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于2.5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大小的臺湖萬畝游憩園完工迎客,成長為臺湖鎮的綠色新地標;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品牌演出吸引市民紛紛前往,亮相為臺湖鎮的文化新地標;臺湖圖書城改造等高精尖項目不斷落地,蛻變為后勁十足的產業新地標……
從明確定位方向到深推高質量建設發展,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拓展區9個特色小鎮之一,近年來,臺湖鎮對標城市副中心建設標準,堅持“生態臺湖演藝小鎮”的發展定位,不斷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實現了鎮域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翻開了歷史發展的新篇章。
未來五年,是臺湖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跨越崛起的重要機遇期,是演藝小鎮建設從夯實基礎、積蓄勢能轉變為集中優勢、關鍵跨越的重要五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建設發展的大背景下,臺湖演藝小鎮正一步步打造成為展現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新名片和中國特色小鎮的示范標桿。
黨建引領“五型”政府建設
臺湖鎮始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大力推進“五型”政府建設,充分發揮新一屆黨委班子領導帶動作用,更快更好地履行職責,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轉變作風,切實提高宗旨意識。在臺湖鎮重要發展時期,秉承敢于擔當、勤于作為,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直面問題矛盾,主動向前、團結一心、甘于奉獻,堅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黨員覺悟。堅持優化機制,不斷完善工作規則。科學建立完善制度,加強規章制度的落實。本著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的原則,已制定完成工程管理、農村經濟管理等近十項工作機制,有效提高了組織的協調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堅持推動重點,實現全面持續發展。面對改革發展的陣痛期,解放思想、攻堅突破,在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重要工作方面初步實現突破。堅持解決難題,承擔歷史發展責任。樹立“決不把歷史問題遺留給歷史”的擔當,尊重歷史、立足現實、依法依規、著力解決重點問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據了解,通過“五個一”機制的落實,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逐步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口子、次一、蔣辛莊、臺湖、唐大莊、玉甫上營等軟弱渙散村得到有效整頓提升,臺湖鎮村轉社區黨建“五創五轉”模式榮獲區級黨建創新優秀獎。
值得關注的是,臺湖鎮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凝聚統籌各方力量攻克時堅,累計5000余名干部群眾投入一線參與疫情防控,筑牢疫情紅色防線。與此同時,特設四個集中觀察點,黨員干部帶頭沖鋒、主動請纓、24小時輪班值守,累計完成1700余名返京人員的疫情管控和服務保障等工作。臺湖鎮成立的集中隔離點臨時黨總支,榮獲“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臺湖鎮還堅持把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強化組織帶動,逐步健全社區組織體系、志愿服務體系,目前已組建完成6個社區居委會(服務站)、5個居委會籌備組和13個臨時服務站,并成立了印象臺湖等12個物管會,逐步實現居委會、物管會、物業公司“三駕馬車”并駕齊驅、自治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區治理機制,全鎮社區服務管理水平有效改善。
文化領域“臺湖品牌”落地生根
以天為幕、以地為臺。今年國慶期間,以“凝”為主題的2021北京(臺湖)影偶藝術周在臺湖公園拉開帷幕,線上線下,國內國外,舞出最美“偶”遇。而這,也是北京(臺湖)影偶藝術周在臺湖演藝小鎮舉辦的第四個年頭。“作為首都打造臺湖特色演藝小鎮的重要藝術活動之一,北京(臺湖)影偶藝術周活動已享有一定的世界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北京(臺湖)影偶藝術周策劃和制作人韓遲介紹說。
