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因為地處江南水鄉,湖泊密布,河流縱橫交叉,紹興的城鎮和鄉村間的房屋,絕大多數都是臨河而建的。作為紹興的出了金柯橋以外的另一個千年江南著名小鎮安昌,也好不列外,有著一條好幾公里長的兩岸臨河而建的街道,成就了安昌繁華的歷史。
漫步在安昌古鎮,長長的臨河而建的街市上面,觀賞著兩岸密布著各具特色的古色古香的各種店鋪作坊,那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粉墻黛瓦的古老臺門,曲折幽深的小弄堂,形式多樣,姿態各異的石橋,河中不時地穿梭往來的水上的士——烏篷小劃船,真正的是“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獨居“小橋流水”的江南特色。
置身于安昌小鎮的街頭,真的就是走進了“水鄉文化的長廊,市井風俗的長卷”之中,宛如品嘗著美味醇厚的紹興老酒。
說起紹興,出了紹興特有的地方特色外,“紹興師爺:也是紹興的一個獨具的特色。據說記載,紹興師爺,上自督撫,下至州縣,凡官署皆有刺席。因此,也就有了”無紹不成衙”的傳說。
紹興出師爺,是因為,首先,紹興自古以來就是文化之邦,歷代人才輩出。其次,就是紹興人精明能干,出事小心,工于心計。再則,紹興師爺幾乎都是家傳手藝,家庭觀念重,同鄉情誼深,親情鄉誼,相互薦引,于是,終使紹興師爺遍布神州大地。
安昌屬于紹興地區,當然也是其中之一。
安昌古鎮,始于北宋,經過幾千年的沉積,特別是這幾十年來的不斷開發和利用,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
特別是到了將近年底的時候,在安昌的街道兩邊,滿大街掛著的都是各具特色的臘腸,醬鴨等等的美味年貨。
走在小鎮的三里老街上面,穿梭在熱鬧擁擠的人群中間,滿眼目睹著這些紅紅綠綠的,色香味美的年貨,就會讓你流連忘返,不知今夕何夕。
特別是近幾年來,安昌的新年特色活動,更是把她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文章來源:風云少俠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