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政策資訊

特色小鎮何以成為問題小鎮?

來源:中政智庫       作者:中政智庫       時間:2019-01-24

核心提示:“把特色小鎮當成一個筐,什么都往里裝”,有關人士尖銳地指出。當前,特色小鎮熱潮之下問題頻出。同質化嚴重失去“特色”、“穿衣戴帽”造假、房地產化傾向抬頭……一切似乎正在偏離軌道。

 

 

自2016年住建部出臺大規模鼓勵政策以來,特色小鎮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其中不乏一些“優等生”。然而,利益捆綁之下的“特色”更多異變成了“政績工程”和“任務工程”。

 

2018年下半年浙江省公布了一張成績單,對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進行年度考核,不達標的“落后生”被亮“黃牌”甚至是“紅牌”。這絕非偶然現象。嚴格對標的話,也許我們會發現更多的“問題小鎮”。

 

概念不清、定位不準問題要解決

 

按照最初浙江省提出的概念,特色小鎮是指在數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融合的空間載體和創新創業平臺。而且特別強調,特色小鎮絕不是行政上的“鎮”,而是以特色產業和產業文化為核心,多種經濟元素聚合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這一認識既凝結著中國發展經驗又體現了國際上最新的城市化發展理念。

 

然而在很多地方,行政建制鎮、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體育基地等統統都被冠以特色小鎮的“帽子”,繼而把特色小鎮建設演變成了房地產變相圈地的新套路。這其中既有理解和認識上的偏差,也有“將錯就錯”的嫌疑,地方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穿新鞋走老路,這些名不副實的做法混淆了特色小鎮的概念,違背了特色小鎮建設的初衷,很難實現在一個集聚的空間范圍內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

 

當務之急,亟須對特色小鎮正本清源。

 

要杜絕和廢除政府命名、行政指令和部門“戴帽”授予。

 

清晰界定特色小鎮的本質內涵,研究制定特色小鎮原則性內涵標準和引導性標準,科學制定規劃編制,合理設置建設時間表和路線圖,進行專業化、精細化引導。同時,考慮設置“特色小鎮”考核和退出機制。

 

通過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從產業發展、高端要素、功能融合等方面進行考核,強化監督評價,在有進有退的創建達標制基礎上建立特色小鎮跟蹤、監督、評估機制。

 

要控制數量、提高質量,不搞地區平衡、產業平衡和創建“終身制”,及時整改或淘汰濫用概念的不實小鎮,以及特色不鮮明、質量不高的問題小鎮,堅決防止房地產化傾向和打著特色小鎮名義搞圈地開發,規范引導特色小鎮建設在正確的軌道上健康、有序前行。

 

 

產業不“特”、質量不高難題要突破

 

盲目發展、質量不高、產業不特、高端要素偏少是當前特色小鎮普遍存在的突出短板。一大批文化旅游、休閑養生主題小鎮扎堆涌現,卻內容雷同,“千鎮一面”“百鎮一業”。很多只是簡單的模仿和照搬別處經驗,對于自身發展模式沒有清晰的認識,缺乏產業鏈整合提升和市場競爭力。一些地區急功近利,意圖在短期內建成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特色小鎮,并沒有潛心挖掘地方優勢,在產業特色、建筑風格和小鎮整體風貌上沒有體現出地區的差異性。

 

回望初心,特色小鎮的提出是為推動當地產業結構調整而設計的一個新平臺和試驗場。一個地方,只有對當地產業結構升級有思路、有舉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特色小鎮的能量。如果出發點和心態只是盯著政策背后的紅利,重數量、輕質量,最終只能是把牌子砸在自己手里。

 

從國外經驗來看,特色小鎮的形成可以說是各種特定資源在時間與空間上耦合的結果,包括對小鎮區位、生態和政策等因素的全面綜合,培育發展期一般在 10到15年,具有投入大周期長的特點,絕非短期內一蹴而就的“速成品”,更非假大空的“復制品”。

 

作為產業升級平臺,國外特色小鎮不僅空間特色明顯、文化濃郁,更關鍵的在于構建了具有強主題性的產業體系。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根本動力來自企業、行業內生的創新驅動,如法國的格拉斯香水小鎮的形成在于對傳統手工業的改良,薇姿小鎮的發展在于薇姿品牌的不斷創新。

 

因此,未來的特色小鎮建設更要加關注的是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設計和寬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化。再看回到國內。一些地方為了追求“特色”趕時髦,動輒圈地十幾平方公里,恨不能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建小鎮,但往往忽略了自身資源稟賦、區域位置和周邊的產業環境及布局。

 

這種脫離實際的“無中生有”和“東施效顰”,注定了小鎮將缺乏活力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出局是遲早的事。失去特色,小鎮就失去了生命力,我們要的是“高質量的特色”。對于為了特而“特”的小鎮要說“NO”。  

 

 

戰略引領、“三四五”布局要細化

 

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事物通常都有自我修復能力。對特色小鎮而言,這種能力既來自“共生性”“多樣性”“開放性”“自適應”等內在動力,也取決于產業、政府、政策、環境等外在因素。

 

正視當前問題,未來的特色小鎮建設要堅持規劃引領,突出地域文化、創新氣質、綠色智能,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生態圈,以“小鎮+新經濟體”,更好地發揮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產業修繕的功能,實現產、城、人、文“四位一體”。

 

要更加聚焦優勢產業的主導地位,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和高端要素集聚,打造產業鏈、資金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五鏈融合”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要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堅持企業主體、市場主導,避免政府過度干預和大量舉債引發地方財務風險。

 

要抓緊制定健全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強統籌指導和監督評估,重視規范糾偏和典型引路,使特色小鎮建設在理性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特色小鎮也要進行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實行差別化扶持,不再以經濟總量算籠統賬,推動特色小鎮更好地集聚高端要素,加快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從而有效推動有效投入和高端要素向特色小鎮的集中和集聚。總之,特色小鎮不是用來看的擺設,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把利器,唯有不斷優勝劣汰,才能確保其成色。

 

 

浙江開展特色小鎮“畝均效益”綜合評價

“優等生”可享差異化扶持

 

近日,《浙江省級特色小鎮“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動方案(2018—2022年)(試行)》發布,提出從2019年起,除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外,省級命名小鎮以及列入省級創建小鎮滿3年的特色小鎮,按照畝均稅收、畝均產出、單位從業人員產出、畝均有效投入、高端要素集聚度、單位能耗6項指標,開展年度綜合評價。

 

其中,畝均有效投入由畝均特色產業投資、企業軟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2項二級指標構成,高端要素集聚度由人才密度、企均專利和名品擁有量2項二級指標構成。參與評選的特色小鎮將分為“提供實物產品”“提供技術與金融服務”“提供體驗服務”三大類,開展評價排序。

 

力爭到2022年,特色小鎮畝均產出年均提升5%左右,畝均稅收、單位從業人員產出等指標年均提升6%左右。對于進入年度領跑者名單的命名小鎮和創建小鎮,在政銀對接服務平臺中,可優先向金融機構推介,并在年度考核和驗收命名工作中單列權重予以體現。

 

 

文章來源:中政智庫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