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特色小鎮最大的特點為具有一個特色鮮明的產業,但特色小鎮建設并不局限在“產業特色”,既可以有產業特色,也可以憑借地域特色、資源特色、生態特色、文化特色等。但是其中,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以產業吸聚人氣,進而吸引各種要素資源匯聚。
特色小鎮是聚集新產業、培育新業態和新模式的載體,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是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的根據地。
特色小鎮助推八大產業發展,現已步入全面推廣階段
特色小鎮是指依賴某一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打造的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綜合開發項目,是旅游景區、消費產業聚集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區三區合一,產城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模式。通常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社會公共服務健全、城市管理人性和相關政策合理完善將助推特色小鎮的發展。
特色小鎮按照地域文化、區位優勢、自然風貌等因素可以分成歷史文化型、城郊休閑型、新興產業型、特色產業型、交通區位型、資源稟賦型、生態旅游型、高端制造型、金融創新型和時尚創意型八大類。如歷時文化型,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要小鎮歷史脈絡清晰可循;二是小鎮文化內涵重點突出、特色鮮明;三是要小鎮的規劃建設延續歷史文脈,尊重歷史與傳統。
2014年,浙江省開始醞釀培育特色小鎮,并將其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成為我國特色小鎮建設的“先聲”。隨著“浙江經驗”被各地學習和推廣,特色小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全國各地。綜合全國各地的特色小鎮發展情況來看,小鎮建設將會助推旅游、商貿物流、科技、健康、雙創、農業、教育、制造八大產業的發展。
從我國特色小鎮的發展歷程快來看,經歷了探索階段、成型階段和全面推廣階段三個時期。第一階段即探索階段,2014年浙江省首提"特色小鎮";第二階段為成型階段,政府在《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上做了重要批示;第三階段為全面推廣階段,這個階段特點為國家發布引導政策,隨后地方政策密集出臺,全國各地特色小鎮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國家和地方政府齊力,共助特色小鎮發展
隨著"特色小鎮"的提出并成功運行后,全國掀起了一股特色小鎮建設熱潮。國家及各省份紛紛出臺政策支持特色小鎮的創建與發展,但是在快速推進過程中,各地對特色小鎮認識并不統一,使得特色小鎮建設出現了較多問題。
為規范特色小鎮創建,助力特色小鎮健康發展,近幾年,國家相關部門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規范和引導各地特色小鎮的建設。2018年9月,國家發改委頒布了《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發改辦規劃〔2018〕1041號)》。《規劃》中指出以引導特色產業發展為核心,以嚴格遵循發展規律、嚴控房地產化傾向、嚴防政府債務風險為底線,以建立規范糾偏機制、典型引路機制、服務支撐機制為重點,加快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釋放城鄉融合發展和內需增長新空間,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為響應國家的號召,制定相關規劃,指引特色小鎮建設。特色小鎮作為加快建設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突破口和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平臺,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浙江、北京、上海、貴州、福建、陜西、廣東、天津、重慶、甘肅、江蘇、四川等地已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特色小鎮的建設。
當然,地方政府除了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外,還提供了包括獎金獎勵、財政補助、基金支持、稅務優惠等金融支持。河北省在專項資金、投資基金、獎金獎勵三方面提供支持,鼓勵本省打造因地制宜且極具特色的小鎮。
另外,除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外,金融機構也助力各地特色小鎮的建設。綜合各大銀行的政策,可以分成重點支持項目和優先支持項目兩大類。
