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現在火了,物流園區正在升級改造后也直奔物流特色小鎮而去。在我國,隨著電子商務時代到來,物流業日益成為朝陽產業。正是因為有著這樣得天獨厚的產業發展基礎,各物流園區不再僅僅追求產業的集約集群,積極完善配套功能,優化鎮域環境,培育多元商務模式,形成一座座 “特而強”“聚而合”“小而美”“新而活”的物流特色小鎮。
物流園區在粗放型的發展過程中,單一的產業集聚、企業入駐率低,品牌效應差,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使得國內物流園區急于尋求轉型升級。而特色小鎮的發展,以“產城融合”,強調“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疊加的特點,將不失為物流園區轉型的一條重要路徑。
強化優勢整合和功能組合,塑造核心競爭力,物流特色小鎮的發展未來可期。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正在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一頭連接生產、一頭連接消費,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提升,物流日益成為朝陽產業,加上得天獨厚的產業發展基礎,物流園區不只是產業的集約集群,更在努力完善配套功能,優化城鎮環境,培育地方產業,助力產業提升。
一、物流園區與物流特色小鎮的共性。
1、兩者都關注重視產業發展。
都以物流產業為依托,強調高端要素和優質產業的集聚,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物流產業集聚、創新和升級。
2、兩者都聚焦戰略新興產業。
都十分關注招商引進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3、兩者都重視集約集群。
都重視推動“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發展”轉型,積極搭建資源集約化、產業集群化的物流產業體系和空間格局,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4、二者都重要招商引資重要性。
都強調將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研發、設計、創新等上游領域及商貿、物流、會展等存在較大利潤空間的下游領域,來逐步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產品種類,實現功能升級、流程升級、產品升級。
5、兩者都強調創新招商、投融資體制機制。
都強調為招商引資營造良好環境,加快制定和落實相關優惠政策。
二、如何走物流特色小鎮之路。
1、完善產業鏈。
商貿文化旅游型通過還原舊時的商貿場景,通過建筑、廣場、雕塑、標識等元素體現商貿文化,進行文化旅游開發,同時整合周邊旅游資源,完善旅游產業,形成旅游生態圈。
原產地型整合某一類型產品的種植/生產,擴大規模,形成該類產品的專業市場,完善物流、電商、產銷一體的產業鏈,同時擴大相關的產業服務功能。
集散地型整合某一類型產品運銷的商戶,擴大規模,形成該類產品的集散市場,通過引進技術或企業,可提供該類型產品的生產、加工區,物流配套服務,形成該類型產品的產銷一體的產業鏈,完善與產業相關的商務、現代服務、旅游功能。
交通節點型依托交通區位優勢,再根據自身資源特色,通過招商引資形成某類產品的專業市場,建立現代市場集群,形成商貿物流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旅游等功能。
2、確定發展方向。
物流園區可根據自身資源稟賦準確定位,突出獨特性和稀有性。商貿文化旅游型需小鎮具備悠久的商貿文化,依托商貿文化進行文化旅游、電子商務、特色產業開發;原產地型需物流園區所在地是某一類型產品的原產地,同時具備一定規模,在交通區位上有優勢。
集散地型需物流園區所在地由于某種原因成為某一類型產品的運銷地,在交通區位上有優勢;交通節點型需物流園區所在地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周邊尚未出現某一類型產品的專業市場,小鎮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形成該類產品的專業市場。
3、樹立品牌,加大影響力。
無論哪種類型的物流特色小鎮開發,都必須立足于本,以市場化為原則,通過招商運營管理,形成市場口碑,擴大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從而做大做強產業鏈,集聚強有力的物流服務能力,實現物流特色小鎮的整體經濟效益。
物流作為助力經濟產業發展的原動力之一,以更嶄新的姿態接入產業集聚和區域特色之中。眾多產業園區紛紛瞄準特色小鎮建設升級,而這種建設升級可以成為“優勢互補”,既有產業集聚發展的優勢,又有結合本地特色的優勢。
文章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