在離臺湖公園不遠的地方,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已成為臺湖演藝小鎮的“招牌”,頭部帶動效應充分顯現。臺湖國際舞美論壇、“臺湖星期音樂會”“臺湖精品劇目展演”“臺湖演藝藝術周”及“臺湖暑期兒童藝術演出季”等品牌活動正在城市副中心落地生根開花,產生了典范影響力。據了解,自2018年9月開放以來,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共計完成演出近150場,1.7萬余名演職人員到中心進行排演,近6萬名觀眾到劇場觀看演出。
“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作為國內外表演藝術領域綜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藝術生產鏈條保障平臺,得到了國際同行的一致認可,并且持續在臺湖演藝小鎮建設中發揮龍頭示范帶動作用,助力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設。”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李志祥說。
據了解,為確保演藝小鎮建設風格、品質和特色,臺湖鎮專門搭建了臺湖演藝小鎮共治共建共享的平臺——臺湖演藝小鎮藝委會。“通過專班工作機制統籌協調相關工作,是演藝小鎮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按照‘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的發展定位,對小鎮規劃設計、業態發展方向、演藝活動內容等提供專業意見,篩選高品質產業進駐小鎮。”副鎮長韓志杰介紹。
此外,臺湖鎮圍繞重點項目優先落地原則,深推用地項目,計劃開發核心區國家大劇院對面原有生態鎮項目一期地塊面積約530畝,建設景觀水系建筑、會客廳、小劇場等。
精品項目積聚持續增強發展后勁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今年8月,郎朗工作室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正式成立,郎朗也成為首位入駐臺湖演藝小鎮的國際鋼琴大師。“期待未來能邀請更多國際音樂大師來到這里交流,以臺湖演藝小鎮為橋梁,打造國內外音樂藝術交流的平臺。”郎朗說。
除了國際水準的鋼琴大師,在臺湖也有體現中國特色的北京曲劇。魚匯濕地公園里,總占地面積700多畝的臺湖演藝車間是北京市第一家成功引進北京曲劇沉浸式駐場演出的劇場。漫步園區,表演舞臺、慶禮堂、演出劇場、排練廳、水上教堂、藝術長廊等功能區域映入眼簾,滿足著演藝團體及文化推廣過程中不同的需求。
今年10月,臺湖演藝小鎮啟動項目招商推介會舉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北京交響樂團等11家單位擬簽約入駐臺湖演藝小鎮,未來將按照“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的發展要求,突出“生態+藝術+演藝”核心特色,以創意創作、展演交流為核心功能,以藝術推廣、文化旅游為衍生功能,將小鎮打造成為展示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新地標,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臺湖還與中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鐵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預計投資約80億元,計劃建設保利臺湖民族藝術中心、保利文化臺湖小劇場等項目,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地建設發展臺湖演藝小鎮。
臺湖鎮黨委書記古劍告訴記者,下一步,臺湖將繼續圍繞“招大引強”“招新引優”做文章,精準招商,積極引進頭部企業,孵化一批優質項目和高成長企業,高標準建設演藝小鎮、打造文化臺湖。健全體系、完善產業鏈條,著力培育創意創作、展演交流、藝術推廣、文化旅游等產業,持續增強發展后勁。
承接環球度假區溢出效應
城市副中心正在著力構建“北有宋莊原創藝術、南有臺湖演藝小鎮、東鄰張家灣與城市綠心、中有北京環球度假區”的“大文旅”產業發展格局,推動京津冀文旅產業協同發展開放。眼下,特色小鎮多點開花,“眾星拱月、串珠成鏈、各美其美”的城市空間和功能布局初現雛形。
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臺湖演藝小鎮聚焦演藝功能,發展以演藝、文創及配套服務為主的特而精產業,打造展示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新名片。”
目前,臺湖鎮連接外部的主干道和重要交通節點均已開工,九德路已實現與環球影城接駁,普合橋立交和日新路立交也已開工建設。同時,針對環球度假區年千萬級游客數量,在演藝小鎮內布局精品創意酒店承接環球團體游客溢出效應,同步深推村莊規劃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等舉措,打造民宿的五種合作模式,在美麗鄉村中打造有文化、有內涵、有特色的高端民宿特色業態,打造環球度假區周邊的休閑“靜居所”。
