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安徽省已經發布了四個批次的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在特色小鎮遍地開花的背景下,如何拒絕“千篇一律”,促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好消息是,安徽省在這方面,已經拿出了最新舉措。
【定位】與行政建制鎮、傳統產業園區絕緣
近年來,特色小鎮像一團燎原之火,在各地方興未艾。放眼全國,除了古鎮和民族民俗小鎮,還有遍地開花的數字文化小鎮、眾創小鎮、互聯網小鎮……然而,一些特色小鎮同質化競爭、無法集聚人氣導致后續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省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安徽省最新明確,將特色小鎮作為一種微型產業集聚區進行培育。特色小鎮建設要立足特色產業、自然資源、文化底蘊等因素,體現產業、社區、文化、旅游“四位一體”。“不得將行政建制鎮和傳統產業園區命名為特色小鎮”。
目前為止,安徽省已經發布了四個批次的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今后,各地特色小鎮規劃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產業發展規劃、公共服務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相銜接,特色小鎮空間布局要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
【產業】錯位發展,打造行業“單項冠軍”
“產業創新是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曉歡認為,特色小鎮的本質是一種新型產業社區,是一個以產業發展為核心的項目綜合體,而不是單純的產業園或文化旅游目的地。
接下來,安徽省將找準每個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定位,打造行業“單項冠軍”。一方面,注重依托全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平臺,聚焦本地最具特色和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錯位發展先進制造類特色小鎮,信息、科創、金融、教育、商貿、文化旅游、森林、體育、康養等現代服務類特色小鎮,以及農業田園類特色小鎮。
同時,將特色產業投資和營業收入,將被作為評價特色小鎮的核心指標,加大對公共性、平臺性產業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通過“筑巢引鳳”放大特色小鎮產業集聚洼地效應,降低鎮內企業投產成本,縮短產品上市周期。
【聚合】建設4公里教育圈、15分鐘醫療圈和健身圈
作為“產城人文”融合共生的新型空間組織,功能聚合對特色小鎮的內涵式發展至關重要。推進“多元聚合”,安徽省的特色小鎮該如何走好這一步“棋”?
為此,安徽省要求,各地加強特色小鎮與臨近城市的公共服務對接,完善社區服務功能、交通站點和商業配套設施,建設4公里教育圈、15分鐘醫療圈和15分鐘健身圈。
同時,注重提煉特色小鎮內的文化經典元素和標志性符號,深入挖掘特色產業衍生文化,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互交融,建設展示小鎮整體圖景和文化魅力的公共空間。
另外,加強特色小鎮內的遺產遺跡保護,因地制宜開展綠化亮化美化,打造彰顯地域特征的特色建筑,加大周邊環境整治力度,促進生態環境持續優化,著力塑造“鎮情美景”。
【資金】鼓勵市縣整合各類財政資金加大投入
去年11月,第四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出爐,來自合肥的包河區合柴1972工業記憶小鎮上榜。很快,這個小鎮就獲得了2000萬元建設專項資金。自2017年以來,省級財政已累計撥付資金20億元,共支持培育100個省級特色小鎮。
除了省級獎補,今后,安徽省將加大對特色小鎮建設的投入力度。一方面,鼓勵市、縣將特色小鎮區劃內土地出讓金向小鎮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傾斜;支持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于特色小鎮有一定收益的產業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等項目建設;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特色小鎮的支持。
同時,引導金融機構開發專門針對特色小鎮的信貸產品,鼓勵各地通過基金等市場化運作方式,投資回報期長但前景較好的特色小鎮;支持符合條件的特色小鎮投資運營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支持自貿試驗區內金融小鎮依法依規開展私募投資基金服務。
【用地】嚴控特色小鎮房地產化傾向
相對來說,特色小鎮在國內還是個新生事物,對土地的需求與以往其他建設項目有所不同。接下來,安徽省將加大特色小鎮土地供應力度,對小鎮內重點項目優先安排建設用地指標,依法依規組織配置農業用地和生態用地。
“各市、縣要建立特色小鎮重大項目用地調度制度,鼓勵點狀供地、混合供地和建筑復合利用。”為此,安徽省將鼓勵利用增減掛鉤等方式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資源;鼓勵利用“騰籠換鳥”方式對老舊工業廠房、閑置建筑物等進行改造提升。
結合特色小鎮多數位于城鄉接合部的區位特點,推動其先行承接供地用地方式改革等相關改革試驗,穩妥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特別明確,將“嚴控特色小鎮房地產化傾向,對違法違規占地用地、破壞生態環境的小鎮,及時制止并限期整改”。
【規范】隨意將普通項目冠名特色小鎮不可以
很多人以為特色小鎮的牌子是一成不變的,其實這是個誤區。“特色小鎮”不是一塊一勞永逸的招牌。特色小鎮如果建設得不好,被摘牌也順理成章的。接下來,安徽省將按照嚴定標準、嚴控數量、統一管理、動態調整原則,建立全省特色小鎮清單,健全省級特色小鎮統計監測制度和評估指標體系。
對評估結果合格的,予以授牌。對評估結果不合格的,先行通報批評并實行約談,明確整改期限;到期仍不合格的,將其淘汰出創建培育名單,并扣回“借轉補”資金。
另外,規范非省級特色小鎮管理,對不符合特色小鎮內涵、濫用概念的予以整改、淘汰,制止市場主體隨意將普通項目冠名為特色小鎮的行為。而對主導產業薄弱的小鎮,加強培育指導,長期不見效的還要督促其進行整改。
文章來源:合肥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