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錢數到手發抖,收攤啰。”“可是,旅客意猶未盡呀……”7月18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達吽小鎮的商圈微信群十分熱鬧,大家欣喜地分享著各自的收獲。
7月18日是大化瑤山一年一度的布努瑤祝著節,達吽小鎮舉行系列活動,各種旅游產品、扶貧農副產品、各式各樣的小吃琳瑯滿目,賓客絡繹不絕,生意紅紅火火。
節日之外景況如何呢?
“白天不像節日那么歡鬧,但是晚上,熙熙攘攘,絡繹不絕,我每天至少進賬200-300元。”7月25日晚,東北手把串經營者韋俐伶說。
這是大化文旅復蘇、迸發發展新動能的體現。
達吽小鎮
創意打造催生發展新動能
“我們打造以達吽小鎮為核心的夜空間、夜文化、夜經濟,建設商貿興旺就業創業容易的新型城鎮化安置點。”大化縣委書記楊龍文說。
大化縣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以及中國長壽之鄉、中國綠色食材基地、中國長壽特色美食之鄉等品牌,在古江安置區著力打造特色美食風情小鎮,建設中國慢生活休閑體驗區。
目前,該縣融合壯瑤民族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設風格獨特的100多棟騎樓,以及美食廣場、美食步行街、休閑酒吧街、風情購物街等功能街區,各移民安置樓一樓開設了100多間商鋪。
在小鎮濱臨的紅水河沿岸,該縣打造了奇美水城景區、水岸廊橋景區,并實施亮化工程,展示奇石文化、民族風情、夢幻水景,提供娛樂康體平臺,展現流光溢彩、妖嬈美麗的夜晚,閃耀著紅水河畔這顆明珠的萬丈光芒。
在此基礎上,在水岸廊橋景區建設水岸食街,在民族文化廣場建設夜街,并建設一批中高端度假酒店,豐富消費業態,提升“山水大化 美食之鄉”的誘惑力,為特色美食小鎮的發展增添新動能。
如今,達吽小鎮已被列入自治區重點建設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鎮,呈現出繁榮發展的良好態勢。
夜晚的達吽小鎮
樹立地標推動美食旅游
樹立美食文化新地標,以美食聚集催生美食旅游。依托優良的生態食材,小鎮里常態化開展“達吽夜 布努情”文藝表演,吸引游客與市民不斷涌來。安置區組建的幸福家園藝術團,對每一批游客的到來,以歌傳情,以酒相迎,以富有特色的布努瑤風情禮待嘉賓。達吽小鎮各小巷里的音樂酒吧,每晚旋律蕩氣回腸。美食館里,常常爆滿周邊縣慕名前來品嘗美味的嘉賓。平日里緊張勞作的人們,回歸自然,在這里唱唱歌、品品酒、飲飲茶、聊聊天,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放松心情、享受生活,彰顯了休閑舒適的慢生活狀態。
同時,大化縣還積極引進臺灣等各地美食企業入駐達吽小鎮經營,并組織舉行全國民族美食大聯展等重大活動,聚集各民族餐飲品牌企業到大化進行特色美食集中展示,進一步吸納各地各民族美食精華于一體,助力消費扶貧、經濟發展。
達吽小鎮招商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程卿介紹到,現在的達吽小鎮,匯集了西安涼皮、長沙臭豆腐、重慶酸辣粉、本地酥烤魚等特色美食,樹立了美食文化新地標,帶來了美食旅游效應。
“達吽小鎮有個新開不久的檸檬鴨店,下午5點多上門訂餐,都訂不上了。”7月25日傍晚走出達吽小鎮的市民韋先生遺憾的說。
“紅水河畔不夜城,璀璨燈火照碧云。美食美景惹人醉,招來八方夜游神。”有人觸景生情寫出了這首打油詩。
小鎮生意紅火
扶持政策助力增收發展
“經營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3000多個油饃。”來自貢川鄉清坡村的古江安置區搬遷戶覃慶妹,利用小吃車親手炸制香酥的家鄉特色小吃“貢川油饃”,給家庭帶來了穩定收入。
七百弄窯雞攤主劉順幫坦白說,我們七百弄窯雞非常好賣,布努瑤祝著節期間,平均每天賣了一千多塊錢。
大化縣政府扶持實施達吽小鎮特色小吃車項目,不僅免收租金,每月還給予一定的經營補助,激勵小吃行業及搬遷群眾搶灘經營。目前,首批推出的80個特色小吃車,已全部火爆經營。
此外,大化縣以穩就業、保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于今年6月初推行夜間及節假日“占道經營,促進地攤經濟”試點活動,先后有近500人報名進駐小鎮經營。
每天晚上,兒童玩具、鞋包服裝、家居飾品等攤位在達吽小鎮整齊有序地擺放著,攤主們大聲吆喝,熱情招呼著路過的游客。
“感謝政府支持地攤經濟,解決了我的就業問題。”在路邊擺攤營業氣球的韋肖燕說。
盡管有疫情的影響,今年上半年,全縣食品經營者多達1000余家、餐飲服務單位1800余家。游客接待量達68.08多萬人次,旅游總消費8.34億元。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