“我們還積極推進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與環球主題公園進行對接,吸引環球度假區相關劇目演出、彩排、舞美設計制作等功能向演藝小鎮延伸,為環球度假區業務開展提供后備演藝空間。”臺湖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鑫說。
全鎮林地濕地面積達3萬余畝
琵琶湖、五音亭、禮樂橋……主打林中演藝、水上演藝特色的臺湖萬畝游憩園森林演藝區日前正式開門迎客,這些頗具藝術氣息的名字,正是其中的“網紅”景點。未來,這片融入文化元素的森林演藝區將成為臺湖演藝小鎮的綠色新地標。
以“繡花”精細之功、科學智慧之力來優化生態空間。五年來,第二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全鎮共拆遷騰退土地9408畝,拆除建筑物176.20萬平方米,騰退閑散農用地、養殖地、低端林果地、農業大棚等5763畝。
據了解,圍繞生態臺湖功能定位,臺湖鎮先后進行了六環路及京津二通道綠化景觀提升工程、臺湖萬畝游憩園建設工程、留白增綠建設工程等重點綠化項目。同時還重點實施了城市副中心臺湖演藝小鎮周邊景觀提升工程,包括臺湖體育公園建設、中心鎮帶狀公園提升、萬畝游憩園森林演藝區景觀提升等,“森林走進城市、城市擁抱森林”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臺湖鎮林業站負責人張海云介紹說,臺湖萬畝游憩園是城市副中心西部生態帶上的重要景觀節點,是臺湖演藝小鎮生態功能的承載,也是臺湖鎮加大疏整促工作力度的重要成果。工程分四期建設,整體規模達約26000畝,相當于2.5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大小。目前一至四期均已陸續進行工程驗收并開園納客,成為臺湖演藝小鎮的綠色新地標,其中的五音亭和琵琶橋已經成為臺湖生態環境建設的新亮點。
66歲的宋建河是土生土長的外郎營村民,天氣暖和的時候,老兩口常帶著孫子孫女來公園里遛個彎兒,盡享天倫之樂。“這片地最早以前是我們村的稻子地,后來又變成了工廠,現在又改成了家門口的公園,可真是給大伙兒謀福利啊!”說到疏解整治促提升后環境建設帶來的可喜變化,很多村民直言幸福感和獲得感飆升。
記者還了解到,截至目前,全鎮林地濕地面積已達3萬余畝。“十三五”末期,森林覆蓋率已達40%,群眾出門見綠、起步聞香的綠色生活體驗不斷增強。
多項惠民舉措提升百姓幸福感
通州區第七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形成城鄉互促、協調聯動、共同富裕的發展格局。
臺湖鎮始終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改善百姓的民生福祉水平,持續優化社會保障,在率先組建全區首個鎮級聯營公司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機制,以推進萬科、永隆屯集租房、北京紫檀文化產業園等項目為抓手,更加有效地保障農村資產利益,最大化地促進增收。
據了解,臺湖鎮緊抓平原造林及全鎮綠化工作機遇,高標準推進臺湖新型集體林場建設,吸收大批本地農民參與造林養護和林業經濟發展,實現綠崗就業500余人,讓百姓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加速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目前鎮內19個村莊被列入通州區第一批美麗鄉村建設任務,前營、朱家垡、徐莊3個村莊的規劃已通過審批,外郎營村被評為通州區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此外,全鎮23個平房村及拆遷滯留戶全部實現了煤改清潔能源,85座村級公廁提升改造任務全部完成。
文化惠民、文化樂民。臺湖鎮副鎮長賈曉玲告訴記者,全鎮義務教育入學率、學前教育入園率已達到100%。景山學校于2019年春季落地臺湖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此外,利用臺湖村騰退廠房改造的臺湖鎮文體活動中心已投入使用,免費向公眾開放。在社區建成24小時智慧圖書館3個,可與區、鎮圖書館文化資源共享。
攜手經開區打造高精尖產業群
在區委區政府和鎮黨委的領導下,臺湖鎮堅持高質量發展思路,抓住亦莊新城規劃契機,建立完善與經開區管委會定期溝通會商機制,按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開發、共建共享”的原則,全面加強與經開區在土地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對接合作。
下一步,臺湖鎮將結合自身特點,積極協調推動經開區打造高端智慧生態綜合體,引導以研發服務、科技商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進駐,進而形成完整的產業閉環。推動經開區惠企政策的落實,發揮好“服務包”作用,高效利用存量閑置空地、廠房、樓宇,加快推進騰籠換鳥工作,盡快實現功能置換。同時積極跟進經開區統籌發展規劃進程,逐步推動各產業鏈落地實施,共同打造高精尖產業群。
文章來源:通州區臺湖鎮政府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