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一大批功能各異的特色小鎮紛紛涌現,為河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但在推進過程中,也存在著概念不清、急于求成、趨同化、房地產化傾向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特色小鎮就是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特色小鎮是展示地方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因地制宜持續推進體現中原特點、引領帶動區域發展的特色小鎮建設,亟須做到以下“三個結合”。
與中原地理環境有機結合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鎮。建設特色小鎮關鍵要把握其核心內涵,依托地理環境在“特”上做文章。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所處的周邊自然條件的總和。它包括河流、山川、土壤、地形、動植物的分布、地下礦藏等,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永久性必要條件,會影響到生產發展的布局、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歷史傳統文化的特點、現實生活的文化樣式等。調研中發現有的特色小鎮地處山區或丘陵,屬于嚴重缺水的地方,但承建方罔顧地理環境的狀況,在這些地方挖人工湖或不計成本地建造引水工程,建噴泉,美其名曰打造“北國江南小鎮”。
特色小鎮建設應充分利用河南各地市所處地理環境的特色優勢,遵循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客觀規律,方能彰顯特色小鎮形態的多樣性,體現區域差異性,避免千鎮一面、趨同化現象,促進特色小鎮建設健康有序發展。秉持文化理念建設特色小鎮。地理環境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與歷史傳統、文化積淀、風土人情共融共生。
特色小鎮建設要深入挖掘中原地區當地的自然風景和遺留建筑、文化古韻及風土人情,將地理環境與科技、歷史、文化、生態元素結合起來。如,河南境內的黃河生態帶獨一無二,正處在中下游分水嶺地帶,又有小浪底大壩、三門峽大壩等著名水利工程,充分利用黃河流域生態空間一體化和環境協同化治理,整體規劃,系統設計,在沿黃河兩岸打造充分展示黃河地理環境、生態特點的文旅小鎮。再如,大運河歷經1400多年,流經河南40個縣(市、區)核心區,現分布有世界文化遺產及遺產點1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25處,大運河沿途留下了河道、碼頭、河堤等可觸摸的感性物質形態,還留下了許多風俗與文化。將特色小鎮建設與大黃河、大運河、大生態結合起來,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與城鄉融合發展有機結合
特色小鎮是兼具城鄉優點的“綜合體”,是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體現,任何脫離城鄉融合發展的小鎮建設都是不可取的。
特色小鎮的功能定位要科學準確。特色小鎮的形成是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關的,有其生長發展的規律,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一種延伸。特色小鎮是以特色產業為依托,以特色主題為基礎,以特色文化為核心,以生產、生活、文化、生態融合為發展方向的新型特定區域。特色小鎮的功能是多樣化的,它提供小鎮獨有的居住方式、工作方式、消費方式、社會交往方式等,不能將特色小鎮等同于“小吃一條街”、房地產開發、新的游樂場、微型風景旅游區,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應該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走多類型、多元化、多層次發展的道路。
依托中原城市群建設特色小鎮。河南省人口眾多,需要的是大城市、中原城市群、小城鎮及特色小鎮多元并舉的發展模式,但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建設特色小鎮,不能走硬性攤派、遍地開花式的特色小鎮建設道路。目前已建成的個別小鎮,由于一味地降低成本、大干快上、完成指標,將小鎮建在偏僻地區,既遠離城鎮,又不挨景區,原居民大都外出打工,初看起來很有特色,但由于是空殼(無產業、無居民、無文化),很快就成為“僵尸小鎮”,勞民傷財。特色小鎮應交通便利,距離城市較近,居住、教育、醫療、創業等配套設施齊全,能夠分擔城市的承載能力,有利于實現城鄉要素合理配置,成為有產業、有居民的宜居之地。
與區域主導產業有機結合
產城融合,立足產業“特而強”是特色小鎮的重要特征。國內外成熟特色小鎮的運作經驗顯示,必須堅持以產業為主導開展小鎮建設,秉持產業建鎮、特色興鎮理念。我省各區域重點產業分布與發展不同,應根據各自的產業基礎來構建適合本地長久繁榮發展的特色小鎮。
充分展示河南產業的獨特魅力。2019年,國家對沒有主業、工業占比低、房地產傾向嚴重的427個“問題小鎮”進行淘汰整改,要求各地的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回歸理性,堅持產業建鎮、特色興鎮,由產業帶動,逐步形成以小城鎮為載體的產業集聚空間。河南經濟區域分為豫西北、豫東、豫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原城市群區域等,這些區域中,中原城市群區域工業基礎好,經濟實力較強;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匯聚高新產業;豫東農業資源豐富,自身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豫西北制造業基礎較好,但處在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產業立鎮要活化區域文化資源,更要活化區域一次產業、二次產業、三次產業中的積極要素,在傳承基礎上添加新元素。一個特色小鎮必須要有獨具特色、鏈條完整的優勢產業,如農業田園類、文化旅游類、先進制造類、體育康養類、金融服務類等,唯有如此,特色小鎮才能具備自我造血能力,才能行穩行遠。
擁抱新興產業業態。特色小鎮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原有產業的承繼、展示上,也需要擁抱如5G等新興產業業態。5G技術的應用不僅會極大提升數字經濟的指數、數字文化的傳播力,而且會推進生產方式的變化,催生數字創意產業等新業態的出現與壯大。小鎮建設要緊扣產業升級趨勢,聚焦前沿技術,與新產業新業態有機結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