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布施町作為日本傳統小鎮的代表,憑借著江戶古韻的老街、傳統甜點和清酒,還有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吸引著接踵的游客。然而,這“古貌”并不是單純的對遺跡的保全,而是當地居民、建筑師、設計師精心“修景”幾十年的成果。
日本小布施町
修整出的“古貌”,摒棄一切大都市的風尚
日文中的“社區營造”,直譯過來是“城市建設”。但“城市建設”在中文里往往和政府主導、大型城市基建等緊密聯系,而這個日本詞匯卻指的是:以居民為主體,從硬件、軟件兩個方面解決地域、社區的特定問題,所以翻譯為“社區營造”更加貼切。
這是日本經歷了經濟高速發達后的、來自市民的反省力量:他們意識到,由于人口和資源過分集中在大都市,自己的家鄉正在萎縮、褪色甚至消失,所以他們自發組織起來,保護、培育“家鄉”——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小布施町,日本長野縣北部的一個小鎮,因其江戶時代的風貌每年都吸引著大量游客前往,一睹“最傳統的日本”。位于日本長野縣北部的小布施町,就是席卷全日本的“社區營造”運動中的一員。這座小鎮曾在江戶后期風流一時,以維新先驅高井鴻山、浮世繪泰斗葛飾北齋、俳諧詩人小林一茶為中心,形成了獨特的“小布施文化”。
但從19世紀末轉向衰退,直到幾乎被世人遺忘。1970年代,在全國“社區營造”的大背景下,當時的町長著手建設公共設施,邀請了著名建筑師宮本忠長擔綱顧問,從此開啟了長達幾十年的傳統街區修景規劃。
駕車進入小布施鎮,人們看不到在日本大多數城鎮都能見到的充斥著大幅廣告牌和霓虹燈的雜亂景色,眼前的風景令人耳目一新。今天的小布施町作為日本傳統小鎮的代表,憑借著古韻老街、傳統甜點和清酒,還有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吸引著接踵的游客。
小布施町再生的契機是1960年代末,為展出浮世繪泰斗葛飾北齋的珍品而開建的“北齋館”,以及為紀念高井鴻山而起的“高井鴻山紀念館”。小布施町在18世紀之前,都只是一個小村而已。江戶后期,日本第一長河千曲川上興起了漕運,小布施這才作為商業中心開始繁盛。富農、富商應運而生,清酒釀造和板栗成為招牌產業,慢慢從一個小村發展成酒鋪、酒場、商店林立的“町”。
以高井鴻山為代表的富商,在積累財富之外還重視文化、社會建設。高井鴻山本人就是著名的陽明學者、維新先驅,他們招來了浮世繪泰斗葛飾北齋、俳諧詩人小林一茶等許多文人墨客,富有本地色彩的“小布施文化”由此形成并蓬勃發展起來,作為日本北信越地方要道上的重要驛站而繁榮一時。
所以,當現代的小布施町覺醒,開始梳理自己的過去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紀念高井鴻山和葛飾北齋這兩位讓小布施町為之驕傲的文化大師。
這是連接北書齋館和高井鴻山紀念館的“栗木小徑”,用栗子樹木材鋪設而成,是修景事業的象征。
但僅僅修建兩座紀念館,而忽略周邊景致和小鎮面貌,顯然是不妥的。由此,當時的町長意識到,需要一位既能勝任公共建筑設計,又熟悉當地情況的建筑師來主持工作,帶領小布施町在現代文化中復興。宮本忠長因此得到了委托,成為了小布施町的規劃“高參”。
町,在日本行政區中所指的是“小鎮”,只比村高一個級別,所以,宮本忠長對修景規劃擬定的原則是:摒棄一切大都市風尚的影響,強調傳統小鎮固有的景觀構成和象征意義。而在具體實施時,建筑師卻似乎消失了——因為每個規劃問題最終的決定者都是這里的居民、店主,這導致許多看似很小的改變都耗時頗久。但宮本忠長并不因此焦躁,在他看來,小布施町是為居住于此的人而改變,只有他們發自肺腑地認為某個設計、規劃真是他們所需的,這個設計才值得實現。
修一條整潔、筆直的大街可能只需要一個月,但居民形成維護社區清潔、美景的自覺卻不知需要多久,正如有學者后來評價整個日本的“社區營造”運動時說,“就社區營造的過程以及目標而言,其實,它要改造的是人”。小布施町公園,除了供旅游觀光外,這里還向當地居民提供園藝技術指導,是一處“建設鮮花城市”的信息發送地。
如今的小布施町,不僅是城鎮中心地帶,隨便一條小徑都有著美麗的景觀無印良品的創辦者,著名設計師原研哉也被小布施町的這種精神所打動,主動為鎮上的一家傳統企業——小布施堂設計了諸多產品。
原研哉說,“以前經常聽到‘振興村莊’這樣的說法,但那些‘被振興’起來的村莊下場都不怎么令人樂觀。這些村莊不是‘被振興’一下就可以發展起來的。與其費力地去改變它,倒不如用心面對蘊涵在其中的寂靜與成熟,等這些力量自然長成”,小布施町幾十年如一日的、緩慢的修景便是這種力量的自然長成,而且,直到現在,它還在生長中。如今,每年有120萬游客造訪小布施,其修景事業所惠及的不僅使當地居民;還有眾多渴望一睹日本“歷史剪影”的游客。
冬季的小布施町,安靜得如同川端康成筆下的世界栗子,幾百年來一直是小布施地區的特產。小布施堂,以出售多種多樣的獨創日式栗子甜點而聞名。這是一家創辦于江戶時代中期的企業,栗子點心和清酒釀造是其核心產品。這是其位于小布施町的總店,門簾上飾的紋樣是三個白色的大栗子。這是位于日本東京伊勢丹內的小布施堂店鋪。
對中國特色小鎮發展建設的啟示
一、著眼于地方傳統歷史文化的教育。
1、確定歷史傳統街區的性質、范圍。
2、保存修繕往日的傳統集鎮居民群,以喚起人們對鄉土文化的懷戀。
3、新建筑與傳統建筑之間的協調是原則,召喚人們對傳統街區空間的關心呵護。
4、充分修建廣場空間,給舉辦各類大型觀光推介活動以場所可能。
二、造就良好的居住空間,提升居住質量。
以恢復良好傳統街區空間為目標;改善規劃區內住戶的居住環境為優先;給小鎮居民和觀光者以供宜人的休憩環境。
三、 著眼于觀光與商業的興盛。
1、強調小鎮內重點文物建筑之間的關系。
2、為使觀光者對傳統街區印象深刻,盡力挖掘本地所固有的街區特色。
3、激活傳統街區中綜合性商業空間設施。
文章來源:特色小鎮旅游規劃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