區
8、一個反哺工程:中山籍音樂家反哺家鄉工程
中山籍音樂名人名家達近20人之多,這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必須充分發掘、利用起來。建議開展一個“中山籍音樂名人名家反哺家鄉工程”,讓家鄉人認識名人名家,讓名人名家了解支持家鄉。一方面,市鎮村三級主動、積極策劃組織中山籍音樂名人名家回鄉省親、回鄉參觀、回鄉考察、回鄉活動,讓名人名家知鄉愛鄉、扶鄉建鄉。另一方面,建議市鎮兩級出臺政策、措施,從物業、資金、入戶、教育、醫療等方面,鼓勵、支持名人名家回鄉設立工作室、交流點,帶動其他名人名家來中山設立工作室、交流點。力爭到2018年,在中山全域設立中山籍音樂名人名家工作室10個以上,通過他們引進音樂名人名家工作室10個以上,形成音樂基地與音樂工作室“星月同輝”的局面。
牽頭單位:中山市政府、中山市政協、南朗鎮
六、前期工作。
1、成立一個音樂特色小鎮籌備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2、開好一次音樂特色小鎮專家、部門、鎮區三方座談會;
3、組織一次音樂特色小鎮專題考察調研;
4、選定一家音樂特色小鎮的規劃編制單位;
5、面向社會推出首批音樂特色小鎮項目;
6、采取PPP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建設;
7、啟動一批條件相對成熟的項目;
8、組織好特色小鎮申報工作。
七、重點項目。
按照“八個一工程”為重點,結合南朗鎮現有基礎、角色定位、發展計劃,根據特色小鎮總體規劃,推出一批產業、園區、商業、文化、城鎮設施等項目,明確用地、開發性質、投資主體、建設主體和經營方式等(要視南朗鎮、特色小鎮規劃后細化)。
八、時間節點。
以爭創2017年度中國特色小鎮、省特色小鎮為近期節點開展有關創建工作,以打造具有輻射帶動、區域影響的音樂產業、文化事業基地為中期目標,開展優化工作。
1、2017年春節后,審定創建中國音樂特色小鎮核心方案;
2、2017年2月,成立創建中國音樂特色小鎮籌備工作領導小組;
3、2017年2月,市領導帶隊拜訪國家、省有關方面領導,匯報相關工作,取得肯定支持。
4、2017年3月,啟動南朗鎮創建中國音樂特色小鎮專項規劃修編工作;
5、2017年3月,召開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擴大)會議,全體成員及有關方面參加,成立創建工作聯合團隊,啟動全方位創建工作;
6、2017年3月,策劃、組織中山籍音樂名人名家“和美中山行”,啟動中山籍音樂名人名家反哺家鄉工程;
7、2017年4月,成立一批音樂特色教育項目;
8、2017年5月,成立一批中山籍名人名家工作室、交流點;
9、2017年6月,召開“全球華人音樂年度大獎”新聞發布會;
10、2017年7月,規委會原則通過專項規劃;
11、2017年8月,力爭與樂器制造項目達成意向,簽訂意向合同;力爭“全球華人音樂基地”、音樂產業園區奠基;
12、2017年9月,音樂展覽館奠基;
13、2017年9月,南朗鎮進入中國特色音樂小鎮實質性申報工作(申報時間節點具體視國家發改委及有關部委發布而定);
14、2017年10月,組織第二次中山籍音樂名人名家“和美中山行”,開展“全球華人音樂年度大獎”前奏——中山音樂節暨名家名曲音樂匯演;
15、2017年11月,市鎮兩級赴京、穗擺放有關方面,推進申報工作;
16、2017年底,成功創建成為中國特色音樂小鎮。
九、當前建議。
1、審議核心方案;
2、成立中山市南朗鎮創建中國特色小鎮籌備工作領導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