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到2020年我國要培育1000個左右國字號特色小鎮,再加上各地的層層加碼,實際數字要大得多。“特色小鎮”建設量多面廣,怎樣推進才能不違初衷、行穩致遠呢?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1、堅持以特色產業建鎮,確保特色小鎮持續發展。
特色小鎮的“特”,主要指產業“特”,即高新服務業或傳統經典產業中的某一行業乃至其中的某一環節。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的生命力,特色是產業發展的競爭力。特色小鎮建設要全力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比如玉皇山南麓的“基金小鎮”,用強大的特色產業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和支撐,實現可持續發展。
2、突出特色文化根脈,守住特色小鎮之“魂”。
在特色小鎮建設中,一是要注重和善于挖掘文化特色、找軟件、找魂之所在;二是要注重對那些優秀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和扶持,可以開辟或保留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藝人工作室,包括書院、書場、戲臺等,讓鎮民和游客能在裊裊炊煙中記得住鄉愁;三是要牢固樹立“文化+”的戰略思維,把文化的力量融入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充分發揮“文化+”的能動力、主導力和衍生力,提升小鎮的綜合競爭力。
3、注重生態建設,推進綠色發展。
特色小鎮必須是生態小鎮,這是底線。特色小鎮的整個開發過程,都要根據地形地貌,做好整體規劃,保護好生態環境,并以此為重要資源,建設“田園風光小鎮”“綠蔭垂柳小鎮”“江南水鄉小鎮”“槳聲燈影小鎮”等等,讓每一個特色小鎮都成為具有特色風景的“生態小鎮”。
4、完善軟硬件環境,集聚人才。
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一要注重搭建內、外部開放性平臺,讓相同、相關產業的人才經常交流、互動、合作,不斷壯大、完善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形成良性循環;二要給予人才扶持,借鑒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做法,對特色小鎮范圍內的高端人才實行稅收優惠和個稅優惠政策,加大對高層次人才運營項目的擔保支持;三要打破條條框框,制定吸引高端人才落戶的政策,完善住房、教育、醫療保健、配偶安置等服務,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式引進世界級高端人才。
5、財政引導,多元參與。
特色小(城)鎮的投資建設,具有投入高、周期長的特點,單靠一鎮之財力難以支撐,純市場化運作難度也很大。這就要求創新投融資方式,打通政府資金、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三方融資渠道,通過采用PPP合作模式,吸引多元化投資主體,并讓其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破解特色小鎮建設的“融資難”問題。
6、加強監管,確保特色小鎮建設健康有序發展。
一要進一步明確特色小鎮的培育理念、方法和路徑,決不違背初衷。二要堅持有重點地發展,科學確定特色小鎮,合理控制數量,有序有效推進。三要堅持集約節約原則,科學確定建設總體規模,防止工業、商業、旅游、文化等大型項目建設規模過大,強化依規建設,防止違法違規圈地搞開發。四要將更多土地、資金投入生活區建設,合理減少工業用地,降低工業園區道路和綠化美化等建設標準,避免寬馬路大廣場等形象工程。五要建立全國小城鎮建設監測機制,每年開展檢查評估,對培育工作開展好的予以財政獎勵,對問題多的進行通報批評、約談,責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