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特色小鎮發展初期,有必要研究國內外發展成熟的特色小鎮模板,總結其經驗,引導我國特色小鎮的發展道路。
國外特色小鎮案例
1、全球體育用品公司總部所在地——德國赫爾佐根赫若拉赫
赫爾佐根赫若拉赫是巴伐利亞州埃爾朗根—赫西施塔特縣的一座古老城市,距離紐倫堡 23 km。中心歷史城區、手工業發展傳統以及就業市場的吸引力,讓這座小鎮有著高品質的生活,也是三家全球企業阿迪達斯、彪馬、舍弗勒的總部,且為當地經濟帶來了 1.67 萬個就業崗位(2011年)。作為全球體育用品商的阿迪達斯是城市區域里最大的公司,每年營業額為 145 億歐元,在全球共擁有 4.7 萬名雇員。
2、內陸型工業城鎮的成功轉型案例——法國維特雷
在全球危機中仍活力四射的小型工業城市維特雷,是一個中心城市人口 1.6 萬(城市地區內有 2.8萬人)的小型內陸城市,位于布列塔尼大區東部,開車經免費快速路到布列塔尼省會雷恩只要半小時,乘火車到巴黎只要兩小時。
20世紀60年代,由于受勞動力較廉價的發展中國家沖擊,傳統工業徹底垮掉,維特雷卻依靠一些致力于奢侈品鞋業的家族企業慘淡經營維系生存,同樣是傳承于19世紀的紡織業也依靠類似的高端戰略得以存活。
1950-1960年間,標志汽車廠從巴黎地區遷到雷恩,促生了周邊地區的機械工業和分包加工業。
雷恩的印刷廠在維特雷生產的芯片銀行卡,2/3都用于出口。印刷廠還在這里設置了一個研發中心,由于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較低的房價,在這里很容易招收到畢業于巴黎和雷恩的工程師。
3、全球紡織品企業總部中心——瑞士朗根塔爾
公元5世紀至16世紀,朗根塔爾是重要的集鎮,不僅發展貿易,在亞麻生產領域也非常活躍,為其后期培育專業技術熟練的勞動力和生產經營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礎。
20世紀60年代,朗根塔爾經歷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多數公司不得不削減產量,而將重點放在市場和產品創新上。
如今,朗根塔爾已成為許多全球企業如藍拓紡織品公司和阿曼集團的總部,它們擁有全球化的分支機構和供應商網絡。盡管這些全球性的公司距離蘇黎世、日內瓦等瑞士最大的城市群尚有一定距離,但它們仍受益于駐扎于朗根塔爾這樣的小城鎮。這個小城鎮為它們提供了充足可用的勞動力以及長期形成的支持本地產業發展的傳統氛圍。
國外特色小鎮的經驗分享
1、擁有強大的地方自治權。
①獨立的財政權利。瑞士中小城鎮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居民和企業的稅收,每個城鎮可以設定各自的稅率,因此為吸引更多的居民和企業進駐。
②總規劃師制度。如德國所有中小城鎮的地方政府管理機構都雇有專業城市設計師,負責指導當地的土地發展,頒發建筑許可,調解相關的法律糾紛,為當地發展尋求公眾支持,參與區域規劃戰略,與市民溝通并了解其需要。
③重視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資。如德國設立公共設施的等級配給制度,完善各級中心相應的屬性成為地方公共管理機構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了地方政府在發展和運營公共服務中能夠得到相應的支持等等。
2、專業化的產業集聚氛圍。
①具有悠久的手工藝傳統,對私營企業和個體經營的重視和支持,使這些企業各自活躍于地方、區域或全球市場。
②擁有合格的人才,注重對年輕技術人才的培養和素質的提升,使雇員具有可靠、勤奮、受教育程度高等久負盛名的優秀品質。
③較高的服務水平,由中小企業形成的互補、靈活、創新能力強的工業肌理以及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體制的互動和政治環境,使企業在全球化市場中憑借城市網絡的聚集效應增強自身競爭力。
3、重視與大城市的合作疏通。
在“大都市化”歷史背景之下,小城鎮成為大都市區域和地方空間的交界點,扮演著“樞紐角色”。特色小鎮起到了“銜接功能”,讓所有的地方都能和那些向世界經濟開放的大都市相聯系,故而國家的醫療政策、高等教育政策和交通政策都給予這些“中介城市”以極大關注。國家通過“城市契約”推動地方性項目的進程并促進了中小型城市的基礎設施發展
文章來源:中華民宿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