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從發展至今一直都是構建新型城鎮化新格局的關鍵舉措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
特色小鎮的含義是什么?特色小鎮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鎮",它既不是政府在行政區劃的一個村鎮,也不是產業園的一個區域,而是一個集合了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等功能于一體的一個新型單位,主要是以產業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生產、生活、生態互相融合的一個特定區域。特色小鎮既可以是大都市周邊的小城鎮,又可以是較大的村莊,還可以是城市內部相對獨立的區塊和街區,其中部分服務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在未來,特色小鎮又有哪些發展機遇呢?
政策驅動:頂層政策支持是特色小鎮快速發展的根本保障
自2014年以來,中央、國務院以及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小城鎮發展的重大政策,為特色小鎮發展定位、產業培育、規劃建設、體制機制創新、投融資渠道拓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十三五”期間特色小鎮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根本保障。2016年7月2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下簡稱“三部委")聯合發出《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欲再加搔特色小城的培育工作,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
國家在田園綜合體領域也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兵中央國務院關于深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2017年5月24日,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財辦〔2017〕29號),提出要逐步建成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2018年2月4日,國務院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利用閑置農房發展民宿、養老等項目,大力發展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
城鎮發展規律驅動:特色小鎮是城鄉統籌發展、就近城鎮化的新載體
特色小鎮打破“城市一鄉村"二元結構的界限,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方向。無論是特色小鎮還是特色小城鎮,在城鎮體系中是末端,是農村的首端,是城市與廣大農村之間的重要聯節點,是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交匯點。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127個特色小鎮中,東部地區51個,中部地區35個,西部地區41個。特色小鎮既可以位于大城市市區,也可以地處偏于地區。比如,一線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各有3個列人127個特色小鎮名單,基金小鎮就位于省會城市杭州市區內,而邊城鎮則位于交通不便的湘渝黔三省交界地區。這些特色小鎮可以容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實現低成本就業,特別是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實現就地、就近城鎮化。
需求驅動: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推動小城鎮高質量發展
產業轉型與消費升級是特色小鎮最主要的推動力。發展特色小鎮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也是深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契合青年返鄉的創業需求和城市人囗消費方式升級,有利于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動能轉換,有利于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協調發展,有利于充分發揮城鎮化對新農村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2016年梅山海洋金小鎮固定資產投資額最高,達到24.84億元,義烏絲路金小鎮等12個特色小鎮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也都在15億元以上,成為經濟新的增長極。
特色小鎮也是承接社會投資的新熱點。發展特色小鎮有利于減少原有的無效供給,提升發展效率。寬松貨幣政策周期下,旺盛的投資需求尋找洼地、機會和熱點。宏觀政策上,避免大量的資金集中和集聚在城市稀缺的土地上,化解房地產泡沫風險。隨著國家培育、支持、鼓勵特色小(城)鎮發展,隨著一些產業轉移到小(城)鎮、一些新興產業落地小(城)鎮、部分人群向往小(城)鎮,資金紛紛投向特色小(城)鎮。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吸引帶動民間資金進人小城鎮建設,各種基金、債券支持特色小(城)鎮建設,允許以農村土地的法人財產權為抵押,撬動銀行貸款和社會資金投入特色小(城)鎮建設。
文章來源:產業地產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