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空間規劃設計的黃金法則
來源:飆馬(中國) 作者:飆馬(中國) 時間:2015-01-09
法則一:規劃最佳使用率
商鋪使用率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經過科學論證和西方國家長期的實踐證明,除去消防、消費者活動空間等外,使用率在50%左右,為商鋪最佳狀態。
商業項目在追求寬敞舒適的空間的同時,對得房率K(實際使用面積/銷售面積)也要控制,不能過小。室外步行街的得房率K能達到80%~90%,而室內購物中心的得房率要小得多,因中庭、過道(街道)、休閑區等公共部位面積都屬于公攤面積,一般得房率在55%~65%之間。
法則二:打造進深與門面的黃金分割點
商鋪進深與門面比例適中不僅利于投資經營,而且有利于商場整體規劃及日后經營管理。經過500多個案例調查與深入研究得出:商鋪的進深與門面的最佳比例為2:1,高可達3:1。
法則三:突顯曝光度和能見度
商鋪是商場內部的主要部分,如何使商鋪在緊湊中突顯商場空間,是商鋪布局設計的重點。比如采用“穿透式”設計,商鋪與商鋪通過透明玻璃墻體間隔,以通透效果,突顯空間。
法則四:遵循人流消費習慣
按中國消費習慣從左至右的全場回環原則,商場的平面規劃設計宜采取縱向規劃蝸牛式步步引誘的原則。大部分購物中心采用的是循環型動線,基本上符合消費者習慣。
但是,最復雜的是混合型購物中心,因為這些項目面積很大,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分區問題,因此有可能需要建立交叉的人流系統。
法則五:強調第三功能輔助
現代人已從目標購物向隨意購物轉變,商場在規劃時要注意兼顧休閑、娛樂甚至健康運動等元素功能的規劃。
法則六:適度規模
根據調查,消費者在出現疲勞的時間指數為大于3小時,路程指數大于7500m。商場的規模設計要適度,太小不足形成賣場,太大也會出現空殼現象。
法則七:導示系統明了醒目
一個項目導示系統的設置情況,能反映出項目對消費者的重視程度,以及人性化程度的高低。消費者不太喜歡像迷宮一樣的商場,尤其有些項目消費者找個衛生間,還需要要找半天,影響消費者購物情緒。
法則八:合理預留廣告位
對于一個有檔次、有品質的項目,廣告位設置一定要合理、整齊、美觀。一方面能提升項目本身品質,而且也是經營收入來源。燈柱、廣告招牌等附屬設施亦會影響到人流動線,這些附屬設施要保障一定的間距,以確保人流的通行空間不受到影響。