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國家住建部、發改委和財政部決定,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各地紛紛出臺配套政策,大力扶持特色小鎮的發展,也十分關注小鎮的特色化問題。但是筆者注意到,有關特色小鎮的“特”,更多人僅僅關注的是小鎮主題定位以及產業等方面的特色化,而沒有把特色小鎮的“特”放在一個更廣闊的時代背景下深入理解。筆者認為,特色小鎮的培育和建設是中國城鎮化發展中的一件大事,應該從如下七大層面對特色小鎮的“特”做出合理、深入的解讀。
特色小鎮的戰略之“特”
國家在這個時候提出培育特色小鎮絕不是偶然的,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和戰略意義,是新型城鎮化和產城一體化戰略引導下的一次“特殊”使命。從國家戰略視角看,至少有如下三重戰略考量:
第一,以扶持和培育特色小鎮的模式推進中國后半程的城市化。過去三十多年,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城市化也突飛猛進,目前城市化率已經由三十五年前的20%上升為大約55%。然而,過去的城市化更多地是農村人口向大城市自發流動,客觀上造成小城市小城鎮發展的緩慢。推進特色小鎮的發展就是要引領人口、投資大規模進入小城鎮,改變小城鎮發展薄弱、落后的局面。
第二,特色小鎮大多布局在鄉村地帶,不但為未來的農民進城帶來便利,更能夠通過城市資本下鄉,給農村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使得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三農問題依托特色小鎮得到較快較好的發展。
第三,大量的特色小鎮發展起來,為數億城市居民提供了旅游、休閑、度假、養生、養老、保健、消費的良好場所,將有效提升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質。
特色小鎮的淵源之“特”
近期的特色小鎮建設與以往的小城鎮發展在事體的淵源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首先,以往的小城鎮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發性質,而這次的特色小鎮建設是國家根據上述戰略考量強力推進的,是規劃和產業布局引導的,顯然,如果特色小鎮沒有國家長期的強有力的政策乃至財政引導性資金的扶持,將失去其淵源之“特”,導致特色小鎮發展戰略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其次,以往的小城鎮都是建制鎮,而這次的特色小鎮并不一定是建制鎮,強調成為多元特色產業的集約地。
再次,以往的小城鎮人口來源主要是周邊鄉村地區的農民,而這次的特色小鎮人口集聚呈現多元格局,既有來自當地的農民,還有來自大城市返鄉的農民,又有一些城市居民來此工作和度假。
第四,以往的小城鎮發展資金來源主要是當地財政扶持和農村資金流入,通常這些資金實力薄弱,無法帶動小城鎮良性發展,而這次的特色小鎮建設,除了當地財政有少量引導資金外,主要的發展資金來自于社會,來自于城市,來自于市場,由于投資規模較大,又有相對穩定的投融資體制支撐,因此將會有力地支持特色小鎮的開發和發展。
特色小鎮的功能之“特”
當前的特色小鎮建設在宏觀功能、中觀功能和微觀功能三個層面都呈現出與以往小城鎮發展的重大差異。
從宏觀層面看,特色小鎮的批量化、規?;l展,具有全國性的戰略平衡功能,將極大地平衡全國城市化發展中的人口、資金和產業布局,形成與大中城市對應的小城鎮一極?,F在推進的是1000個特色小鎮,未來二十年將有上萬個特色小鎮發展起來,按照每個小鎮擁有3萬人計算,全國將有3億人居住或工作在特色小鎮,這將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濃墨重彩的恢宏畫卷。
從中觀層面看,特色小鎮將形成周邊農村地區的新型龍頭地帶,形象地說,每一個特色小鎮都可能成為這個農村地區的“CBD”,也就是經濟文化中心輻射地,小鎮與周邊農村不一定有行政隸屬關系,但與周邊農村形成緊密的經濟文化紐帶關系,必將按照市場規律起到推動解決周邊三農問題的現實功能和作用。
從微觀層面看,特色小鎮本身起著一種調節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功能,“小鎮生活”將成為未來人們樂意選擇的一種綠色、雅致、和諧、慢節奏的特色生活。
特色小鎮的文化之“特”
國務院三部委關于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的文件中,特別提到要防止千鎮一面的局面,特色小鎮發展的關鍵在于“特色”,而“特色”的根本價值在于文化主題的不同,甚至是文化主題的唯一性。
很多地方發展小城鎮,毫無特色,毫無主題文化底蘊,只是常態化的產業和功能項目的堆積,例如一搞旅游小鎮,就是仿古街、禮品店、餐館、旅館、小酒店、茶樓、民宿等等所有小鎮都可能有的一般性的功能設施,缺乏一個特色小鎮應有的獨特歷史文化風貌。
