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選在哪里?眾所周知,不是什么地兒都能做小鎮。在具體的選址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特色小鎮所強調的功能特性,賦予評價體系中的影響因子以不同權重,組成適用于特定特色小鎮的量化選址評價體系。總體來說,沒有良好資源的地方不適合做小鎮;交通不便不適合做小鎮;沒有人氣的地方不適合做小鎮。
1.沒有良好的資源不能做小鎮。比如一個項目,的山是一般山,水只是一個小池塘,這些資源太普通了,根本沒有辦法做小鎮!
2.交通不便不適合做小鎮。俗話說,路通則財通,交通不方便,人流怎么導入?小鎮如何興旺?浙江奉化有個小鎮就因為交通不便被降格了。
有人也許會說,交通不方便,那我修路啊!我想問問大家,修一條道路的成本有多大?你3平方公里的面積,要打通內外交通,得費多少心血?十幾個億投進去,很可能只是弄好它的交通而已。但有一些交通工具,如高鐵、飛機卻是需要國家的政策和規劃,你自己一個人弄得來嗎?
3.沒有人氣的地方,不太適合做小鎮。假設一個地方,要坐3個小時的車,還要徒步1個小時,徒步期間除了有背包客、探險者外,沒有看到幾個游客,怎么做小鎮?浙江的特色小鎮為什么風生水起?因為人家的城市群很發達,人流量大!
特色小鎮選址的外部要素
1、符合規模要求和建設標準
根據建設部等相關規定,特色小鎮占地面積控制在1-3平方公里范圍內,打造一個高度產城融合的空間,并體現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因此,特色小鎮的選址要:
符合城市總體規劃,未來有3平方公里以上的發展空間;
符合國土土地利用規劃,近3年有滿足50億投資的建設用地和指標,未來根據城市總規有土地調整空間;
符合生態及環境保護規劃,有一定的自然景觀和地域文化資源基礎,利于空間、景觀、人文等地域特色塑造。
2、位于核心都市圈內、靠近大城市
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產業,要達到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以及產城人文四位一體,需要依托大城市的產業資源,需要都市圈內上下游的產業支撐,還要看大城市的經濟活力、市場需求、創新政策、公共配套、人才基礎等因素,因此特色小鎮選址要:
位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核心城市群,圍繞一線城市主要發展軸線周邊布局;
靠近主要二線城市周邊,位于核心都市圈內,能與大城市功能互補、差異化發展;
位于國家、省、市戰略或城際之間的主要通廊上,區域經濟發展平衡,自身資源優勢突出且未來有發展潛力的地區。
特色小鎮選址的內部要素
1、具有明顯的產業基礎
選址范圍內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并在區域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影響力;
或者市場運營主體具有適合在地發展的核心產業資源,或導入產業資源的能力;
產業必須符合當地主導產業類型或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周邊有上下游產業鏈、人才等支撐。
2、有歷史、文化、環境、旅游等特色資源條件
選址范圍內要:
場地內外有一定的生態優勢,自然地形地貌具有特色空間的可塑性;
當地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資源,比如地域文化、生活民俗、風貌建筑;
相關資源具有小鎮特色功能和旅游發展的潛力。
3、和大城市有便利快速交通條件
選址必須:
和城市群、都市圈等大區域有便捷的對外高速路網,選址靠近或能快速達到高速出入口,靠近機場或高鐵城際站點等大型交通設施附近;
和核心大城市除高速外要有免費的快速通道,根據大城市的等級規模確定合理的車程時間范圍內;
區域規劃或現狀有與核心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聯系,比如地鐵、輕軌、快速公交等。
文章來源:特色小鎮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