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鎮風潮,我們該如何建設高品質特色小鎮?特色小鎮建設將給哪些產業帶來變化?本文,筆者從建筑、資本等層面縱論特色小鎮發展之路。
已淘汰整改了385個“問題小鎮”
小鎮故事多,充滿喜和樂;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若是你到小鎮來,收獲特別多……
特色小鎮是從2016年初從浙江興起。2016年10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于公布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的通知》,將127個行政建制鎮認定為“中國特色小鎮”,江西文港鎮、上清鎮、溫湯鎮和江灣鎮入選……2017年8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于公布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的通知》,將276個行政建制鎮認定為“全國特色小鎮”。在此引導下,各個省份也開始推進本區域內的特色小鎮命名或創建工作。
全國特色小鎮現場經驗交流會上提供的一組數據是,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將兩批403個“全國特色小鎮”更名為全國特色小城鎮后,現有的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共有兩個,分別是國家體育總局的96個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國家林草局的50個國家森林小鎮,國家體育總局淘汰整改了34個、暫時保留62個;從各省份的工作看,各省份共淘汰整改了385個“問題小鎮”。這說明,特色小鎮的規范整改工作,是自上而下推動的,措施非常有力,效果也非常明顯。
全國特色小鎮發展探索出五類經驗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特色小鎮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積累了有益經驗,涌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業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為推動各方面通過學習借鑒來制定有利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會上推廣了“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五方面的經驗。
一是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杭州夢想小鎮和福建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在打造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新引擎上的經驗;
二是浙江諸暨襪藝小鎮、廣東深圳大浪時尚小鎮、吉林長春紅旗智能小鎮,在探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上的經驗;
三是江蘇蘇州蘇繡小鎮,在開拓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空間上的經驗;
四是江西大余丫山小鎮、安徽合肥三瓜公社小鎮,在構筑城鄉融合發展新支點上的經驗;
五是天津西青楊柳青文旅小鎮,在搭建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新平臺上的經驗。
這些有益經驗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引導更多特色小鎮因地制宜、學習借鑒、少走彎路錯路,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發展。
觀點1:特色小鎮要產業先行、安居又樂業
特色小鎮是在幾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特色小鎮在國內還應該算是個新生事物,各地都還處于探索階段。以國外已經打造成型的特色小鎮為例,如瑞士的達沃斯小鎮、美國的格林威治對沖基金小鎮、法國的普羅旺斯小鎮等,大多數都是產業有特點,文化有韻味,生態有魅力,而且為當地經濟發展建設開辟出新的方向。
筆者認為,發展特色小鎮是實現我國新型城市化比較好的模式。從世界范圍來看,我國城鎮化眼下還有較大差距,城鎮化未來空間還很大。要從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向強調創新的集約型方式轉變,發展特色小鎮也是很好的一條路子。
目前,特色小鎮建設在全國開展得如火如荼。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發展。從當前全國風起云涌的特色小鎮建設看,區域特征明顯,模式探索多樣。我國宏觀經濟發展已經進入轉型期,城鎮化水平持續提升,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問題嚴峻。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過去粗放型的發展模式,未來必須強調因地制宜,重視資源集約,才能在競爭中形成核心競爭力。