而優秀的小鎮一定是擁有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文化主題的。例如,法國依云小鎮以阿爾卑斯山優質礦泉水稱雄天下;美國的納帕谷是一個享譽全球的葡萄酒文化小鎮;瑞士達沃斯發展成以世界經濟論壇為主體的著名國際會務小鎮;美國格林威治小鎮以500多家對沖基金的集聚而成為國際有影響力的基金小鎮;杭州云棲小鎮食以大數據和智能硬件產業為基礎的特色小鎮,2015年涉云產值近30億;貴州安順舊州鎮是中國屯堡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聚集地;四川安仁古鎮原以劉氏莊園著稱,后來發展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博物館小鎮,等等。
特色小鎮的文化之“特”,可以源于本土文化,也可以嫁接移植外來文化,還可以創造新型文化,總而言之,必須有一種獨特的文化基礎支撐小鎮的產業化和城鎮化,否則,小鎮的發展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特色小鎮的成長之“特”
特色小鎮起步于當今中國經濟和城市化發展的特殊時代,必然呈現其特殊的發展軌跡,形成其成長之“特”,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表現:
其一,特色小鎮的成長過程將伴隨很長時間的政策專項扶持,包括土地政策、財政政策、PPP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基礎設施政策、公共福利政策、產業政策等等,同時,政策扶持過程也是市場培育過程,一旦市場具備維護特色小鎮正常發展和運營的基本條件,扶持政策將逐步退出。
其二,特色小鎮既不同于傳統的建制小鎮,多數缺乏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也不同于一般的產業園區,多數呈現城市功能的嚴重缺失,特色小鎮是產城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其中,從經營角度看,城是載體,產是核心;從效益角度看,產是基礎,城是目標。因此,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追求產與城的均衡化發展,必然在不斷糾正發展失衡問題中成長。
其三,由于特色小鎮成長的特殊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特色小鎮就是一個大型綜合性項目,其投資規模和發展模式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將帶有明確的規劃引導和投資保障,或采取PPP模式推進,或由政府授權某個大型投資商投資開發。盡管特色小鎮的成長也有風險,不排除會出現一些失敗的案例,但是,其投資成長過程的規劃引導和投資跟進是受到政策監督的,特色小鎮的建設不認同、不允許市場的盲目開發和空手道模式。
特色小鎮的產業之“特”
產業是經濟基礎,沒有產業就沒有人口、資金的集聚,就沒有小鎮的發展和前景。但是,對于特色小鎮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一般的產業布局,而是產業的特色化??梢哉f,特色產業的成長形成特色文化,帶動特色小鎮發展。
特色產業分為主導型特色產業和主題型特色產業。主導型特色產業是指一個特色小鎮的產業結構中,其特色產業是主業,其產能占到全鎮產值、利潤和稅收的大部分,或者成為所有產業中分量最大的產業,其影響力不言自明。主題型特色產業是指在產業結構中,該產業的產能、產值、利潤和稅收部分可能僅占一小部分,但是該產業的品牌價值很高,具有獨特的文化傳承性和輻射力,成為特色小鎮的金字招牌。
總之,特色小鎮的產業之“特”,必須以規?;蚱焚|取勝,要形成讓小鎮能夠真正特色起來的產業基礎。那些堆積了一批無規模、無品質、無價值產業的小鎮不能成為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的時代之“特”
特色小鎮的是在當今特定歷史時代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城鎮文化現象,將充分體現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征,它必然以先進產業的導入而帶動小鎮朝效能化、集約化、精品化、高端化方向發展。這就是說,即便在這樣一個僅有數萬人生活的小型城鎮,仍然可能以小鎮空間能夠承載的方式,集中當代人類社會最先進、最時尚、最前衛的物質和精神成就,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由大城市專享。
但是,特色小鎮畢竟是小型生活空間,在廣袤的鄉村田野間,在生態優良的山海江河旁,特色小鎮保持了自己獨有的綠色生態環境和小鎮人文環境,形成了大城市無法企及的生態人文生活品質,也形成了特色小鎮最具魅力和吸引力的獨特的時代特征和存在價值??梢韵胂?,當這樣的特色小鎮在中國大地上興起的時候,必將深刻改變國人的生存、生活和人居習慣,將產生一類可稱為“鎮民”的特殊人群,他們不再留戀大城市,而是更愿意長期生活和工作在這樣的特色小鎮中,因為特色小鎮為他們帶來了更高的綜合生活品質和生命價值。
文章來源:宋丁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