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小鎮作為以康養旅游產業為支柱產業的特色小鎮,對于提升國民健康狀況,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本文從產業功能與建設特色的角度研究不同功能類型的康養小鎮如何建設開發,實現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產業功能明確、空間建設特色突出,高度滿足特定消費者身心需求的建設目標。
一、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的開發原則。
1、個性化發展的原則。
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的養生資源,這是貫穿整個功能區的主線。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的市場訴求就是讓游客通過旅游遠離城市的喧囂,釋放身心的壓力,在小鎮通過一種簡單、休閑的生活方式來達到修復保健的目的。另外,通過小鎮文化的體驗、生活方式的體驗來達到心靈升華、愉悅精神的目的達到精神養生的目的,也是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開發的養生主題的方式。
2、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的開發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養生主題旅游產品的開發是否能夠得到游客的青睞。在開發養生旅游產品時,無論是自然生態資源還是歷史人文資源都很重要,這些是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不可或缺的賣點,但是這些資源都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只有經過合理的開發,并且通過測定其開發旅游的承載力范圍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才能平衡小鎮的開發和保護之間的關系,使資源得到永續利用,達到環境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三效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3、系統開發的原則。
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在開發的過程中,必須要使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旅游交通設施、旅游服務設施之間達到綜合平衡,并且要滿足游客對吃、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的需求,形成綜合接待力。
二、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產業發展。
1、產業定位。
小鎮產業定位主要綜合考慮區域資源環境、人文文化基礎、當地經濟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以及區域區位情況,結合考慮建設項目的主導產業的產業發展需求,將區域優勢與小鎮的發展充分結合,給予小鎮恰當的產業定位。
2、產業發展模式。
小鎮建設模式及發展對于現有的特色資源有著極大的依賴,并且還將繼續依賴現有特色資源進行更大范圍的擴張和升級。根據康養旅游產業的產業功能,康養產業的發展模式可以分為鄉村田園康養模式、森林康養模式、陽光康養模式、溫泉康養模式及文化康養模式。
康養產業發展模式
三、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土地利用分析。
1、用地布局。
小鎮規劃時要充分考慮上位規劃所賦予地塊的用地性質,不得改變上位規劃中土地的使用性質;合理用地布局,構建小鎮骨架。在功能分區和用地布局基礎上,完善產品體系,打造核心項目,并因地制宜地進行景觀設計和建筑設計以打造旅游小鎮的視覺效果,提煉旅游小鎮歷史文化內涵,形成小鎮的精神和靈魂;根據功能需求進行小鎮布局,康養旅游用地布局要圍繞著小鎮的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展開。
2、土地利用空間結構。
由于不同功能類型的康養旅游特色小鎮其產業特征不同,在其產業布局影響下的產業布局及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在城市空間形態布局理論的基礎上,根據產業業態和產業發展模式的特點,對康養小鎮的空間布局形態進行總結,其布局形式如下。