筆者認為,經過幾年發展“試錯”,特色小鎮未來的方向應該是環境美麗宜居、產業豐富,可以是集休閑旅游、金融、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應該重在突出“特色”兩字,應該根據區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建立與當地資源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坤宇國開的愿景就是立志未來要打造一百個坤宇小鎮、一百個國開酒店。正在打造的密云區巨各莊康養小鎮為例,就是要因地制宜,結合項目的地理環境資源、地域文脈、現有設備條件,在旅游產品定位、旅游活動策劃、空間規劃設計、建筑設計上保護文脈,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文化和特色體驗空間,體現地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還有必須明確的一點是,特色小鎮的建立,也是為了解決人的安居樂業問題,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人氣才能聚集起來。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首先就要為人創造就業機會,要考慮特色小鎮的產業能否立足,能否壯大,能否為當地百姓帶來實惠。特色小鎮要實現產業升級,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吸納更多的年輕人實現就地就業,才能改變“空心村”的現狀,創造一個個充滿活力的新農村,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齊頭并進地發展。
如果不考慮本地的資源條件、區位情況、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盲目吸引產業,卻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僅僅是簡單地復制、一味求全,搞各種各樣的重資產、高科技,肯定不利于特色小鎮的發展。特色小鎮的建設要注意將規劃、資金、城市治理和產業疊加起來,千鎮一面、萬鎮一體、沒有特色的“特色小鎮”終有一天會在競爭中被淘汰。
在新時代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鎮有機會成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載體。要從供給側入手抓特色小鎮建設,使產業可持續發展。特色小鎮不能只是旅游小鎮、加工小鎮,還應該是一個綠色、健康、美麗的新型產業小鎮。
觀點2:要打造“有特色”的特色小鎮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布置了包括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形態、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19條具體任務。
《重點任務》再次強調了城市群-都市圈-中小城市-特色小鎮的新型城鎮化空間格局框架,試圖通過轉變城市發展觀念,優化資源要素在城鄉之間、大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的合理配置,最終實現人口、產業在這一空間格局內的再分配。
這是國家層面的大的布局,一是加強城市化進程;另外一個是加強農業的產業化進程。特色小鎮產融結合的體系,肯定不會是憑空造出來的,一定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發展來的。因為資本不會去試錯,只會錦上添花。
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定位要綜合時間、空間、歷史、文化、民俗、經濟基礎等多方面因素,不是一蹴而就的,還要通過反復的試錯。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資本和市場。特色小鎮不僅僅是搞房地產開發?,F在國家有政策性銀行支持我們的產業開發,地方政府有產業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的投向。但是我們特色小鎮的開發要有基礎的產業,再加上旅游業和服務業,才能實現產業融合,實現共振,實現收益,從而達到長久發展的目的。
特色小鎮要真正發展,必須要打造“有特色”的特色小鎮,不應該千鎮一面,單純去復制別人家的成功經驗。從地方政府層面來說,應該踏踏實實地做好調研工作,并結合本地的地方資源去規劃,并且要把產業做實做細,讓當地居民有收益才能安居樂業。要讓產業有發展,政府才能實現收益,才能實現長治久安的目的。這才是發展特色小鎮的核心要義。
另外,特色小鎮建設是文化積淀到一定程度,特色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產物,我們切不可急功近利,短視貪婪。節奏可以慢一點,步子卻要穩一點,找準方向,明確特色后,政府要有恒心、有毅力,咬定青山不放松,認準方向不動搖。培育特色小鎮,依靠的是市場機制,政府只能引導培育,不能主導操盤,只有市場買賬,特色小鎮才能走得更遠。
觀點3:成功開發運營特色小鎮要把握7大關鍵
從實戰經驗來看,筆者認為特色小鎮要成功開發投資運營,需要把握7個關鍵點:
1、創意一個好名稱,編擬一段好故事——從在地文化傳承、從時尚文化嫁接、從創新文化創造,來實現特色小鎮的風生水起。比如天津楊柳青、保定太行、杭州夢想等的特色小鎮創立都是這種關鍵點的表現方式;
2、謀劃一個新產業,對接一群新業態——特色小鎮必須產業先行,產業發展必須是“產業系 業態群”才能夠成為一種經濟模式,才是當地政府謀劃特色小鎮的關鍵點;
3、搭建一個大平臺,招引一批創業者——吸引更多更好的創業型公司共同發展特色小鎮,才是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出發點;
4、選擇一個好區位,借助一個好環境——要想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并重,區位優勢是特色小鎮選址的比較優勢,生態環境是特色小鎮選址的成本優勢;
5、獲取一項好政策,構建一條資本鏈——產業主導、產業先行、產業維系,必須是拿到當地政府的政策突破點、政策優勢點、政策覆蓋點,同時形成債股并行、渠道暢通的投資-收益-退出機制;
6、打磨一批好房子,形成一種新生活——是特色小鎮必須遵循產城一體原則,建立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吸引力,才是重中之重的任務。建筑風貌與房屋規制的變化創新,社區服務與生活系統的周到細致,會成為特色小鎮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
7、年度一場大節事,四季一串小活動——特色小鎮要想成為知名度高、消費點多、價值鏈長、收益額豐的運營經典,必須把活動成功策劃與落地成功執行同樣重視起來,那就是每一年要有具有國內、省內、市內重大影響力的節事策劃,同時伴隨著連續不斷的四季活動、特色活動、行業活動、營地活動、學術活動、專題活動、專項活動等,使得特色小鎮的活動不斷、精彩連串、網紅出現、傳播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