其中,重點支持的項目總體上包括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而各大銀行對優先支持的特色小鎮項目有所側重。貧困地區的特色小鎮建設項目可以優先申請農發行的資金支持,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鎮可以申請國開行和建設銀行的信貸政策,對納入全國小城鎮建設項目儲備庫的優先推薦項目可以優先申請國開行的中長期信貸支持。
特色小鎮全國遍地開花,華東地區約占三成
目前,國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一、二批特色小鎮共403個,其中第一批127個,第二批276個。從人口規模來看,人口數量超100萬的特色小鎮有32個,人口數量超20萬的特色小鎮有6個。
從各區域的特色小鎮數量來看,華東地區的數量是最多的,有117個,其中浙江省數量最多,為23個。浙江省從2014年開始全面啟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目前已經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其次為中南地區,共88個。
從第一、二批特色城市的類型來看,生態旅游型的小鎮數量最多。經過整理分析,生態旅游型的特色小鎮數量為155個,占總數的38.5%;其次為歷史文化型特色小鎮,數量為97個,占比為24.1%。
多方布局特色小鎮,百家爭鳴格局初顯
自國家提出發展特色小鎮以來,各種主題的特色小鎮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落地,其中不乏有碧桂園、恒大、華夏幸福、華僑城、綠城等地產巨頭的布局。據克而瑞統計,截至2018年7月,TOP100房企中有71家涉足或參與特色小鎮項目。
近幾年,萬科打造了華大生命健康小鎮、軍莊鎮農業小鎮、正定特色文化小鎮等;華夏幸福打造了長沙雨花區航天產業小鎮、健康產業小鎮、杭州蕭山智造產業小鎮、南京湯山溫泉小鎮、合肥機器人小鎮等;碧桂園建立了惠州潼湖創新小鎮,并且計劃在接下來的五年內投資1000億打造數個科技小鎮。
另外,除了房地產公司打造特色小鎮外,部分上市公司也加入布局特色小鎮。以棕櫚股份為例,主營業務為城鎮及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和生態環境治理、土壤修復、水處理等。2017年打造了棕櫚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項目通過“城鎮化、鄉村型、旅游核”的組織形式,以“生態、文化、教育、旅游、宜居”為紐帶,形成了以“景觀農業+旅游產業+生態居住”為產業核心,“頤養產業、第二居所、親子產業、文創產業、農業產業”為輻射產業的整體布局規劃;在保存鄉村風貌的同時融入前沿生態規劃理念,強調高檔次和多層次的度假休閑設施和高質量的服務水平,并以生態環境本底為依據,在建筑中融入環保、低碳的理念,塑造“回歸自然”的高端生活模式,營造樂農、慢游、宜居的生活之境。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打造特色小鎮。奧園集團將打造奧園(英德)心花小鎮,主要以“紅茶產業+文旅”為核心,計劃投資150億元,一期項目占地2000畝,深挖當地英紅茶文化,將紅茶文化和產業鏈融入文旅項目,將美食工坊、溫泉度假、動漫娛樂、田園牧場、科普教育、生態人居等產業進行創新整合,形成完整“美食工廠+文旅體驗”小鎮模式,形成產業互補發展。奧園文旅集團在廣東、浙江、江蘇、云南、四川、安徽、海南等地緊鑼密鼓地推進“產業鏈+文旅”項目。
特色小鎮發展前景可觀,萬物互聯必成趨勢
隨著政策落地,全國各地的特色小鎮如火如荼的建設。通過對全國31個省市特色小鎮產業規劃的匯總分析,到2020年特色小鎮總規劃建設2468個,遠遠超過三部委規劃的1000個。
雖然,我國特色小鎮的發展已處于全面推廣階段,但很多方面還有待引導和規范。隨著實踐的深入,我國特色小鎮建設未來將呈現以下幾大趨勢:
升級轉變:邁入高附加值發展之路。隨著政府政策的支持,地方產業的升級轉變,一些發達地區的產業特色小鎮,已經踏入高附加值產業特色小鎮的門欄,在全國乃至國外市場上占據著相當大的份額,建立發展高附加值產業小鎮具有先天優勢。生態特色小鎮通過優越的旅游資源吸引大量游客,同時提供優質的服務,發展高附加值旅游產業。農業特色小鎮通過發展休閑農業,特色農莊,高附加值農產品,實現農業升級往高附加值方向發展。隨著發展條件的成熟,未來各領域的特色小鎮逐漸會走上高附加值發展之路。
經濟發動機:特色小鎮成為區域新的經濟增長引擎。特色小鎮集聚生產要素,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以核心產業為主導,一條龍式發展上下游產業鏈,輻射帶動配套產業鏈,從而綜合發展了小鎮的各行各業,實現了可持續化發展。從經濟上來看,特色小鎮是一項新的改革舉措,逐漸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引擎,在未來幾年將會越來越明顯。
萬物互聯:繼續推陳出新,推動產業變革。特色小鎮是新型的時代變革產物,融合了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化操作等元素,推動了產業的變革。以物流特色小鎮為例,過去,傳統物流產業集聚區,只是單一化的物流園,粗放式發展物流產業,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效益底下,物流特色小鎮出現后,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大大的提高物流效率,實現智慧化物流,引發了上下游供應鏈共同變革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小鎮內各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