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懷寧縣石牌鎮緊緊圍繞打造“中國戲曲文化的創作創新基地、戲曲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戲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戲曲藝術的評獎頒獎基地”為核心的國家級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建設目標,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8月19日,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客廳里可以看見,由“石牌春秋”、“石牌新生”以及“石牌未央”三個單元組成的戲曲文化墻,十分詳細地講述了石牌戲曲文化的來龍去脈,大氣壯觀。
“石牌鎮憑借得天獨厚的戲曲條件,悠久的戲曲歷史,一定會把戲曲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懷寧縣懷腔黃梅戲研究會副會長詹仰說。
據了解,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客廳總用地面積403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835平方米,總投資1000多萬元,集行政辦公、會議接待、展覽展示于一體,以“詩意漫生活,戲曲達沃斯”為定位貫穿整座展館。
來到石牌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時,場館內有很多人,一位小演員正在表演《到底人間歡樂多》,臺下掌聲不斷,令人賞心悅目。
據悉,這位小演員來自懷寧縣金義黃梅戲劇社,該劇社創建于1989年,原名為懷寧縣群藝黃梅戲劇社。現劇社有演職人員26人,服裝、音響、燈光等設備齊全,2016年3月在原來移動舞臺的基礎上,投資近30萬元購置專業舞臺車一輛,并配有近20㎡LED大屏。在積極配合、參與本縣“送文化下鄉”、“送戲進萬村”等各類公益文化事業的同時,大力開辟省內各市縣及江蘇、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周邊省市演出市場,每年演出300多場,深受各地廣大群眾和戲迷朋友的喜愛與好評。2016年6月,再次被安徽省文化廳授予“百佳院團”榮譽稱號。截至目前,懷寧縣經常性演出的班社有20多家,常年扎根農村,活躍在全縣鄉村。
懷寧縣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規劃面積2.18平方公里,規劃建設1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15.59億元。其中慶洲河戲曲文化傳承創新區(以下簡稱鎮區)占地1平方公里,麻塘湖戲曲文化創意休閑區(以下簡稱湖區)占地1.18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徽班博物館、新區棚戶區改造項目、縣道080改線、慶洲河西路和慶洲河綜合治理項目正在施工建設。石牌綜合文化站、徽班博物館臨展館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客廳已建成對外開放。
石牌鎮深度挖掘已有的文化資源,扎實開展黃梅戲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成功舉辦2017、2019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2018年安慶黃梅戲藝術節“京黃故里·石牌戲會”。近年來,特色小鎮也曾先后參展安慶(廣州)文化旅游產業推介會、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長三角文博會。
接下來,特色小鎮將在湖區重點打造以公益文化設施為主體,以高端康養為經營補充,在鎮區重點引導商業消費為主體,以各類綜合服務為服務補充。湖區規劃內容為一中心+三基地,即戲曲論壇交流中心、戲曲博覽展交基地、戲曲演藝制作基地、戲曲梅花藝術基地,鎮區規劃內容為一核心+三園區,即古鎮戲曲實景游核心、戲曲創新創業孵化園、戲曲創意商貿服務園、戲曲教育研習體驗園。
文章來源:懷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