衍生康養小鎮的空間布局形式
1)鏈式空間布局模式。
適用于資源分布呈線性分布的依賴型康養旅游特色小鎮,其土地利用建設空間分布圍繞資源分布。
2)單核式空間布局模式。
適用于產業集聚性極強的康養旅游特色小鎮的建設,主導產業為核心,輔助設施和衍生產業均為核心主導產業服務。
3)組合式空間布局模式。
適用于產業形態較為分散,無形的產業內涵是發展主題,多個有形的產業設施并列共同形成產業特色和功能的康養旅游特色小鎮的建設,各個發展區域均衡并列建設發展。
4)漸進式空間布局模式。
適用于分階段發展的產業類型,依靠最初初級的產業基礎,階段性的最終實現高層次、高精度、高深度的產業形態的康養小鎮的建設,產業豐富度和產業規模呈現擴張的狀態。
5)圈層式空間布局模式。
適用于產業特色突出,產業核心明確,且產業的發展對建設地某種資源依賴度較強,對區域整體環境也有一定依賴性的小鎮。
四、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空間布局分析。
康養小鎮的功能主要包括養生、觀光、休閑、商業、生活五大核心功能,以及住宿、娛樂、教育、醫療等多種衍生功能。
①對康養小鎮內不同的功能進行劃分和整合,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功能體系,明確核心功能、生活功能及其他衍生功能分區;
②根據影響康養旅游小鎮功能分區的因素及項目所在地獨特的地域特色和自然地理條件對小鎮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
③綜合考慮分區之間的功能關系、環境關系、考慮協調各功能分區。
1、核心功能。
康養旅游小鎮發展的支撐和基礎,其中由生態環境、療養資源、養生氛圍、養生文化等構成其養生功能。
2、生活功能區。
主要包括金融設施、教育設施及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構筑物。
3、衍生功能。
主要包括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及商業功能。
五、康養型旅游特色小鎮空間景觀風貌規劃設計。
康養旅游小鎮開放空間體系主要包括兩種,從空間形態上可分為廣場和公共綠地等面性開放空間,商業步行街和生活性道路的線性開放空間。通過關注不同類型康養旅游消費者對于目的地功能需求,打造格局特色城鎮空間。
1、面性公共空間。
廣場是康養小鎮公共活動的主要區域,是傳達小鎮文化內涵和產業特征的主要場所。特色小鎮宜采用小尺度的廣場和綠地、提高空間利用率和居民利用率。游園廣場等開放空間的設計要結合產業和地域文化特色,彰顯產業功能特色,凸顯產業主題;延續地域傳統文化脈絡,體現該功能類型特色小鎮的空間特征。
1)生態康養型旅游小鎮。
主題廣場應以自然式的園林廣場為主,廣場多采用原生的自然材質進行裝飾和鋪裝,減弱人工痕跡,在空間營造時多考慮半封閉或封閉空間的設計和營造,創造靜謐生態的休閑空間。
2)休閑度假型旅游小鎮。
廣場則多注重人工形式的美感,且以營造活潑熱鬧的開放空間為主,在建設過程中也多采用便利性的美觀的人工材質,且多呈現規則式的歐式廣場造型。
3)文化康養型旅游小鎮。
廣場則以彰顯特色的產業文化和濃郁的地域文化為核心,注重文化載體及文化象征物的設計和建設,如文化墻、養生文化的創始者雕塑、文化博物館等構筑物的建設。
2、線性公共空間。
康養旅游小鎮因其功能需求,注定其在建設過程中要更多地考慮人性化的尺度和空間功能,作為宜居宜行的康養小鎮,其道路間距不宜超過200米,在康養小鎮規劃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和鼓勵發展共享的出行方式和出行工具,所以交通工具多采用公共自行車、電動車等低碳交通方式。倡導康養小鎮的線性空間建設上多形成空間界定感較強的街道空間。
道路尺度示意圖
街道是康養小鎮商業業態和休閑業態的聚集區,選址一般在康養小鎮的出入口附近或大型集散廣場附近,能夠引起游玩者的注意,交通方便且有核心產業的產業特色。街道尺度較一般生活性街道尺度大,街巷空間的D/H多數在1左右時,是較為適宜的比例尺度。
1)生態康養型旅游小鎮
其商業街不宜過于濃郁的商業氛圍,除了商業功能設施外,要充分考慮綠植的植入,宜采用舒展型商業街:街道一般在10-20米,建筑間如果有斷點,可以配置綠植,在節點處設置休憩設施,可加入景觀小品。
2)休閑度假型旅游小鎮
從消費者的需求分析,其更傾向于輕松愉悅的購物活動,則其街道空間尺度不宜過大,街道一般在2-6米,用體量較小綠植對空間進行修飾和點綴,充分考慮休憩設施的舒適性和便捷性。
3)文化康養型旅游小鎮
在承擔商業功能的同時,步行街空間也是展示其核心——文化的重要場地,可以通過對商鋪的屬性的配置充分宣揚產業文化和地域文化,在街道空間也可配置高度三米以內的小型雕塑和文化宣傳構筑物。
文章來源:綠維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