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室內步行街平面設計
來源:《商業地產投資建設》 作者:《商業地產投資建設》 時間:2014-07-14
核心提示:室內步行街是商業人氣的發動機和聚集點,是聯系主力店的靈魂和紐帶,據統計,其商業“坪效”是普通主力店的兩倍以上,所以室內步行街是平面設計的重中之重。
室內步行街是商業人氣的發動機和聚集點,是聯系主力店的靈魂和紐帶,據統計,其商業“坪效”是普通主力店的兩倍以上,所以室內步行街是平面設計的重中之重。
1、合理長度標準
經過多年發展經驗總結、結合國內外眾多案例研究,萬達廣場室內步行街合理長度確定為280—350米,層數3—4層,面積4萬平方米左右(以10萬平方米萬達廣場為例)。步行街太短、層數太少則商鋪多樣性不夠,租賃比低;步行街太長、層數太多則增加顧客疲勞感。
2、入口設計要求
室內步行街的出入口是萬達廣場的主要出入口,是購物人流的主要集散地,一定要保持空間暢通。超市因為人流量大,入口經常設置在室內步行街的一個口部。為避免超市購物人流與其他購物人流出現過度交叉,所以超市前區需要留有足夠的空間,并設計路線進入步行街后即轉入地下超市,中間不宜間隔商鋪,以免影響其他購物人流。另外一個室內步行街入口附近一般布置娛樂樓的客梯及夜間通道,是考慮到娛樂樓營業時間與其他業態不同,顧客在室內步行街閉店后能順利地進出娛樂業態。
3、步行街設計尺度要求
室內步行街為三層通廊挑空,首層鋪面距挑空處半米左右 ,以利于在二、三層還能看到首層的商鋪;二、三層設置通廊寬度一般為3.5—4米,可同時容納雙向3股人流通行,挑空處8—9米寬,這個尺度既有利于雙向人流把對面的商鋪看得清楚,也能兼顧上下層的商鋪視線。二、三層在挑空處設層間扶梯,應靠洞口一側并平行布置,以免遮擋視線。
室內步行街扶梯間路50—60米,使消費者在扶梯間轉換時按設計路徑行進,不知不覺逛過十幾家商鋪。扶梯之間搭2—個“連橋”,連橋同挑廊寬度,這樣各層步行街連橋在空間視覺上形成錯落有致的聯系空間,增加了空間的層次感和豐富的視覺感受。步行街各層間視線通透,站在步行街任何地方一眼都能看到幾十個店鋪,利于顧客目標性購物,促進商鋪經營。百貨樓、娛樂樓有專用貨梯,室內步行街均布兩組貨梯,使各部分商鋪的運送貨物距離適中。
為了讓主力店和室內步行街資源共享和互相促進,在主力店和室內步行街都有專用的通道聯通,為規范人流需要,一般只設置1—2個,開口大小1—2個柱跨。
室內步行街兩邊盡可能設計為鋪面,而不布置樓梯、設備機房等,這樣才能維持連續的商氣,符合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同時有利于今后運營過程中的鋪面租賃的靈活性,可以隨意分拆或組合。
室內步行街鋪面設計要求空間劃分完整,盡量避免異形(如銳角、刀把型等)以利于使用。各層管井穿商鋪時,要求管井均貼臨商鋪邊角設置,同樣不影響商鋪的拆分、合并,以利于后期招商租賃。在設計時要盡量增加室內步行街的使用率,減少浪費空間,一般應不低于50%。
三層商鋪一般整層布置餐飲業態,要求單鋪面積大,所以在平面設計時,多分隔為20—30個300—600平方米的空間(600平方米一般是消防部門控制室內步行街單鋪面積的最大值),每個餐飲鋪后部都設計有專用的垃圾通道,并通過貨梯通至地下室垃圾房,并在垃圾通道里安排有餐廚人員的專用衛生間,通過這些人性化的設計,才能做到潔污分開,提高運營過程中品質的保證。
4、大中庭處設計要求
大中庭一般設置在步行街轉折處,形狀大小均有所不同,其大小可滿足多元化功能的需要,如舞臺、活動、娛樂、商業展示等。中庭通常設置中觀光梯。在大中庭處由于視線好、人流大,所以商業價值高,一般沿大中庭周圍商鋪設計加大進深,以利于布置大商鋪,提高租金。
因受觀光梯遮擋,其背后商業價值較低,通向衛生間的通道可以設置在觀光梯后面。
5、其他設計要求
步行街輔助功能用房包括衛生間、母嬰室、吸煙室等。衛生間應設在商業價值低,且較為隱蔽的地方,根據室內步行街長度的不同,一般設置3—5組衛生間。各衛生間間距為80—100米,面積為70—100平方米/組。同時在步行街二層設有母嬰室,并于首層的綜合導視牌中對母嬰室位置明確標示:另在二層還設置一處約10平方米吸煙室,在維護室內環境的同時,兼顧少量顧客需求。
步行街尤其注重購物環境的舒適度,整條內街及中庭均設采光天棚導入自然光線,并設有電動遮陽裝置,通過技術手段,創造出“雖在室內,猶在戶外”的綠色節能購物環境。
本文來自《商業地產投資建設》,如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