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特色小鎮的PPP合作模式將呈上升趨勢,PPP合作越來越頻繁。
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關鍵,因此合適的融資模式對于特色小鎮的發展將至關重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在中國各級地方政府已逐步廣泛運用,未來將呈現上升趨勢。PPP模式的利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減輕財政壓力,開拓融資渠道。
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為基本特征的PPP融資模式,能夠有效地綜合使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彌補特色小鎮資金缺口,豐富資金來源。由于PPP模式下,特色小鎮建設所需的資金是以項目公司為主體進行融資的,因此不會增加政府部門的負債。
同時,未來通過小鎮進入成熟階段后產生的穩定現金流收入,可以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進行融資進一步支持小鎮的發展。當然,初期對于產業的規劃同樣非常重要,政府部門通過參股PPP項目公司,在規劃階段也擁有相當的話語權。
2、降低和分散風險。
在特色小鎮建設中采用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通過相應的合約,對投資、建設過程中的相關責任進行明確界定。在特色小鎮建設的初期,政府可以承擔較多的項目風險,而社會資本則參與風險的管控。當特色小鎮的項目完工,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的經營,承擔相應風險。這樣政府和社會資本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在項目的不同階段管控相應風險,降低和分散風險,提高特色小鎮建設的效率。
3、有利的政策導向。
政府為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多方面落實相關政策,提供優惠條件,包括從多方面,解決好社會資本的投資回報問題。包括土地、稅收、銀行信貸支持以及財政政策方面等。
4、實現投資回報和社會效益的平衡。
特色小鎮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政府公益性項目,是一個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于一體的產業平臺。定位準確、運作科學、機制合理的特色小鎮,未來產生的價值,可以滿足社會資本的投資回報要求。同時,對政府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以上研究分析及行業觀察,期望能為關注于中國特色小鎮發展的開發商、產業資本、政府機構等提供可鑒之策并引發更多行業思考,共同為2019年中國特色小鎮梳理出更有價值的發展路徑,為行業的健康穩定有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