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色小鎮”一詞首次提出至今,特色小鎮的發展確實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在遍地開花的特色城鎮建設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在可選余地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部分小城鎮建設往往本著“撿到籃子就是菜”的想法,很難對城鎮發展進行長遠的謀劃,甚至缺乏必要的規劃,造成為了“特色”而“特色”,甚至還存在填湖、削山、砍樹等破壞生態的現象。如何找準自身的定位,避免“千鎮一面”、唱“空城計”,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尋根
產業是特色小鎮的“根”。特色小鎮一定要有產業基礎,有要素的集聚,形成一定規模。小鎮最核心的內容應該是產業,需要根據小鎮的自然資源、人口結構、產業基礎等各類要素稟賦條件出發,因地制宜,確定小鎮發展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依托主導產業,形成拳頭產品,引領市場發展。在產業發展上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產業基礎,遵循“特色牽引、市場主導、產業支撐”為原則的特色小鎮發展模式,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并加以整合,從而確立特色鮮明的產業定位。應充分考慮區域定位,做好小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規劃設計,防止重復建設和低水平惡性競爭。
聚魂
特色小鎮的魂是由當地的人文脈絡,現代文明的新風尚,以及當地產業的進化升級等要素共同融合的結果。其作用是提領小鎮的各種功能,元素,讓其有凝聚力,形成足夠的信息差,具備品牌傳播特性。不夠聚焦的品牌,就不具備傳播特性。具體來講,特色小鎮的魂首先要基于對當地人文脈絡的深度梳理,包括歷史故事、人物、遺址、風俗、物產、自然環境等等,找到當地的差異基因。尋找該差異基因與現代社會訴求的契合點,加以融合。
差異化
特色小鎮建設要堅持差異化發展。然而,遺憾的是有些地方選擇性“失明”,舍近求遠。以為當地無特色可尋、可挖掘,反而寄希望于商貿綜合體等項目的新建或重新整合包裝。魯迅曾經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屬于小鎮自己的山水風光、風俗人情、土特產品、鎮街小巷、獨特經濟、個性產業、人文歷史才是特色小鎮真正的“特”。即使地域相近、產業相同,我們也可以細分領域,給予不同定位,優化產業生態圈,打造特色產業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美學設計
美學設計是特色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時候是被忽視了,或重視度不夠了。不夸張的講,對一個小鎮的定位高度,以及小鎮的生命質量,通過美學呈現的設計就會毫無保修的暴露出來。合適的空間環境是打造一個美麗和特色并存特色小鎮的重要因素。要考慮美和重視風貌,還要考慮特色的精準性。有條件的地區一定要規劃出特色小鎮的城市設計專篇內容,對老鎮區的外部環境、整體格局、商業風貌、街道空間、建筑、綠地廣場等要提出提升方案。并且在規劃的時候注重對傳統文化元素及材質的應用。總之,美學呈現是一切形而上思想認識的最終載體,不能簡單從形式來考慮。大設計思維就是要從生命的根源上考慮問題,通化形而上下,形成有機統一體。
融資
首先可以對特色小鎮的建設內容進行分類,對于成本收益劃分比較明確的項目,積極鼓勵企業資金的進入;第二,在較高的行政層級上,例如省一級或者地級市層面,將一定數目的特色小鎮建設集中打包,通過采取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方式吸引民間資金進入;第三,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特殊政策,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整體進入,承建和運營特色小鎮。PPP模式也是企業和政府合作來建設特色小鎮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有較為明確收益的特色小鎮建設項目中,可以采取PPP模式,減輕政府資金投入的壓力。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應該具有契約精神,信守合同的約定。
文章來源:唯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